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一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她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喜歡音樂,是一個吹簫高手。因此,她住的「鳳樓」中,常會傳出美妙的簫聲。有一天晚上,她又坐在「鳳樓」中,對著滿天的星星吹蕭。夜里靜悄悄,輕柔幽婉的簫聲好像一縷輕煙,飄向天邊,在星空中回呀蕩的。隱約中,弄玉覺得,自己并不是在獨奏。因為,星空中似乎也有一「縷」簫聲,正與自己合鳴。
后來,弄玉回房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個英俊少年,吹著簫,騎著一只彩鳳翩翩飛來。少年對弄玉說:「我叫蕭史!住在華山。我很喜歡吹簫,因為聽到你的吹奏,特地來這里和你交個朋友!拐f完,他就開始吹簫,簫聲悠美,聽得弄玉芳心暗動,於是也拿出簫合奏。他們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開心。這是一個多甜美的夢呀!弄玉醒來后,不禁一再回想夢中的情景,對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懷。
后來,秦穆公知道女兒的心事,就派人到華山去尋找這位夢中人。沒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蕭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會吹簫。等弄玉見到蕭史,她真是太高興了,因為蕭史就是她夢里的少年!
蕭史和弄玉結婚后,非常恩愛,兩人經(jīng)常一起吹簫,秦國的山林溪邊、藍天、夜空,幾乎時時可以聽到他們的合奏。
秦國的少年男女被他們這種浪漫的行為感染,開始也愛唱歌跳舞,全國的氣氛由嚴肅變成活潑。這種現(xiàn)象使得朝廷臣子很憂心,怕社會風氣因此變壞,所以不斷向秦穆公反應。蕭史和弄玉為了不為難父王,也為了逃避這些煩人的閑話,於是不告而別,躲到一個別人再也找不到的地方。民間為他們的消失編了一段美麗的神話。將蕭史和弄玉說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當他們夫婦正在合奏時,忽然天外飛來一只龍和鳳,載著他們一路吹蕭,飛到華山明星崖。為紀念蕭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鳳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這段奇事,《東周列國志》上有“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的詳細記載。
傳說二
春秋時期,秦穆公最喜歡的小女兒在周歲時抓周,唯獨抓了一塊別國進貢的一塊碧玉.不舍放下.于是秦穆公給她取名為弄玉.弄玉不僅活潑聰穎、美艷伶俐,而且能歌善舞,還吹得一口悅耳的竹笙。秦穆公素來疼愛這個小女兒,于是將她周歲時所抓寶玉打制成笙賜于弄玉。弄玉長大以后,出落得容貌非常美麗,而且聰明無比,善喜吹笙,并無師自通,技藝精湛。每每在鳳凰臺上吹碧玉笙,定能招來百鳥合鳴。秦穆公自視為掌上明珠。欲為女兒召鄰國王子為婿,將來可做國君夫人。但弄玉不從,自有主張,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只得依從于她。
一天仲夏之夜,月華如水。弄玉正在鳳凰臺上吹笙。一陣陣微風拂面而過。弄玉耳畔忽聞一派優(yōu)美輕柔的音樂之聲。這樂聲從天邊遠遠傳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深沉凄惋,仿佛在召喚遠的親人。弄玉又驚奇、又佩服。再吹笙時,這樂聲竟應和著弄玉吹奏的節(jié)拍、曲調,吹起和音。好像合奏者就在呼吸相聞的咫尺之間,若遠若近,配合得水乳交融,天衣無縫,襯托著弄玉的笙聲更加細膩悅耳。啊,這是簫!只有如此技藝高超的吹簫人才是弄玉夢寐以求的夫君。秦穆公派人從百里外的太華山把名字叫做“蕭史”的吹簫者請上鳳凰臺。只見他少年英俊,氣宇軒昂,舉止瀟灑,落落大方。蕭史取出一支赤玉簫,在陽光照耀下,玉簫閃著赤紅的光輝,耀眼奪目。他吹第一曲,天上就飄來陣陣清風;吹第二曲,彩云從四方聚合;吹到第三曲時,只見一雙雙丹頂白鶴在空中來回飛舞,一對對開屏的孔雀相伴棲息在樹林之中;百鳥隨著飛來,爭相鳴叫。穆公、弄玉及群臣百姓陶醉在美妙的簫聲之中。
蕭史和弄玉彼此仰慕,即結成夫妻,他們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
一天,夫妻二人正在月下吹簫捧笙,忽見天上冉冉飛來一龍一鳳。那紫色的翔鳳停在鳳臺左邊,金色的騰龍盤在鳳臺右邊。這一龍一鳳舒頸、展翅,鳳鳴龍吟顯得親切和善,仿佛在向他們召喚。弄玉帶著碧玉笙乘上紫鳳,蕭史帶上赤玉簫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展翅,駕著祥云飛入皓月太空。至今,人們還能隱隱約約聽見他們那象鳳鳴般悅耳動聽的合音呢。
吹簫引鳳,隨鳳而去,達到仙境,后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歌誦這段佳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樂府詩《鳳臺曲》: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
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南北朝詩人江總詩云:
弄玉秦家女,蕭史仙處童。
來時兔滿月,去后鳳樓空。
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
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
此弄玉歷史上是果有其人的,但不知道此成龍快婿是否真有其人.縱然不能雙雙飛天成仙,但卻已經(jīng)是人間眷侶,勝過清心寡欲的神仙了吧.弄玉是幸福的,可在春秋動蕩的時代大背景下,個人的幸福又能幸福到哪里去呢.還好秦穆公是個頗有作為的國主,這才是這段因緣得以完滿的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吧。
弄玉應該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父親。
可弄玉畢竟只有一個,幸福的女人很多,但在史上留下的名字的卻太少。不幸的女子卻在這臺以男子為主角的大劇上,扮演著一個醒目的很為重要的配角。在一個男子為支配的社會,女子的幸福就仰仗著命運,如浮萍,飄蕩著。喜劇反而是最壯麗的悲劇。是否每個人都明白呢?
《東周列國志》記載如下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
話說秦穆公并國二十,遂伯西戎。周襄王命尹武公賜金鼓以賀之。秦伯自稱年老,不便入朝,使公孫枝如周謝恩。是年,繇余病卒,穆公心加痛惜,遂以孟明為右庶長。公孫枝自周還,知穆公意向孟明,亦告老致政。不在話下。卻說秦穆公有幼女,生時適有人獻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歲,宮中陳盤①,女獨取此玉,弄之不舍,因名弄玉。稍長,姿容絕世,且又聰明無比。善于吹笙,不由樂師,自成音調。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為笙。女吹之,聲如鳳鳴。穆公鐘愛其女,筑重樓以居之,名曰鳳樓。樓前有高臺,亦名鳳臺。弄玉年十五,穆公欲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與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蹦鹿谷吮樵L,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于樓上卷簾閑看,見天凈云空,月明如鏡,呼侍兒焚香一柱,取碧玉笙,臨窗吹之。聲音清越,響入天際。微風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聲若遠若近。弄玉心異之,乃停吹而聽,其聲亦止,余音猶裊裊不斷。
弄玉臨風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①香消,乃將玉笙置于床頭,勉強就寢。夢見西南方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一美丈夫羽冠鶴氅,騎彩鳳自天而下,立于鳳臺之上。謂弄玉曰:“我乃太華山之主也。上帝命我與爾結為婚姻,當以中秋日相見,宿緣應②爾!蹦擞谘g解赤玉簫,倚欄吹之
后人厭簫管之繁,專用一管而豎吹之。又以長者名簫,短者名管。今之簫,非古之簫矣!蹦鹿唬骸扒浯岛,何以能致珍禽也?”史又對曰:“簫制雖減,其聲不變,作者以象鳳鳴,鳳乃百鳥之王,故皆聞風聲而翔集也。昔舜作簫韶之樂,鳳凰應聲而來儀,鳳且可致,況他鳥乎?”蕭史應對如流,音聲洪亮。穆公愈悅,謂史之:“寡人有愛女弄玉,頗通音律,不欲歸之盲①婿,愿以室吾子!笔捠窋咳菰俎o拜曰:“史本山僻野人,安敢當王侯之貴乎?”穆公曰:“小女有誓愿在前,欲擇善笙者為偶,今吾子之簫,能通天地,格②萬物,更勝于笙多矣。況吾女復有夢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緣也,卿不能辭!笔捠纺税葜x。穆公命太史擇日婚配,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圓于上,人圓于下。乃使左右具湯沐,引蕭史潔體,賜新衣冠更換,送至鳳樓,與弄玉成親。夫妻和順,自不必說。
次早,穆公拜蕭史為中大夫。蕭史雖列朝班,不與國政,日居鳳樓之中,不食火食,時或飲酒數(shù)杯耳。弄玉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絕粒。蕭史教弄玉吹蕭,為《來風》之曲。約居半載,忽然一夜,夫婦于月下吹簫,遂有紫鳳集于臺之左,赤龍盤于臺之右。蕭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間史籍散亂,命吾整理。乃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日,降生于周之蕭氏,為蕭三郎。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職,吾乃連綴本末,備典籍之遺漏。周人以吾有功于史,遂稱吾為蕭史。今歷一百十余年矣。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子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然不應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迸裼o其父,蕭史不可,曰:“既為神仙,當脫然無慮,豈容于眷屬生系戀耶?”于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龍,自鳳臺翔云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是夜,有人于太華山聞鳳鳴焉。次早,宮侍報知穆公。穆公惘然,徐嘆曰:“神仙之事,果有之也!倘此時有龍鳳迎寡人,寡人視棄山河,如棄敝屣耳!”命人于太華蹤跡之,杳然無所見聞。遂立祠于明星巖,歲時以酒果祀之。至今稱為蕭女祠,祠中時聞鳳鳴也。又據(jù)漢劉向《列仙傳》記載:“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shù)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于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說成親幾年后,弄玉得到蕭史的真?zhèn)?兩人的蕭聲常能引來鳳凰,后來兩人便雙雙成仙,騎鳳飛天了。由此,后世就將蕭史當作了夫婿的代名詞.
「蕭史」介紹:傳說中春秋時的人物。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中說: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李賀《天上謠》:“秦妃卷簾北窗小,窗前植桐青鳳小”中“秦妃”指的就是弄玉。
典故引用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上元夫人 | 再贈 | 弄玉,有夫皆得道,劉綱兼室盡登仙 |
丘丹 | 和韋使君秋夜見寄 | 中有學仙侶,吹簫,弄,山月 |
于季子 |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 若非載筆登麟閣,定是吹簫伴,鳳臺 |
元稹 | 會真詩三十韻 | 行云無處所,蕭史,在樓中 |
劉憲 |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 | 輿輦乘,人日,登臨上,鳳京 |
劉長卿 |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 深居鳳城曲,日預,龍華會 |
司空曙 | 唐昌公主院看花 | 遺殿空長閉,乘鸞自不回 |
司空曙 | 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 上上開,鶉野,師師出鳳城 |
司空曙 |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 鏡掩鸞空在,霞消鳳不回 |
吳兢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
吳融 | 御溝十六韻 | 旁沾畫眉府,斜入教,簫樓 |
吳融 | 無題 | 粉貌早聞殘洛市,簫聲猶自傍秦宮 |
周繇 | 和,段成式 |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隨蕭史亦何傷 |
唐彥謙 | 無題十首,之三 | 吹罷玉簫春似海,一雙彩鳳忽飛來 |
姚合 | 送裴中丞赴華州 | 人間有此郡,況在鳳城邊 |
姚合 | 題崔駙馬宅 | 心在林泉身在城,鳳凰樓,下,得閑,名 |
姚合 | 題梁,國公主池亭 | 寂寞空余歌舞地,玉簫聲絕,鳳歸天 |
宋之問 | 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 | 簫奏,秦臺,里,書,開魯,壁中 |
宗楚客 |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 | 馬向,鋪錢埒,簫聞弄玉臺 |
岑參 |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道人 | 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 |
岑參 |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
岑參 | 感遇 | 昔來唯有,秦王女,獨自吹簫乘白云 |
岑參 | 感遇 | 鳳皇城頭日欲斜,門前高樹鳴春鴉 |
張說 | 贈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 爵位題,龍旐,威儀出鳳城 |
張諤 |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歧王教 | 花源藥嶼鳳城西,翠幕紗窗鶯亂啼 |
張謂 | 玉清公主挽歌 | 學鳳年猶小,乘龍日尚賒 |
戎昱 | 贈別張駙馬 | 鳳凰樓上伴吹簫,鸚鵡杯中醉留客 |
戴叔倫 | 漢宮人入道 | 回首吹簫天上伴,上陽花,落共誰言 |
方干 | 贈美人四首,之四 | 昔歲曾為蕭史伴,今朝應作宋家鄰 |
李世民 | 三層閣上置音聲 | 不似秦樓上,吹簫空學仙 |
李乂 |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牽牛南渡象昭回,學鳳樓成,帝女,來 |
李乂 |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 貴游,鳣序,集,仙女鳳樓期 |
李乂 | 幸白鹿觀應制 | 制蹕乘驪阜,回輿指鳳京 |
李商隱 | 無題二首 |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 |
李商隱 | 碧城,三首之二 |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
李商隱 |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 會與秦樓鳳,俱聽漢苑鶯 |
李嶠 | 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 鳳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風光倍覺饒 |
李嶠 | 城 | 獨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 |
李嶠 |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制 | 龍舟下瞰,鮫人,室,羽節(jié),高臨,鳳女,臺 |
李嶠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皇臺 |
李嶠 | 擬古東飛,伯勞,西飛燕 |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臺數(shù),通夢 |
李嶠 | 樓 | 笛怨,綠珠,去,簫隨弄玉來 |
李嶠 | 鳳 | 屢向秦樓側,頻過洛水陽 |
李嶷 | 少年行,三首 | 朝游,茂陵,道,夜宿,鳳凰城 |
李懷遠 | 凝碧池侍宴看競渡應制 | 舞曲依,鸞殿,簫聲下鳳樓 |
李白 | 寓言三首 | 以歡秦娥意,復得王母心 |
李百藥 | 少年行 |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
李端 | 贈郭駙馬 |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
李群玉 | 升仙操 | 嬴女,去秦宮,瓊笙飛碧空 |
李群玉 | 和吳中丞悼笙妓 | 麗質仙姿煙逐風,鳳皇聲斷吹臺空 |
李群玉 | 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 | 飄如出塵籠,想望,吹簫客 |
李群玉 | 玉真觀 | 一自簫聲飛去后,洞宮深掩,碧瑤,壇 |
李群玉 | 玉真觀 | 高情帝女慕乘鸞,紺發(fā)初簪,玉葉冠 |
李群玉 | 王內(nèi)人,琵琶引 | 嬴女停吹降浦簫,嫦娥凈掩空波瑟 |
李華 | 仙游寺 |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風來,簫聲生左右 |
李賀 | 天上謠 |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
李邕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皇飛 |
李頻 | 太和公主,還宮 |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
杜牧 | 傷友人悼吹簫妓 | 艷質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 |
杜牧 | 出關 | 臥歸漁浦月連海,行望,鳳城花隔云 |
杜牧 | 貴游 | 斧鉞,舊,威龍,塞北,池臺新賜鳳城西 |
杜牧 | 長安晴望 | 翠屏山,對鳳城開,碧落,搖光,霽后來 |
杜甫 | 哭王彭州掄 |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
杜甫 | 崔駙馬山亭宴集 |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
杜甫 | 復愁十二首 | 由來貔虎士,不滿鳳皇城 |
杜甫 | 玉臺觀 | 彩云蕭史駐,文字,魯恭,留 |
杜甫 | 玉臺觀 | 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
杜甫 | 鄭駙馬宅宴洞中 |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
杜甫 |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 | 重對秦簫發(fā),俱過,阮宅,來 |
東方虬 | 昭君怨三首 |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
楊凌 | 春霽花萼樓南聞宮鶯 | 黃鳥,遠啼鳷鵲觀,春風流出鳳皇城 |
楊凝 | 唐昌觀,玉蕊,花 | 瑤華瓊蕊種何年,蕭史秦嬴向紫煙 |
楊巨源 | 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 | 瑞光麟閣上,喜氣鳳城端 |
楊巨源 |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 | 南山同圣壽,長對鳳皇城 |
楊巨源 |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 | 鳳城初日照紅樓,禁寺,公卿識惠休 |
楊巨源 | 酬于駙馬二首 | 瑤草秋殘,仙圃,在,彩云天,遠鳳樓空 |
楊巨源 | 長安春游 | 鳳城春報曲江頭,上客年年是勝游 |
權德輿 |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 |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
權德輿 | 玉臺體十二首,之五 | 樓上吹簫罷,閨中刺繡闌 |
權德輿 | 贈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 | 鳳樓人已去,鸞鏡,月空懸 |
權德輿 | 贈魏國憲穆公主挽歌詞二首 | 秦樓,曉月,殘,鹵簿列材官 |
權德輿 | 雜詩五首,之一 | 婉彼,嬴氏,女,吹簫偶蕭史 |
武元衡 |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 曲沼天波接,層臺鳳舞余 |
武元衡 |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 秦樓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
武平一 |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 |
武平一 |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 云披,丹鳳闕,日下黑龍川 |
段成式 | 牛尊師宅看杜丹 | 若為蕭史,通家,客,情愿扛壺入醉鄉(xiāng) |
沈佺期 |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
沈佺期 | 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 | 清晨朝鳳京,靜夜思,鴻寶 |
沈佺期 | 夜宴安樂公主宅 | 濯龍門外主家親,鳴鳳,樓中,天上人 |
沈佺期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
沈佺期 | 昆明池侍宴應制 | 春仗,過鯨沼,云旗出鳳城 |
沈佺期 |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
獨孤及 |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 到,君仙,洞不相見,謂已吹簫乘早霞 |
獨孤及 |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 金屋,瓊臺,蕭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
王維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山朝豫章館,樹轉鳳凰城 |
王維 |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 聞詩鸞渚客,獻賦鳳樓人 |
白居易 | 雨朱閣 | 帝子吹簫雙得仙,五云飄飖飛上天 |
盧綸 | 元日朝回中夜,書情,寄南宮二故人 | 鳳城春欲晚,郎吏憶同游 |
秦韜玉 |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wèi)諫議看月 | 豈獨座中堪仰望,孤高應到鳳凰城 |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上元夫人 | 再贈 | 弄玉有夫皆得道,劉綱兼室盡登仙 |
丘丹 | 和韋使君秋夜見寄 | 中有學仙侶,吹簫弄山月 |
于季子 |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 若非載筆登麟閣,定是吹簫伴鳳臺 |
元稹 | 會真詩三十韻 | 行云無處所,蕭史在樓中 |
劉憲 |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 | 輿輦乘人日,登臨上鳳京 |
劉長卿 |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 深居鳳城曲,日預龍華會 |
司空曙 | 唐昌公主院看花 | 遺殿空長閉,乘鸞自不回 |
司空曙 | 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 上上開鶉野,師師出鳳城 |
司空曙 |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 鏡掩鸞空在,霞消鳳不回 |
吳兢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
吳融 | 御溝十六韻 | 旁沾畫眉府,斜入教簫樓 |
吳融 | 無題 | 粉貌早聞殘洛市,簫聲猶自傍秦宮 |
周繇 | 和段成式 |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隨蕭史亦何傷 |
唐彥謙 | 無題十首之三 | 吹罷玉簫春似海,一雙彩鳳忽飛來 |
姚合 | 送裴中丞赴華州 | 人間有此郡,況在鳳城邊 |
姚合 | 題崔駙馬宅 | 心在林泉身在城,鳳凰樓下得閑名 |
姚合 | 題梁國公主池亭 | 寂寞空余歌舞地,玉簫聲絕鳳歸天 |
宋之問 | 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 | 簫奏秦臺里,書開魯壁中 |
宗楚客 |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 | 馬向鋪錢埒,簫聞弄玉臺 |
岑參 |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道人 | 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 |
岑參 |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
岑參 | 感遇 | 昔來唯有秦王女,獨自吹簫乘白云 |
岑參 | 感遇 | 鳳皇城頭日欲斜,門前高樹鳴春鴉 |
張說 | 贈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 爵位題龍旐,威儀出鳳城 |
張諤 |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歧王教 | 花源藥嶼鳳城西,翠幕紗窗鶯亂啼 |
張謂 | 玉清公主挽歌 | 學鳳年猶小,乘龍日尚賒 |
戎昱 | 贈別張駙馬 | 鳳凰樓上伴吹簫,鸚鵡杯中醉留客 |
戴叔倫 | 漢宮人入道 | 回首吹簫天上伴,上陽花落共誰言 |
方干 | 贈美人四首之四 | 昔歲曾為蕭史伴,今朝應作宋家鄰 |
李世民 | 三層閣上置音聲 | 不似秦樓上,吹簫空學仙 |
李乂 |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牽牛南渡象昭回,學鳳樓成帝女來 |
李乂 |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 貴游鳣序集,仙女鳳樓期 |
李乂 | 幸白鹿觀應制 | 制蹕乘驪阜,回輿指鳳京 |
李商隱 | 無題二首 |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 |
李商隱 | 碧城三首之二 |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
李商隱 |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 會與秦樓鳳,俱聽漢苑鶯 |
李嶠 | 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 鳳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風光倍覺饒 |
李嶠 | 城 | 獨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 |
李嶠 |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制 | 龍舟下瞰鮫人室,羽節(jié)高臨鳳女臺 |
李嶠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皇臺 |
李嶠 | 擬古東飛伯勞西飛燕 |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臺數(shù)通夢 |
李嶠 | 樓 | 笛怨綠珠去,簫隨弄玉來 |
李白 | 寓言三首 | 以歡秦娥意,復得王母心 |
李百藥 | 少年行 |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
李群玉 | 升仙操 | 嬴女去秦宮,瓊笙飛碧空 |
李群玉 | 和吳中丞悼笙妓 | 麗質仙姿煙逐風,鳳皇聲斷吹臺空 |
李群玉 | 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 | 飄如出塵籠,想望吹簫客 |
李群玉 | 玉真觀 | 一自簫聲飛去后,洞宮深掩碧瑤壇 |
李群玉 | 玉真觀 | 高情帝女慕乘鸞,紺發(fā)初簪玉葉冠 |
李群玉 | 王內(nèi)人琵琶引 | 嬴女停吹降浦簫,嫦娥凈掩空波瑟 |
李華 | 仙游寺 |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風來,簫聲生左右 |
李賀 | 天上謠 |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
李邕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皇飛 |
李頻 | 太和公主還宮 |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
杜牧 | 傷友人悼吹簫妓 | 艷質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 |
杜牧 | 出關 | 臥歸漁浦月連海,行望鳳城花隔云 |
杜牧 | 貴游 | 斧鉞舊威龍塞北,池臺新賜鳳城西 |
杜牧 | 長安晴望 | 翠屏山對鳳城開,碧落搖光霽后來 |
杜甫 | 哭王彭州掄 |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
杜甫 | 崔駙馬山亭宴集 |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
杜甫 | 復愁十二首 | 由來貔虎士,不滿鳳皇城 |
杜甫 | 玉臺觀 | 彩云蕭史駐,文字魯恭留 |
杜甫 | 玉臺觀 | 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
杜甫 | 鄭駙馬宅宴洞中 |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
杜甫 |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 | 重對秦簫發(fā),俱過阮宅來 |
東方虬 | 昭君怨三首 |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
楊凌 | 春霽花萼樓南聞宮鶯 | 黃鳥遠啼鳷鵲觀,春風流出鳳皇城 |
楊凝 | 唐昌觀玉蕊花 | 瑤華瓊蕊種何年,蕭史秦嬴向紫煙 |
楊巨源 | 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 | 瑞光麟閣上,喜氣鳳城端 |
楊巨源 |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 | 南山同圣壽,長對鳳皇城 |
楊巨源 |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 | 鳳城初日照紅樓,禁寺公卿識惠休 |
楊巨源 | 酬于駙馬二首 | 瑤草秋殘仙圃在,彩云天遠鳳樓空 |
楊巨源 | 長安春游 | 鳳城春報曲江頭,上客年年是勝游 |
權德輿 |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 |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
權德輿 | 玉臺體十二首之五 | 樓上吹簫罷,閨中刺繡闌 |
權德輿 | 贈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 | 鳳樓人已去,鸞鏡月空懸 |
權德輿 | 贈魏國憲穆公主挽歌詞二首 | 秦樓曉月殘,鹵簿列材官 |
權德輿 | 雜詩五首之一 | 婉彼嬴氏女,吹簫偶蕭史 |
武元衡 |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 曲沼天波接,層臺鳳舞余 |
武元衡 |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 秦樓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
武平一 |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 |
武平一 |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 云披丹鳳闕,日下黑龍川 |
段成式 | 牛尊師宅看杜丹 | 若為蕭史通家客,情愿扛壺入醉鄉(xiāng) |
沈佺期 |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
沈佺期 | 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 | 清晨朝鳳京,靜夜思鴻寶 |
沈佺期 | 夜宴安樂公主宅 | 濯龍門外主家親,鳴鳳樓中天上人 |
沈佺期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
沈佺期 | 昆明池侍宴應制 | 春仗過鯨沼,云旗出鳳城 |
沈佺期 |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
獨孤及 |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 到君仙洞不相見,謂已吹簫乘早霞 |
獨孤及 |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 金屋瓊臺蕭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
王維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山朝豫章館,樹轉鳳凰城 |
王維 |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 聞詩鸞渚客,獻賦鳳樓人 |
白居易 | 雨朱閣 | 帝子吹簫雙得仙,五云飄飖飛上天 |
盧綸 | 元日朝回中夜書情寄南宮二故人 | 鳳城春欲晚,郎吏憶同游 |
秦韜玉 |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wèi)諫議看月 | 豈獨座中堪仰望,孤高應到鳳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