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
王戎出身于魏晉高門瑯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親王渾,官至涼州刺史,封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聰穎,神彩秀美。據(jù)說能直視太陽而不目眩。裴楷稱贊他說:“戎眼爛爛,如巖下電!蓖跞至邭q時,在宣武場看表演,當(dāng)時猛獸在柵檻中咆哮,眾人都被嚇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動,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閣上看見后,稱贊王戎是奇童。
王戎曾與同伴在路邊玩耍,見道旁有結(jié)滿李子的李樹,其他人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動聲色,別人問他為何如此,答曰:“樹在道旁而多果實,果實必定是苦的!彬炞C之后,果然如此。
清識所賞
王戎與王渾的朋友、年長其24歲的阮籍交好。時阮籍與王渾同任尚書郎,每造訪王渾時,與王渾見一面就離去,和王戎交談,很久才出來。便對王渾說:“濬沖清虛可賞,和你不是一類人。與你說話,不如與阿戎說。”王渾去世后,他的故吏贈錢百萬助喪,王戎辭而不受,因此而顯名。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儀表,為人健談,善于提出話題,并能抓住談話的要領(lǐng)。一次,眾名士一起到洛水邊游玩,回來的時候,樂廣問王濟:“今天玩得高興嗎?”王濟說:“裴仆射(裴頠)擅長談?wù)撁恚咸喜唤^,志趣高雅;張茂先(張華)談《史記》、《漢書》,娓娓動聽;王安豐(王戎)談?wù)摷咀樱驹堊臃浚◤埩迹,也議論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這樣受到鑒識者的欣賞。
王戎曾與阮籍飲酒,當(dāng)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座,阮籍因為酒少,不給劉昶斟酒,劉昶沒有表現(xiàn)出遺憾的樣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問阮籍說:“他是怎么樣的人?”阮籍回答道:“勝過公榮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飲酒;如果不如公榮,就不敢不一同飲酒;惟獨公榮可以不和他一起飲酒!蓖跞殖Ec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經(jīng)后到。阮籍說:“俗人又來敗壞我的興致!蓖跞中χf:“你的興致也太容易敗壞了!”
初入仕途
吏部郎之職空缺時,司馬昭向鐘會詢問吏部郎的人選。鐘會說:“裴楷清明通達,王戎簡要省約,都是吏部郎的人選!
王戎最初世襲其父的爵位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qū),歷仕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咸寧二年(276年),出任荊州刺史,因為派遣下屬私建院宅被論罪,應(yīng)該被罷免,武帝下詔允許贖罪處理。
咸寧四年(278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
安撫遺民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晉大舉伐吳,王戎派參軍羅尚、劉喬為前鋒,協(xié)助王濬進攻武昌,吳將楊雍、孫述及吳國江夏太守劉朗各自率眾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軍至長江邊,吳國牙門將孟泰獻蘄春、邾二縣投降。
太康元年(280年),吳國滅亡,王戎因功進安豐縣侯,增加食邑六千戶,賜絹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撫新附的吳國百姓,宣揚晉室威德恩惠。曾在吳國任光祿勛的石偉為人正直,與孫皓不和,稱病回家。王戎贊揚他的清剛之節(jié),上表向武帝推薦他,武帝下詔拜石偉為議郎,終身以二千石俸祿供養(yǎng),荊州百姓都對王戎悅服。
宦海浮沉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召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細布行賄王戎,被司隸校尉劉毅糾察彈劾,因王戎知道是賄賂未曾接受,才沒有治罪,然而談?wù)摰娜苏J為這也是王戎的過錯。武帝對朝臣說:“王戎的行為,怎能算懷私茍得,正是以不貪欲異于他人罷了!蔽涞垭m這樣替王戎解釋,但王戎從此為清議所鄙,名聲受損。王戎任職雖然沒有特殊才能,但處理各種政務(wù)很妥當(dāng)。
太康五年(284年),遷光祿勛。太康十年(289年),補任吏部尚書,因母親去世而離職。
太熙元年(290年),武帝駕崩,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由太傅楊駿輔政,任命王戎為太子太傅,與張華、裴楷、和嶠都因有德望被楊駿猜忌,不得參與朝政。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楊駿一族被誅,賈后掌權(quán),當(dāng)時東安公司馬繇專斷刑賞,威震內(nèi)外。王戎告誡司馬繇說:“大事成功之后,考慮問題要深遠些。”司馬繇不聽,果然被廢徙遼東。后轉(zhuǎn)任中書令,加光祿大夫,賜恩信五十人。又遷任尚書左仆射,領(lǐng)吏部事務(wù)。任吏部時,王戎創(chuàng)制了甲午制,但凡選拔人才,先讓被選者治理百姓,然后再授官擢用。但被司隸校尉傅咸彈劾,王戎與后族賈氏及賈后母族郭氏是姻親,因而沒有被免官。
元康七年(297年)九月,升任司徒。
與時舒卷
王戎認為王政將要頹敗,便與權(quán)臣茍合求容,后來愍懷太子司馬遹被廢,他也沒有一言勸諫。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起事,囚禁賈后,誅司空張華、尚書仆射裴頠、侍中賈謐等人,王戎因嫁女與裴頠而被連坐免官。
永寧元年(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篡位。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于許昌。司馬倫之子想要以王戎為自己的軍司。博士王繇諫勸道:“濬沖(王戎字)譎詐多端,怎么肯被一個年輕人任用?”于是才作罷。四月,司馬冏擁晉惠帝反正,任命王戎為尚書令。
太安元年(302年)五月,遷司徒。十二月,河間王司馬颙聯(lián)合成都王司馬穎等討伐齊王司馬冏。司馬冏問王戎對策。王戎認為司馬冏自誅趙王倫、擁惠帝反正以來,賞罰失當(dāng),以致朝野多有怨言,人懷貳志;建議司馬冏主動撤回自己的封國,尚可保住王位。司馬冏的謀臣葛旟怒斥道:“自漢魏以來,王公失勢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兒女的嗎?說這件事的人當(dāng)斬!”群臣驚懼,王戎假裝服寒食散藥力發(fā)作,跌倒在廁中,才免去一死。司馬冏與長沙王司馬乂敗后,東海王司馬越把持朝政。
王戎認為天下將亂,仰慕春秋時期蘧伯玉的為人,隨波逐流,不以世事名節(jié)為意。自從掌選才任官之職,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虛名之人,只是隨時勢而沉浮,在官門中選官調(diào)職而已。不久,被拜為司徒,他雖然總理三司之權(quán),卻把政事交給僚屬辦理,自己常騎小馬從便門出游,見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王戎的很多門生故吏也做了大官,路上遇到他都要避開。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司馬越奉惠帝北征司馬穎,王戎等百官隨行。在蕩陰大敗,惠帝身中三箭,侍中嵇紹遇難。王戎隨惠帝及群臣被司馬越挾持至鄴城。八月,司馬穎被安北將軍王浚擊敗,王戎又隨惠帝被司馬穎挾持至洛陽。不久,張方劫持惠帝及司馬穎西入長安。王戎出奔郟縣。在危難中曾親自與亂軍交鋒,冒白刃之險,然而他始終談笑自若,從未有害怕的神情。有時召集親故賓友,以宴飲為樂。
病卒陜縣
永興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郟縣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謚號元。有二子:王萬、王興,長女嫁與裴頠。
家庭生活
祖父:王雄
父親:王渾
從弟:王愔、王衍、王澄
長子:王萬,一作王綏,有美名,肥胖,十九歲卒。
次子:王興,庶出,戎所不齒,以從弟陽平太守愔子為嗣。
女兒:王氏,裴頠之妻
軼事典故
識鑒過人
景元四年(263年),鐘會、鄧艾等率軍伐蜀,鐘會在出師前過往與王戎道別,詢問王戎有什么滅蜀的計策。王戎說:“道家有句話叫u2018為而不恃u2019,成功并不難,保持成果就難了。”次年,鐘會叛亂失敗被殺,大家都認為王戎有見識。
王衍曾拒絕品評當(dāng)時在瑯邪作郡吏的孫秀,而王戎卻勸王衍給孫秀好的品級。到司馬倫、孫秀掌權(quán)時,殺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王戎厭惡族弟王敦,經(jīng)常托病避而不見,后來王敦果然起兵造反。他的有先見之明到了如此境界。
王戎死孝
王戎在晉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時為其母守喪,雖逾越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拐杖。中書令裴楷前往憑吊其母,說:“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必不免滅性之譏。”而尚書和嶠在同時遭母喪,雖然寢苫食粥,但哀毀不過禮,氣色不衰。劉毅稱之為“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賣李貪財
世說新語記載王戎為人貪吝,其儉嗇一篇共有九條,即有四條記王戎事。晉書謂王戎“性好利”,多置園田水碓,聚斂無已,富甲京城。
王戎早年在荊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園宅,因此被免官,后來出錢贖回。據(jù)說王戎經(jīng)常與夫人手執(zhí)象牙籌計算財產(chǎn),日夜不輟。同時又十分吝嗇。
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欲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鉆破。王戎之女嫁給裴頠時,向王戎借了數(shù)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單衣,完婚后又要了回來。時人謂王戎為“膏肓之疾”。但有人認為這是王戎避禍于亂世的“自晦”之舉,晉武帝也曾以“不欲為異”為王戎辯解。
東晉人戴逵評論道:“王戎晦默于危亂之際,獲免憂禍,既明且哲,于是在矣!苯袢擞嗉五a則認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于“名士相為護惜”,“阿私所好,非公論也!
卿卿我我
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按禮,婦人應(yīng)以“君”稱其夫,“卿”乃是夫?qū)ζ薜姆Q呼)。王戎說:“婦人卿婿,于禮為不敬,后勿復(fù)爾!逼淦拊唬骸坝H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dāng)卿卿?”王戎也無可奈何。成語“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邈若山河
王戎任尚書令的時候,有一次身穿官服,乘輕便小馬車,從黃公酒壚經(jīng)過,回頭對后面車上的人說:“我從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這家酒壚痛飲,在竹林之下游樂,我也參預(yù)末座。自從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來,我就為時事所拘,F(xiàn)在看到這酒壚雖然很近,卻又像隔著山那么遙遠。”
二王當(dāng)國
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與征南大將軍羊祜不睦。羊祜在荊州時曾欲以軍法斬王戎,又謂王衍敗俗傷化,故王戎、王衍兄弟銜怨,時常詆毀羊祜。時人語:“二王當(dāng)國,羊公無德”。
人物評價
裴楷:戎眼燦燦,如巖下電。
阮籍:濬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鐘會:裴楷清通,王戎簡要。
王濟:王戎談子房、季札之間,超然玄著。
王繇:濬沖譎詐多端。
戴逵:王戎晦默于危亂之際,獲免憂禍,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房玄齡等《晉書》:①漢相清靜,見機于曠務(wù);周史清虛,不嫌于尸祿。豈臺揆之任,有異于常班者歟!濬沖善發(fā)談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顯列,顧漆圓而高視。彼既憑虛,朝章已亂。戎則取容于世,旁委貨財;衍則自保其身,寧論宗稷?及三方構(gòu)亂,六戎藉手,犬羊之侶,鋒鏑如云。夷甫區(qū)區(qū)焉,佞彼兇渠,以求容貸,頹墻之隕,猶有禮也。②濬沖居鼎,談優(yōu)務(wù)劣。
藝術(shù)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王戎為晉建威將軍,滅吳之戰(zhàn)中領(lǐng)一路兵馬出兵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