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柳官其人
柳官,世居?xùn)|郡,其父曾做過一方縣令,只是柳官注定孤苦,父母早喪,只留下一個仆人——郭伯,與之相依為命。
這郭伯說來倒與柳家有一段淵源,其祖上一人郭橐駝,柳柳州特為此人傳作《種樹郭橐駝傳》,傳郭橐駝,身患有疾,背駝如駝,鄉(xiāng)人見其身形,起諢名:橐駝,而郭橐駝笑而受之,自此改名橐駝。漸漸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他的本名。
郭橐駝,雖然背有殘疾,但是種植花草樹木卻別有一套方法。以至于豪門貴族、平民百姓爭相迎請,為自己載花種樹。郭橐駝為人隨和,有求必應(yīng),從不以技傲人。經(jīng)過郭橐駝載種的樹木,棵棵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更奇怪的是,果實還比別人的早成熟,鄉(xiāng)人可以賣個好價錢,富貴人家可以早早的吃到鮮果。也有有心之人,暗暗學(xué)的郭橐駝的種樹之技,回去效仿的,可是種出的樹、花依然如故。鄉(xiāng)間便開始流傳,郭橐駝身懷異數(shù),能移花接木、可使枯木逢春等等。郭橐駝一笑置之:“我哪有什么異數(shù)奇方。我只不過是順應(yīng)樹木花草的本性,任其生長罷了。”
傳柳宗元在柳州為官期間,遍種柳樹,陽春之際,燕剪絲絳,翠柳垂岸,鶯啼婉轉(zhuǎn)。踏春而來,柳宗元捻須而吟,郭橐駝背手仰臉向天。此后,郭橐駝追隨柳宗元,主仆輾轉(zhuǎn)南北。
郭伯——郭橐駝之后,仍繼承祖業(yè),以種樹為生。柳官雖出身官宦之家,但家道中落,無所可依,只好帶了郭橐駝南下種樹,以此度日。
南柯一夢
柳官年二十有余,幼年得父母教導(dǎo),且天資聰穎,加之身世寒苦,穿壁鑿光,苦讀詩書。終于學(xué)得個經(jīng)綸滿腹,科考三場,場場高中,沒枉費(fèi)一番心血。文人多傷情,落花流水,春去秋歸本都是天性,他偏偏感懷青春易老,歲月蹉跎,堂堂七尺男兒終日以樹為生,總是讀破詩書,卻不見夜半有紅袖添香,不見青堂瓦舍千鐘粟。漸漸的,柳官意志消沉,情緒低迷,整日昏昏沉沉,不知所謂。
一日,又是閑來無事,柳官信步至柳樹下,依石而坐,持卷在手,無心看那些費(fèi)神文章。眼下春光明媚,耳邊聞得燕語鶯啼,不覺沉沉睡去。他踏著青石小徑向前,繞過碧水小岸,卻是另一處所在。分花拂柳,只見滿樹梅花。自思,從不曾見過這處所,竟是郭伯新植的梅園不成?心下正納罕,忽見梅下立著一位美人,衣袂翩躚。柳官呆住,自己終日苦讀,那曾想如玉顏當(dāng)真來了。美人向他揮袖,柳郎、柳郎,妾身已在此等你三年矣!言罷,以帕拭淚。
柳官疾步趕到梅花樹下,未料被一塊頑石絆倒。抬頭,梅樹下空無一人,那有甚么絕色女子,只是耳畔突然多了個柔細(xì)的聲音聲聲喚道,柳郎、柳郎……柳官驚醒,抬眼,卻見郭伯。原來是一枕南柯黃粱夢呵!
誰知道,柳官雖然飽讀詩書,卻是個直性子。雖是夢里美人,但自那一夢后,竟念念不忘,甚至于更名夢梅,表字春卿,以此念記夢中佳人,這也是雙親離世,無人管束之由。
進(jìn)京赴考
趕到朝廷出榜,三年一次大比之年,天下書生誰人不想搏個錦繡前程,光宗耀祖。柳官斷不會錯過。名提金榜,天子門生,從此可謂平步青云。轉(zhuǎn)眼紫袍玉帶,嬌妾美妻,顯赫赫何等威儀,嬌滴滴梨花帶雨。柳夢梅打點行裝,一路勞苦,趕往臨安應(yīng)試。
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后終日尋夢不得,抑郁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zhèn)守。其后柳夢梅發(fā)現(xiàn)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并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fù)活。隨后柳夢梅趕考并高中狀元,但由于戰(zhàn)亂發(fā)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托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rèn)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后,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rèn)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
梗概
《牡丹亭》是出現(xiàn)在晚明時期的一朵戲劇奇葩。作者是杰出的浪漫主義作家湯顯祖!赌档ねぁ访撎ビ诿鞔挶尽抖披惸锬缴魂》,經(jīng)過湯顯祖的藝術(shù)加工,大大增加了其中的反封建內(nèi)容。在《牡丹亭》里,講述了一個少女懷春,由夢而死,因情而生的故事。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年已及笄”,卻未“早成佳配”,青春的苦悶以及精神的空虛困擾著她少女的心。終于有一次,在丫頭春香的慫恿下去后花園游春。花園里大好的春光,成對的鶯燕打開了她少女的心扉!安坏綀@林,怎知春色如許!”美好的春光啟蒙了她的思想,她的青春覺醒了。
她想起了古代的女子尋求佳配的各種故事。她感嘆自己的美貌無人賞鑒,“顏色如花”,卻“命如一葉”,感嘆自己數(shù)十年來“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在游園后的疲倦中,她昏昏睡去,夢到了書生柳夢梅,并在夢中與他在牡丹亭畔,湖山石邊“千般愛惜,萬種溫存”。雖然只是夢中的一個人,卻成了杜麗娘生存的支柱。她尋夢不見,相思成疾,從此一病不起。臨死前她抱病繪下自己的真容,渴望在她死后仍能使美貌留在人間。
杜麗娘死后葬在了梅花觀,三年后,書生柳夢梅路過此地,在花園中拾到了杜麗娘的真容。柳夢梅的癡情感動了杜麗娘的魂靈,杜麗娘的魂靈從幽冥中來到人間,自薦枕席,與柳夢梅數(shù)度偷情。后來柳夢梅剖墳掘墓,杜麗娘還魂再生,二人才成婚配;氐浆F(xiàn)實中的杜麗娘與柳夢梅繼續(xù)爭取婚姻的自由,幾經(jīng)波折,最終在封建皇帝的主持下,才得到了杜麗娘父親杜寶的認(rèn)可。
分析
現(xiàn)代精神分析學(xué)鼻祖弗洛伊德認(rèn)為:“夢系由我們清醒時的隱藏愿望的滿足,藉一潛意識之幫助而得以完成。”(《精神分析學(xué)引論 新論》弗洛伊德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杜麗娘在現(xiàn)實中對虛度的青春無能為力,在夢中卻達(dá)成了自己的愿望——遇見了書生柳夢梅,并與他在“牡丹亭畔,芍藥闌邊,共成云雨之歡!
她感夢而亡,直到三年后遇到柳夢梅才死而復(fù)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湯顯祖《牡丹亭》題記)統(tǒng)觀整部作品的全貌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情”字不單指她對夢中書生的愛戀,還包括她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的思想感情。真實的思想感情本就是人性的重要內(nèi)容。
杜麗娘對自己美貌的愛惜,對自己未擇佳配的苦惱,對大好春光的熱愛,正是處于青春妙齡的少女所具有的正常心理。她在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自己的苦惱,只能托之以夢境。對夢中書生柳夢梅熱烈的愛戀則直接導(dǎo)致了她的死亡。
在這里,人自身的思想感情超越了一切,成了主宰杜麗娘生生死死的決定性力量。杜麗娘的典型意義在于揭示了青春少女的正常的思想感情與欲望具有的驚心動魄的力量。這個形象比潘金蓮的形象更生動形象地闡釋了正常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個性解放與獨(dú)立意識的存在的重大意義,從而杜麗娘的形象帶有了近代人文主義的個性解放色彩: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這是“當(dāng)時整個社會對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的美好希望和憧憬” (李澤厚《美的歷程》安徽文藝出版社),呼喚出整個時代要求個性解放的心聲。杜麗娘生生死死的故事酣暢淋漓地宣泄出作者對自由愛情的無比熱愛與熱情禮贊。這種強(qiáng)烈的個性解放意識與反封建色彩大大加深了這部古典愛情劇的思想和社會深度,使之成為我國戲曲史上一部不朽之作!赌档ねぁ芬晕乃囎髌返姆绞絽⑴c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浪潮,再次給虛偽的封建道德以重重一擊。
影響
《牡丹亭》一出世就轟動一時,南北伶人競相上演,“幾令西廂減價”。杜麗娘為情而死,又為情而生的故事尤其與閨中少女少婦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共鳴。時婁江俞二娘,“酷嗜《牡丹亭》曲,斷腸而死!保ㄖ煲妥稹鹅o志居詩話》)。內(nèi)江一女子,“讀還魂而悅之,徑造西湖訪焉,愿奉箕帚!保ń寡秳≌f》)與此同時,封建道學(xué)家卻千方百計詆毀這部作品!按嗽~一出,使天下多少閨女失節(jié)! 對《牡丹亭》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更有力地凸顯出這部作品具有的巨大價值,它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識形態(tài)敏感的神經(jīng),觸到了傳統(tǒng)封建倫理體系的虛偽的本質(zhì),在與封建傳統(tǒng)意識的爭斗與糾纏中,與時代脈搏的跳動發(fā)生了強(qiáng)烈的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