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若望·保祿二世(拉丁語:Ioannes Paulus PP. II,意大利語:Giovanni Paolo II,英語:John Paul II,在中國大陸常譯作若望·保祿二世,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也稱為真福若望·保祿(Blessed John Paul)、圣若望·保祿二世,大若望·保祿(John Paul the Great),原名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波蘭語:Karol Józef Wojty?a,國際音標: /?kar?l ?juzef v?j?t?wa/,u2009波蘭語發(fā)音),第264任教宗,故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年輕時代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若望·保祿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宗。他生于波蘭,是第一個成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也是史上第四個獲得偉大(the Great)頭銜的教宗。若望·保羅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國家進行教宗訪問102次,是天主教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的教宗(僅次于庇護九世)。
2009年12月19日列為可敬者。2011年1月14日教宗本篤十六世批準了一份對于經(jīng)若望·保祿二世代禱所顯的奇跡的調(diào)查文件,并已于5月1日封列為真福。若望·保祿二世于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封為圣人。
背景
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在波蘭南部的瓦多維采出生,年輕時與在克拉科夫的猶太社群有緊密接觸,也經(jīng)歷了納粹侵占,那時候在采石場和化工廠工作。他年輕時是運動員、演員、劇作家和語言學家,能流利說11種語言。1946年11月1日他被立為司鐸。他在克拉科夫的亞耶隆大學教授倫理學,然后在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任教。1958年他受任命為輔理主教,4年后以代牧區(qū)署理身份成為教區(qū)的領(lǐng)導(dǎo)。1963年12月30日,教宗保祿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大主教。他作為主教和樞機主教,參加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會議最具歷史性影響力的結(jié)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法令》和現(xiàn)代世界教會的《牧職憲章》,他為文件的草議作出了貢獻。
早年
1920年5月18日,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出生于波蘭南部的瓦多維采(Wadowice)的一個天主教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親卡洛(Karol)是波蘭軍中行政官,母親艾蜜莉亞(Emilia)婚前當過教師;為立陶宛裔,1929年4月13日,卡羅爾八歲,母親不幸難產(chǎn)而死。有一個在嬰兒時期夭折的姊姊奧德加。大他十五歲的兄長艾德蒙為醫(yī)生,1931年11月,卡羅爾十一歲,艾德蒙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猩紅熱喪命。二位至親在成長途中的死亡對他影響極大,他與其父相依為命下感情更加親近。
1938年。沃伊蒂瓦父子遷居克拉科夫, 因此與在克拉科夫的猶太社群有緊密接觸?_爾進入杰哲隆尼安大學就讀主修語言學,同時研究戲劇,他也加入了校中的戲劇團體。他也是個運動員。
但在1939年納粹德國軍隊占領(lǐng)了波蘭,德軍關(guān)閉了各間大學,沃伊蒂瓦被迫結(jié)束學業(yè)。
納粹占領(lǐng)時期規(guī)定所有男丁都必須做勞力工作,并禁止所有高等教育?_爾因而經(jīng)歷過采石場和化工廠的工作。
晉鐸
1941年2月他的父親身故,這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而使他產(chǎn)生從事神職的圣召。此外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裁縫提朗諾斯基先生(Jan Tyraowski)也是他對神學產(chǎn)生興趣的啟發(fā)者。1942年10月,他一邊在化工廠工作,一邊瞞過納粹政權(quán)偷偷的在母校教授私底下開設(shè)的神學系讀神學。
1946年11月1日他被立為司鐸(晉鐸)。他在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教授倫理學,然后在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任教。
晉牧
1958年他受任命為輔理主教(晉牧),4年后以代牧區(qū)署理(Vicar Capitular)身分成為教區(qū)的領(lǐng)導(dǎo)。
1963年12月30日,教皇保羅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總主教。他作為總主教,參加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會議最具歷史性影響力的結(jié)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和現(xiàn)代世界教會的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他為文件的草議作出了貢獻。
當選教宗
狀況
1967年教宗保祿六世祝圣他為樞機。1978年8月,保祿六世逝世后,他參加了教宗選舉,在那次教宗選舉中,世界樞機主教團選舉了來自威尼斯教區(qū)的樞機主教艾爾比諾·盧西亞尼為教宗若望·保祿一世。以教宗的年齡標準來說,65歲的盧西亞尼是年輕的。雖然58歲的沃伊蒂瓦可望在80歲的年齡限制前,再參加另一次教宗選舉會議,但他沒料到會來得這樣快。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宗僅33日的若望·保祿一世逝世。1978年10月沃伊蒂瓦在兩個月內(nèi),又回到梵蒂岡城參加第二次教宗選舉會議。
當選教皇
1978年教宗選舉
當選后的若望保祿二世在陽臺公開接見眾人
1967年教宗保祿六世提升他為樞機。1978年8月,保祿六世逝世后,他參與了教宗選舉,在其中選舉了威尼斯樞機宗主教艾爾比諾·盧西亞尼(Albino Luciani)為教宗若望·保祿一世。以教宗的年齡標準來說,65歲的盧西亞尼是年輕的。雖然58歲的沃伊蒂瓦可望在80歲的年齡限制前,再參加另一次教宗選舉會議,但他沒料到會來得這樣快。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宗僅33日的若望·保祿一世逝世。1978年10月沃伊蒂瓦在兩個月內(nèi),又回到梵蒂岡城參加第二次教皇選舉會議。
第一位波蘭籍教宗
1978年10月16日,沃伊蒂瓦繼任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時年58歲,他的年齡、國籍、他之前運動員和劇作家的身份,無一不打破天主教二千年來的傳統(tǒng)。
暗殺未遂
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祿二世在進入圣伯多祿廣場準備演講時,被一名土耳其狂熱穆斯林槍手莫梅特·阿里·阿加槍擊。若望·保祿中了兩槍,但子彈差了分毫,并未擊中要害,經(jīng)六小時手術(shù)后脫離險境。1983年圣誕前兩天,若望·保祿痊愈后,到監(jiān)獄探望行弒他的刺客。二人私下談話片刻,但對話內(nèi)容到如今沒有公開。不過,有人在阿加的住處找到一張“我要殺死十字軍首領(lǐng)”的字條。
謀殺的動機仍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蘇聯(lián)派人來謀殺他,目的是為了保持《華沙公約》國家(特別是波蘭)的穩(wěn)定。其他人則認為,可能是梵蒂岡內(nèi)部不滿若望·保祿二世擔任教皇的人士策劃。最后,由于沒有任何證據(jù),最后唯有以阿加只是想恐嚇教皇定案。
2006年3月2日,意大利國會下屬負責調(diào)查冷戰(zhàn)機密的委員會認定,前蘇聯(lián)操縱謀刺若望·保祿二世,并向媒體公布了其最終調(diào)查報告。該委員會指出,前蘇聯(lián)當局之所以要鏟除若望·保祿二世,是因為他當時所宣傳的思想對蘇聯(lián)集體主義意識形態(tài)構(gòu)成威脅。
游歷
在位期間,若望·保祿二世出訪過比所有前任教皇加起來還多的地方。他成為第一位訪問英國的教宗,并與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英國國教的最高管理者會面。
1984年,若望·保祿二世成為第一位訪問波多黎各的教宗。
1994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1999年,他訪問了羅馬尼亞,并與當?shù)氐臇|正教主教會面,使他成為自從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之后,第一位拜訪東正教國家的教宗。
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重游圣保祿當年去過的地方,在地中海進行朝圣之旅。他從希臘前往敘利亞,然后再前往馬耳他。他是超過一千年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宗。他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探訪相傳是洗者若翰埋葬所在的倭馬亞清真寺;是歷年來首位探訪清真寺的教宗。
與猶太人民的關(guān)系
若望·保祿二世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一些有關(guān)教會與猶太人關(guān)系的演講,并經(jīng)常對在猶太人大屠殺犧牲的猶太人表示敬意。1979年,他成為了第一個訪問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教宗。他是少數(shù)在猶太文化下長大的教宗。2000年3月,他訪問耶路撒冷,他說:“猶太人是大家的兄長!币恍┤苏J為這是承認天主教由猶太教所分出來,而耶穌最早的跟隨者是猶太人。
修補與東正教的關(guān)系
1999年5月,若望·保祿二世受羅馬尼亞東正教宗主教泰奧克蒂斯(Teoctist)之邀,訪問羅馬尼亞。5月9日,他與泰奧克蒂斯分別參加對方舉行的彌撒。數(shù)以十萬計的信徒參加了該次崇拜活動。之后泰奧克蒂斯亦應(yīng)若望·保祿二世之邀,于三年后回訪羅馬。
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成為1291年以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宗。當?shù)厝藢λ脑L問并不熱情,部分東正教徒更示威抗議他的到訪。后來他在雅典與希臘東正教會的赫里斯托祖盧(Christodoulos)宗主教會面。經(jīng)過30分鐘會議后,二人公開講話。赫里斯托祖盧列舉了東西教會分裂后,天主教對東正教所犯的十三項罪行;包括十字軍東征時劫掠君士坦丁堡,并從未對此表示懺悔。若望·保祿二世即回應(yīng),表示“過去和現(xiàn)在,天主教會的子女在行動和過失上,對東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請求寬恕”,獲得赫里斯托祖盧的即時掌聲。
立場
約翰·保羅二世反對共產(chǎn)主義。教皇登位時,波蘭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是受蘇聯(lián)控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教皇大力支持與共產(chǎn)黨政權(quán)抗爭的人們,如波蘭的團結(jié)工會運動。前蘇聯(lián)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曾說過,沒有教皇鐵幕倒不下。而很多前蘇聯(lián)共和國也持有這種觀點。美國前總統(tǒng)羅納德·里根則稱贊教皇是“結(jié)束共? 產(chǎn)? 專? 制統(tǒng)治的英雄之一”。1998年1月教皇訪問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古巴,對古巴態(tài)度友好。教皇批評美國長期對古巴實施禁運,傷害了古巴人民,此行使他贏得了古巴政府與人民信任,也幫助古巴天主教徒獲得更多自由。教皇后期也批評了走極端的企業(yè)資本主義(corporate capitalism)。
一般認為約翰·保羅二世在教義上比較保守,在女性生育和授圣職等問題上也趨于保守。他有關(guān)人類性行為的文章對男性和女性的本質(zhì)和由此產(chǎn)生的愛與性,進行了范圍更廣的思考。這些文章對天主教如何看待性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他反對女權(quán)主義。
教皇反對墮胎,尤其抨擊民主國家中允許墮胎的現(xiàn)象。
他也批評解放神學,認為過于強調(diào)政治上的自由,犧牲了精神上的解放。1995年生命的福音通諭中,他再次強調(diào)教會看重生命的觀點,譴責墮胎、安樂死和所有形式的死刑,將這些稱為如今世界上盛行的“死亡的文化”。但他在死刑、削減窮國債務(wù)和貧困等問題上的立場,從政治上看一般是偏自由主義的;這表示不能單純以“保守”或“自由”這類政治標簽來形容宗教領(lǐng)袖。
2000年,他公開簽署了“Jubilee 2000”,支持愛爾蘭搖滾明星Bob Geldof與Bono提倡的非洲減債運動。
2003年,約翰·保羅二世強烈批評美伊戰(zhàn)爭。他認為應(yīng)該由聯(lián)合國來解決國際事務(wù),單邊行動是對和平的犯罪,也違反國際法。
在2003年和2004年歐盟商討新憲法時,教廷的代表沒有成功地將“基督教遺產(chǎn)”提上會議議程,而這是教皇最希望達到的目標之一。
教皇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他形容同性婚姻為“一種新的邪惡理念”,嚴重威脅社會。他也批評變性與心理性移位的人群,禁止他們在教會供職,稱他們“精神病態(tài)”。
批評
盡管廣受歡迎,約翰保羅二世也遭到了許多批評。其中有一條批評認為教皇對共產(chǎn)主義的反對態(tài)度使得他轉(zhuǎn)而支持右翼獨裁者。約翰保羅二世偶爾會晤—也有人說是支持—諸如智利的皮諾切特這樣的獨裁者。事實上,教皇曾敦促皮諾切特恢復(fù)民主制度,而且他曾被皮諾切特的隨從人員設(shè)計與皮合影。據(jù)稱,他曾為Pío Laghi樞機作保,有批評指出后者支持了阿根廷的“污穢戰(zhàn)爭”。
約翰保羅招致批評的舉動還包括他對自治社團主業(yè)會的支持,以及對該組織創(chuàng)始人施禮華Jose maría Escrivá的封圣。因為有人認為主業(yè)會本質(zhì)上是教會內(nèi)部的邪教組織;而約翰保羅則將它視作在更大范圍內(nèi)對教會立會之本的回歸當中的一部分,
約翰保羅對其他一些人物的封圣或加封的真福品也遭到了批評,因為這些有爭議的人物中有一些據(jù)稱曾經(jīng)支持法西斯政黨。教皇的支持者則回應(yīng)說,這些指責皆無憑無據(jù),皆為他們的政敵捏造。教皇對一些19世紀在中國的傳教士的封圣在2000年也遭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嚴厲抨擊,后者認為這些傳教士曾經(jīng)是殖民者的幫兇,在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武裝掠奪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并且嚴重地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和感情”。 其他的一些批評集中在他的一些觀點上。尤其是約翰保羅關(guān)于性別身份和性的觀點屢遭詬病。一些女性主義者批評他關(guān)于女性的社會角色的立場,同性戀權(quán)益擁護者則對他代表教會宣示同性欲望是“明顯的病態(tài)”感到不滿,對他反對同性婚姻尤其不滿。
他關(guān)于避孕的態(tài)度對于很多人來說尤其保守。約翰保羅遵循傳統(tǒng)的天主教教導(dǎo),認為在有生育能力的夫婦之間的性行為的一項必不可缺的目的就是生育。因此,他宣稱使用避孕措施是不道德的行為。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觀點,即使那些同意的人也有不少認為在通過性傳播的艾滋病在全球肆虐的時候,對避孕套的使用橫加指責實在是不實際的。另一個相關(guān)的觀點是,約翰保羅的教廷認為避孕套不能阻止艾滋病毒的傳播。由于這兩個觀點,許多反對者批評他造成了非洲和其他許多地方的艾滋病疫情。而他的支持者則說,約翰保羅對禁欲和忠貞的強調(diào)在對抗艾滋病的斗爭中十分有效,例如在烏干達。
約翰保羅二世有時也因為他管理教會的方式遭到批評。尤其是針對他沒能對羅馬天主教會性侵犯丑聞做出迅速的反應(yīng)。還有人批評他在約翰二十三世分權(quán)之后又將權(quán)力集中到梵蒂岡。因此,他被視為一位嚴格的獨裁主義者,無法接受教會內(nèi)部的不同意見。批評者指他對Tissa Balasuriya神父施以開除教籍的懲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除了來自信奉現(xiàn)代化的人們的批評,傳統(tǒng)天主徒有時候也猛烈抨擊他,要求恢復(fù)脫利騰彌撒并且廢除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之后的改革措施。有人的反對意見演變成了宗座缺出論,而另外一些則承認約翰保羅的教皇地位,但抱怨他的政策不夠保守。
偽教宗
在約翰·保羅二世在位期間,世界上主要存在以下幾位偽教皇:
Gino Frediani(Emmanuel),1973年u20131984年間自封于意大利
Clemente Domínguez y Gómez(額我略十七世),1978年u20132005年間自封于西班牙
Francis Konrad Schuckardt(哈德良七世),1984年自封于美國華盛頓
Valeriano Vestini(Valeriano),1990年自封于意大利凱迪
David Bawden(米加祿),1990年自封于美國堪薩斯
Victor Von Pentz(李諾二世),1994年自封于英國
Maurice Achieri of Le Perreux(伯鐸二世),1995年自封于法國
Lucian Pulvermacher(庇護十三世),1998年自封于美國蒙大拿
健康問題
約翰·保羅二世雖然是自1846年庇護九世以來最年輕的教皇,另外,與之前的教皇不同,他喜歡健行、游泳、滑雪等運動。但在經(jīng)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兩次預(yù)謀暗殺和癌癥的威脅之后,他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1992年,他從大腸移除了一個腫瘤、1994年肩膀脫臼、1996年切除了闌尾。
2001年的一個手術(shù)證實約翰·保羅二世患有帕金森氏癥,梵蒂岡方面在2003年證實此事。他有說話的困難,另外聽力也有障礙。與他會面的人說,雖然教皇身體不太好,但他在心理上是健康的。
去世
2005年3月31日,教皇出現(xiàn)“尿道感染引起的高熱”,但沒有立即送院,顯然是出于他自己希望在梵蒂岡辭世的愿望。當日晚些時候,梵蒂岡有消息宣稱約翰·保羅二世被羅馬公教會施以病人傅油圣事(舊稱終傅圣事),這是自1981年的暗殺未遂以來教皇首次接受該圣事。無法證實他是否也接受了宗座祝福。
4月1日,病況急劇惡化,心、腎迅速衰竭。為治療高熱,教皇通過鼻孔接上了第二條進食管以幫助增加營養(yǎng)攝入。當日早晨,報道指出教皇出現(xiàn)了心肌梗塞,但仍清醒。梵蒂岡發(fā)言人若亞敬納瓦羅-瓦爾斯(Joaquin Navarro-Valls)否認了心肌梗塞的消息,但說教皇出現(xiàn)了“心臟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崩潰”,并說教皇的情況“很嚴重”。
數(shù)家意大利新聞機構(gòu)在中歐夏令時20:20(UTC+8次日凌晨02:20)報道了教皇逝世的消息,但不久梵蒂岡否認。意大利天空電視臺(SKY Italia)報道說教皇的心臟和大腦仍在工作。
4月2日中歐夏令時00:30左右,(北京時間06:30),梵蒂岡一位發(fā)言人在簡報中進一步透露了教皇的健康狀況并證實教皇已經(jīng)領(lǐng)受了病人敷油圣事/終傅圣事。教皇拒絕上醫(yī)院,他會見了貼身的隨從人員,包括約瑟夫·拉格(Joseph Ratzinger)樞機。樞機說“他知道自己將要離世,并跟我做了最后的道別”。教皇還要求聽別人誦讀前幾日有關(guān)十字架苦路的心禱。
在教皇彌留的最后幾小時,大批較年輕的會眾在他梵蒂岡的寓所外守夜。在他最后的遺言中,尤其是給全世界青年的遺言中,他說道:“我曾到你們那里去,現(xiàn)在是你們到我這里來。我謝謝你們。”
傍晚時分,梵蒂岡宣稱教皇的情況“仍很嚴重,上午又發(fā)高熱!比欢霸趹(yīng)答家人問候的時候,他的回答都很正確!
大約UTC時間17:00, 意大利新聞機構(gòu)宣稱約翰·保羅二世教皇已經(jīng)失去知覺. 有醫(yī)院人士宣稱教皇幾乎不可能再醒來. 梵蒂岡發(fā)布了一份公報反駁了這一說法,但承認教皇的腎功能已經(jīng)失去。ANSA新聞社在半小時后再次報道教皇失去知覺.
據(jù)神父Jarek Cieleski說, 教皇死前最后說的一個詞是“亞孟”(即新教的“阿門”),隨后就在他自己的房間里閉上了眼睛。時間為4月2日21:37CEST (19:37 UTC),享年84歲。教皇的死亡證明寫的主要死因是敗血性休克和心臟衰竭。
他死時在場的人有他的兩位私人秘書斯坦尼斯瓦夫·基維齊大主教和Mieczys?aw Mokrzycki,Marian Jaworski樞機,Stanis?aw Ry?ko大主教和Tadeusz Styczeń神父。三位作為耶穌圣心侍女的修女在教皇彌留之際在其寓所陪侍左右。教皇的私人醫(yī)生Renato Buzzonetti大夫以及另外兩位醫(yī)生Alessandro Barelli大夫和Ciro D'Allo大夫帶著各自的護士也都一直待命。
在國務(wù)卿安杰洛·索達諾樞機、羅馬教廷財務(wù)總管愛德華多·馬丁內(nèi)斯·索馬洛樞機、教廷國務(wù)院副院長萊奧納多·桑德里大主教和羅馬教廷財務(wù)副總管Paolo Sardi大主教也先后趕到。此后樞機團長約瑟夫·拉辛格樞機和若瑟夫·董高樞機也得以進入寓所。
世界各地關(guān)于此事的反應(yīng)
約翰·保羅二世去世,超過70000名信徒涌入梵蒂岡城,同時有超過十億天主教徒在世界各地表達哀悼,更有許多非天主教徒亦然。教皇總是表示他的離去應(yīng)該被慶祝如他向他永恒的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守在梵蒂岡城里的人們當教廷宣布教皇的死訊后齊聲鼓掌,并且依照傳統(tǒng)的意大利傳統(tǒng)表示敬意。
許多各國領(lǐng)袖為表達其哀悼之意,將其全國降半旗:
在波蘭,天主教教徒聚集在教皇出生的地方─波蘭南方一小鎮(zhèn)名瓦多維采(Wadowice)。各電視臺自四月一號取消了各安排好的電視節(jié)目,并且大規(guī)模的報道關(guān)于教皇─能深查當?shù)厍冶煌瞥鐬椤案赣H”─的訊息。當?shù)卣呀?jīng)聲明以六天來哀悼他。
在中國臺灣,下半旗二天致哀。
在阿根廷,所有學校在四月四號上課前皆默哀。阿根廷總統(tǒng)內(nèi)斯托·基什內(nèi)爾表示“大家皆為教皇約翰u2027保羅二世而表達哀悼;他的指導(dǎo),將永恒帶領(lǐng)大家向前。”
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表示應(yīng)紀念教皇是對抗共產(chǎn)主義自由戰(zhàn)士,以及一位偉大基督教領(lǐng)袖。(澳大利亞援引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廣播采訪,2005年4月3日)
在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國家,總統(tǒng)盧拉·達·席爾瓦,表達了巴西人民的悲痛。并且政府表示將以七天的紀念期來紀念約翰u2027保羅二世。
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表示“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教皇約翰u2027保羅二世就如同愛與和平、信賴與憐憫的象征.... 今日大家的悲痛也是全世界的感傷。”在四月四號,加拿大下議院經(jīng)由贊賞教皇后才開始其會議。國會大廈以及全國各地懸掛的國旗都下半旗致哀。
在智利,政府決定以三天來紀念約翰u2027保羅二世?偨y(tǒng)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爾表示“...約翰u2027保羅二世并不會因此而離大家遙遠。他已經(jīng)成為了大家歷史中的一部份,他的思想將會永遠帶給大家激勵大家向前創(chuàng)造一個更公平的國家與和平的世界!
哥倫比亞總統(tǒng)阿魯瓦羅·烏里貝·貝雷斯決定將在各政府機關(guān)及駐外大使館的國旗降半旗兩天以示哀悼。哥倫比亞總統(tǒng)在發(fā)言稿中強調(diào)了教皇對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古巴當局批準Jaime Lucas樞機在國家電視臺做了如下講話:“這是一位保護道德26年的人... 關(guān)懷著近幾年世界各地的動亂及戰(zhàn)爭而道德基準都不動搖的人!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拜訪了梵蒂岡在新德里的駐印度大使館并且獻上深摯的哀悼。
在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伊麗莎白二世表達她“最深的悲傷”于約翰u2027保羅二世,并且將記得他在推動世界和平的努力。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備受尊敬與信賴的宗教領(lǐng)袖。
白宮的國旗及美國各地懸掛的國旗都被要求降半旗直至約翰u2027保羅二世下葬那天晚上。總統(tǒng)布什表達他對此事的遺憾并且表示失去了一位“人類自由的領(lǐng)導(dǎo)”,“數(shù)百萬美國人的鼓勵者”和“世代英雄”。
許多非天主教國家的元首也對此表達哀悼。
大約翰·保羅
自約翰·保羅二世逝世之時起,梵蒂岡地一部分神職人員就將他稱作大約翰·保羅(John Paul the Great,根據(jù)大利奧,Leo the Great-即圣良一世,St. Leo I-暫譯)。安杰洛·索達諾樞機在為其安魂彌撒寫的布道詞中也如此稱呼教皇。這是歷史上第四位獲此稱號的教皇,也是第一個千年以來的第一次。意大利報紙《晚郵報》甚至稱他為“最偉大者”。天主教法典學者宣稱,將以為教皇冠以“大”的名號并無官方程序,只要該稱號有一定的知名度,且被持續(xù)使用,就會得到承認。
到如今為止,被冠以“大”的三位教皇分別是教皇良一世,在位時間:440年u2013461年,他說服了匈奴王阿提拉從羅馬撤軍;格列高利一世,590年u2013604年,人們熟知以他命名的格列高利圣詠;以及尼各老一世,858年u2013867年,他也化解了一場對羅馬的圍攻(這次是卡洛林王朝由于在解除婚姻上的分歧而發(fā)起的進攻)。
葬禮
梵蒂岡從當?shù)貢r間4月4日星期一起舉行教皇的遺體告別儀式。葬禮在4月8日星期五中歐夏令時上午10:00(北京時間當日下午4:00)舉行。他被葬在位于圣伯多祿大殿地下室中的教皇墓地。
葬禮流程
參加葬禮的世界政要包括:
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布什是第一位參加羅馬天主教皇葬禮的美國總統(tǒng),同時也是第一個抵達羅馬的國家元首,于4月6日晚間,在夫人勞拉,國務(wù)卿賴斯,及兩位美國前總統(tǒng)老布什,克林頓的陪同下到達。第一位在白宮會見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79)的美國領(lǐng)導(dǎo)人吉米·卡特并未隨行,原因是梵蒂岡最多只允許5人為一組的代表團。(此次大約有200個代表團出席8日上午的葬禮)。
中國臺灣的陳水扁于4月7日下午,率領(lǐng)代表團由中正機場搭機前往羅馬,于葬禮結(jié)束后搭機返臺。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著作的通諭
“活于感恩祭的教會”通諭Ecclesia De Eucharistia - On the Eucharist in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hurch 2003年4月17日
“一百周年”通諭 Centesimus Annus -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Pope Leo XIII's “新事”Rerum Novarum - On Capitol and Labor; On 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1991年5月1日
“富于仁慈的天主”通諭 Dives in Misericordia - The Father of mercies and God of all comfort 1980年11月30日
“主及賦予生命者”通諭 Dominum et Vivificantem - The Lord and Giver of Life 1986年5月18日
“生命的福音”通諭 Evangelium Vitae - 1995年3月25日
“信仰與理性”通諭 Fides et Ratio - 1998年9月14日
“論人的工作”通諭 Laborem Exercens - 1981年9月14日
“人類救主”通諭 Redemptor Hominis - The Redeemer of Man 1979年3月4日
“救主之母”通諭 Redemptoris Mater - Mother of the Redeemer 1987年3月25日
“救主的使命”通諭 Redemptoris Missio - On the Permanent Validity of the Church's Missionary Mandate 1990年12月7日
“斯拉夫人的使徒”通諭 Slavorum Apostoli -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Sts. Cyril and Methodius 1985年6月2日
“論社會事務(wù)關(guān)懷”通諭 Sollicitudo Rei Socialis 1987年12月30日
“愿他們合而為一”通諭 Ut Unum Sint - On Commitment to大公主義1995年5月25日
“真理的光輝”通諭 Veritatis Splendor - The Splendor of Truth - Regarding Certain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he Church's Moral Teaching 1993年8月6日
封圣
2009年10月,傳出第一起神跡,法國修女瑪麗亞·西蒙-皮耶(Marie Simon-Pierre)的巴金森氏癥,經(jīng)若望·保祿二世代禱后痊愈。12月19日,天主教會將其列為可敬者。
2011年5月1日,本篤十六世批準若望保祿二世代禱而成之奇跡的調(diào)查文件,被冊封為真福。
2013年4月若望保祿二世的第二項奇跡由教廷冊封圣人部醫(yī)療委員會總結(jié)為無法以醫(yī)療解釋之奇跡并提交神學審查。開始了封圣程序的下一階段。據(jù)梵諦岡的說法,此項奇跡是一名哥斯達黎加婦女莫拉(Floribeth Mora)在電視上觀看若望保祿二世的宣福儀式后請他代禱,爾后她的腦部動脈瘤就獲得了無法解釋的痊愈。
2013年7月5日,教宗方濟各核準若望保祿二世的封圣申請文件,并于2014年4月27日進行封圣儀式,與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被冊封為圣人。
若望·保祿二世于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封為圣人。即圣若望·保祿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