人物簡介
譚派名家----王則昭 ,女,生于1923年。
藝術經歷
她自幼酷愛京劇,9歲從師韓富信、艾連奎學藝,10歲登臺演出,后隨家遷住西安、蘭州等地,14歲入西安夏聲戲校,是該校唯一女生,16歲成為西安“世界舞臺”主演。1949年,她在蘭州參加西北軍區(qū)文工王則昭《將相和》劇照團,后拜譚小培先生門下繼承"譚派"衣缽。并拜余派名宿張伯駒為師,是伯駒先生的唯一入室弟子,學習鉆研余派藝術。1951年在北京成立新生京劇團,1956年到天津任建華京劇團團長。后來,她是天津京劇三團的主演之一。1982年在北京紀念譚富英演出中,主演《二進宮》、《斬馬謖》等劇。晚年從事教學工作,武廣紅等均受其教益。
藝術特色
她嗓音高亢圓潤,祖譚宗余,博采眾長,高腔神完氣足,中音運用自如,低腔蒼勁渾厚,聽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大方。 演唱有較深的造詣,兼有譚派、楊派之長。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有《大探二》、《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洪羊洞》、《李陵碑》、《文昭關》、《將相和》、《伍子胥》、《戰(zhàn)太平》、《失空斬》、《珠簾寨》等。珠簾寨劇照
與張大千的交往
王則昭是一位學者型的藝術家。她常說:“欲事業(yè)有成,就要有淵博的知識。”1942年,她在蘭州演出時,結識了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張大千先生帶她參觀了自己的畫展,并為她講解藝術同源的道理。從此,王則昭在繁忙的演出中,抽空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文藝書 籍,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多年來,書籍成了她創(chuàng)新和進取的源泉。即使像《失空斬》、《洪羊洞》這樣的傳統戲,她也要根據有關史料,在傳統唱 詞的基礎上做一些改動,以使人物更貼近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