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劉慶生于公元78年,建初四年(公元79年)被立為皇太子,三年后(公元82年)因受竇太后的誣陷,被廢為清河王。劉慶初留居京師洛陽,至公元106年才就國,今在山東省臨清縣東北,遂開清河王族。
在漢章帝派下各藩中,清河王族是較著名的一支,這個家族不僅出了一個皇帝,還出了一位對漢家王朝有功的劉慶。史稱,清河王劉慶為人孝友恭謙,由太子被廢封為藩王后,一生遵紀守法,謹小慎微,未有什么過錯。當年漢和帝誅滅外戚竇憲勢力,劉慶在其間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受到和帝的敬重和厚賞。劉慶死后就葬在清河,建初七年,封為清河孝王。后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漢安帝,父以子貴,就于公元121年,將劉慶大加追封,追尊其祖母宋貴人曰敬隱后,陵曰敬北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并給這地方起了吉祥的名字叫甘陵。二十七年后,漢桓帝劉志為了表示"尊帝陵之號",改清河郡為甘陵郡,縣名也改為甘陵縣。
妻妾子女
嫡妻
耿姬甘陵大貴人
妾室
左姬 左小娥
左大娥
三子
劉祜 漢安帝
劉虎威 清河愍王
劉常保 廣川王
十一女
劉侍男 涅陽長公主
劉別得 舞陰長公主
劉久長 濮陽長公主
劉直得 平氏長公主
余七主并早卒
史書記載
《后漢書·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清河孝王慶,母宋貴人。貴人,宋昌八世孫,扶風平陵人也。父楊,以恭孝稱于鄉(xiāng)閭,不應州郡之命。楊姑即明德馬后之外祖母也。馬后聞楊二女皆有才色,迎而訓之。永平末,選入太子宮,甚有寵。肅宗即位,并為貴人。建初三年,大貴人生慶,明年立為皇太子,征楊為議郎,褒賜甚渥。貴人長于人事,供奉長樂宮,身執(zhí)饋饌,太后憐之。太后崩后,竇皇后寵盛,以貴人姊妹并幸,慶為太子,心內(nèi)惡之,與母比陽主謀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纖過,內(nèi)使御者偵伺得失。后于掖庭門邀遮得貴人書,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誣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shù),日夜毀譖,貴人母子遂漸見疏。
慶出居承祿觀,數(shù)月,竇后諷掖庭令誣奏前事,請加驗實。七年,帝遂廢太子慶而立皇太子肇。肇,梁貴人子也。乃下詔曰:“皇太子有失惑無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襲其母兇惡之風,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大義滅親,況降退乎!今廢慶為清河王。皇子肇保育皇后,承訓懷衽,導達善性,將成其器。蓋庶子慈母,尚有終身之恩,豈若嫡后事正義明哉!今以肇為皇太子。”遂出貴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黃門蔡倫考實之,皆承諷旨傅致其事,乃載送暴室。二貴人同時飲藥自殺。帝猶傷之,敕掖庭令葬于樊濯聚。于是免楊歸本郡。郡縣因事復捕系之,楊友人前懷令山陽張峻、左馮翊沛國劉均等奔走解釋,得以免罪。楊失志憔悴,卒于家。慶時雖幼,而知避嫌畏禍,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憐之,敕皇后令衣服與太子齊等。太子特親愛慶,入則共室,出則同輿。及太子即位,是為和帝,待慶尤渥,諸王莫得為比,常共議私事。
后慶以長,別居丙舍。永元四年,帝移幸北宮章德殿,講于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帝將誅竇氏,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乃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nèi)之;又令慶傳語中常侍鄭眾求索故事。及大將軍竇憲誅,慶出居邸,賜奴婢三百人。輿馬、錢帛、帷帳、珍寶、玩好充仞其第,又賜中傅以下至左右錢帛各有差。
慶多被病,或時不安,帝朝夕問訊,進膳藥,所以垂意甚備。慶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每朝謁陵廟,常夜分嚴裝,衣冠待明;約敕官屬,不得與諸王車騎競驅(qū)。常以貴人葬禮有闕,每竊感恨,至四節(jié)伏臘,輒祭于私室。竇氏誅后,始使乳母于城北遙祠。及竇太后崩,慶求上冢致哀,帝許之,詔太官四時給祭具。慶垂涕曰:“生雖不獲供養(yǎng),終得奉祭祀,私愿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懷梁后之嫌,遂不敢言。常泣向左右,以為沒齒之恨。后上言外祖母王年老,遭憂病,下土{殹巫}藥,愿乞詣洛陽療疾。于是詔宋氏悉歸京師,除慶舅衍、俊、蓋、暹等皆為郎。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陰盛,奏遣諸王侯就國。詔曰:“甲子之異,責由一人。諸王幼稚,早離顧復,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之哀。選懦之恩,知非國典,且復須留!敝炼瑥撵粽铝,詔假諸王羽林騎各四十人。后中傅衛(wèi)?私為臧盜千余萬,詔使案理之,并責慶不舉之狀。慶曰:“?以師傅之尊,選自圣朝,臣愚唯知言從事聽,不甚有所糾察!钡奂纹鋵Γひ?臧財賜慶。及帝崩,慶號泣前殿,嘔血數(shù)升,因以發(fā)病。
明年,諸王就國,鄧太后特聽清河王置中尉、內(nèi)史,賜什物皆取乘輿上御,以宋衍等并為清河中大夫。慶到國,下令:“寡人生于深宮,長于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既以薄祐,早離顧復,屬遭大憂,悲懷感傷。蒙恩大國,職惟藩輔,新去京師,憂心煢煢,夙夜屏營,未知所立。蓋聞智不獨理,必須明賢。今官屬并居爵任,失得是均,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其糾督非枉,明察典禁,無令孤獲怠慢之罪焉!
鄧太后以殤帝襁抱,遠慮不虞,留慶長子祐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至秋,帝崩,立祐為嗣,是為安帝。太后使中黃門送耿姬歸國。
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娥,小娥姊字大娥,犍為人也。初,伯父圣坐妖言伏誅,家屬沒官,二娥數(shù)歲入掖庭,及長,并有才色。小娥善《史書》,喜辭賦。和帝賜諸王宮人,因入清河第。慶初聞其美,賞傅母以求之。及后幸愛極盛,姬妾莫比。姊妹皆卒,葬于京師。
慶立凡二十五年,乃歸國。其年病篤,謂宋衍等曰:“清河埤薄,欲乞骸骨于貴人冢傍下棺而已。朝廷大恩,猶當應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靈有所依庇,死復何恨?”乃上書太后曰:“臣國土下濕,愿乞骸骨,下從貴人于樊濯,雖歿且不朽矣。及今口目尚能言視,冒昧干請。命在呼吸,愿蒙哀憐。”遂薨,年二十九。遣司空持節(jié)與宗正奉吊祭;又使長樂謁者仆射、中謁者二人副護喪事;賜龍旂九旒,虎賁百人,儀比東海恭王。太后使掖庭丞送左姬喪,與王合葬廣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