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見《明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三十:
陳邦瞻(公元1557-1623年)(明),字德遠,號匡左,江西高安荷嶺鎮(zhèn)人。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南京大理寺評事。歷南京吏部郎中,出為浙江參政。進福建按察使,遷右布政使。改補河南,分理彰德諸府。開水田千頃,建滏陽書院,集諸生講習。士民祠祀之。就改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
上林土官黃德勛弟德隆及子祚允叛德勛,投田州土酋岑茂仁。茂仁納之,襲破上林,殺德勛,掠妻子金帛。守臣問狀,詭言德勛病亡,乞以祚允繼。邦瞻請討于朝。會光宗嗣位,即擢邦瞻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wù)兼巡撫廣東,遂移師討擒之。海寇林莘老嘯聚萬余人侵掠海濱,邦瞻扼之,不得逞。澳夷筑室青州,奸民與通,時侵內(nèi)地,邦瞻燔其巢。召拜工部右侍郎。未上,改兵部,進左。天啟二年五月疏陳四事,中言:“客氏既出復入,乃陛下過舉。輔臣不封還內(nèi)降,引義固爭,致罪謫言者,再蹈拒諫之失,其何解于人言?”疏入,忤旨譙讓。尋兼戶、工二部侍郎,專理軍需。明年卒官,詔贈尚書。邦瞻好學,敦風節(jié)。服官三十年,吏議不及。
陳邦瞻著述:《宋史紀事本末》 [善本] : 十卷 / (明)馮琦撰 ; (明)陳邦瞻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