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
姬同,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他為魯桓公兒子,承襲魯桓公擔(dān)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
前任:
魯桓公
前693年-前662年
繼任:
魯閔公
在長(zhǎng)勺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積極采納曹劌的建議,政治上采用取信于民的政策,軍事上采用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取得了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的勝利。
父親
魯桓公姬允
母親
文姜
兄弟
仲孫慶父(孟孫氏)
公子牙(叔孫氏,叔孫僖叔)
季友(季孫氏)
妃子
哀姜
叔姜,生魯閔公
孟任,生子般
成風(fēng),生魯僖公
子女
子斑
魯閔公姬啟
魯僖公姬申
公子遂(東門襄仲)
杞伯姬
放過管仲
魯莊公八年,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次年齊桓公發(fā)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左傳》稱“齊人取子糾殺之”)。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rèn)為齊欲重用管仲,將會(huì)對(duì)魯不利,勸莊公殺管仲,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
長(zhǎng)勺之戰(zhàn)
魯莊公十年春,齊桓公派兵攻魯。當(dāng)時(shí)齊強(qiáng)魯弱。兩軍在長(zhǎng)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莊公采用曹劌人建議,魯軍按兵不動(dòng),齊軍三次擊鼓發(fā)動(dòng)進(jìn)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后乘勝追擊,直逼齊國國都,獲得了長(zhǎng)勺之戰(zhàn)的勝利。
重獲舊地
魯莊公十三年,魯莊公會(huì)齊桓公于柯,曹沫劫持齊桓公,逼他退還齊侵占魯?shù)耐恋,桓公答?yīng)后才釋放他;腹臣s,管仲諫之,終于歸還齊侵占魯?shù)耐恋亍?
晚年
莊公的夫人哀姜是齊國人,無子。莊公臨死前欲立庶子斑(或作般)為嗣君,莊公弟叔牙建議立長(zhǎng)弟慶父,另一弟季友則支持立斑,季友以莊公之名逼叔牙飲毒酒自殺死。 魯莊公三十二年八月,莊公病逝,季友立子斑為君,十月慶父殺子斑,立莊公另一庶子啟為魯君。
家庭
父親
魯桓公姬允
母親
文姜
兄弟
仲孫慶父(孟孫氏) 公子牙(叔孫氏,叔孫僖叔) 季友(季孫氏)
妃子
哀姜 叔姜,生魯閔公 孟任,生子般 成風(fēng),生魯僖公
子女
子斑 魯閔公姬啟 魯僖公姬申 公子遂(東門襄仲) 杞伯姬
相關(guān)故事
《曹劌論戰(zhàn)》 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不顧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勸阻,派鮑叔牙率大軍伐魯。此前,齊、魯幾次交戰(zhàn),魯國都被打敗。聞聽齊大軍壓境, 魯莊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這時(shí),一直隱居的曹劌求見莊公,主動(dòng)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 莊公問曹劌:“齊強(qiáng)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陛下感到自己為百姓辦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戰(zhàn)勝敵人嗎?”莊公說:“我雖盡責(zé)不夠,不過還是時(shí)時(shí)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獨(dú)享,常常分給人們。”曹劌說:“這很好,但只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huì)真心實(shí)意跟陛下去作戰(zhàn)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玉器,絲織品等,我從不敢虛報(bào),一定按照實(shí)情匯報(bào)!辈軇セ卮鹫f:“(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huì)賜福給你的!鼻f公又說:“我還能時(shí)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訴訟案件,都親自考察,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一定按實(shí)情作出處理!辈軇ジ吲d地說:“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齊國一決雌雄了! 莊公進(jìn)一步問:“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戰(zhàn)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jù)戰(zhàn)場(chǎng)的千變?nèi)f化隨機(jī)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戰(zhàn)法。我愿和陛下一同率軍前去作戰(zhàn),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謀劃!鼻f公認(rèn)為曹劌講得有理,遂同曹劌一起帶領(lǐng)大軍迎敵。
長(zhǎng)勺之戰(zhàn)
概述
齊、魯兩軍在長(zhǎng)勺(今山東曲阜北)擺開了陣勢(shì)(參見長(zhǎng)勺之戰(zhàn))。齊主將鮑叔牙因一路進(jìn)軍順利,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jìn)軍。齊軍吶喊著向魯軍陣地沖來。莊公見狀,也欲擊鼓迎戰(zhàn)。曹劌連忙制止,并要莊公傳令全軍嚴(yán)守陣地,不得亂動(dòng)和喧嘩,擅自出戰(zhàn)者斬。魯軍紋絲不動(dòng),齊軍沖不破陣勢(shì),只好退了回去。鮑叔牙又下令第二次擊鼓進(jìn)攻,齊軍重振精神,再次向魯軍陣地沖來,魯陣仍巋然不動(dòng),齊軍又一次退了回去。鮑叔牙見魯軍兩次不出動(dòng),以為是怯陣,下令第三次擊鼓進(jìn)攻。這時(shí),曹劌果斷地告訴莊公擊鼓沖鋒。隨著鼓聲,魯陣中殺聲驟起,士兵們像猛虎出籠般沖殺過去,其勢(shì)如迅雷不及掩耳。齊軍被殺得七零八落,丟盔卸甲,狼狽潰逃。莊公見齊軍敗退,欲下令立即追擊。曹劌忙說:“別急!彼屑(xì)察看了齊軍逃走的車轍,又登上戰(zhàn)車前橫木向齊軍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陣,方要莊公下令全力追擊。魯軍追殺了30余里,斬殺、俘虜了許多齊軍,繳獲輜重?zé)o數(shù),全勝而回。
戰(zhàn)后
戰(zhàn)后,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jìn)軍時(shí)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jìn)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jìn)攻,士氣就已經(jīng)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jìn)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卻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dāng)然就把對(duì)方打敗了!鼻f公又問:“為什么齊軍逃走了,你不讓馬上追趕呢?”曹劌說:“大國之間交鋒,虛虛實(shí)實(shí),齊軍雖退,也要特別提防有詐。我察看后擊!鼻f公十分佩服,說:“你是真正的軍事家啊!”立即拜曹劌為大夫。
在位期間諸侯年表
前693 戊子/周莊王四年/魯莊公元年/秦武公五年/陳莊公七年/蔡哀侯二年 鄭姬嬰元年 宋莊公17年 楚武王48年 齊襄公五年 晉姬緡12年 曲沃武公23年 燕桓侯五年 衛(wèi)黔牟三年 曹莊公九年 杞靖公11年 前692 己丑周莊王五年/魯莊公二年/秦武公六年/陳宣公元年/蔡哀侯三年 鄭姬嬰二年 宋莊公18年 楚武王49年 齊襄公六年 晉姬緡13年 曲沃武公24年 燕桓侯六年 衛(wèi)黔牟四年 曹莊公十年 杞靖公12年 前691 庚寅/周莊王六年/魯莊公三年/秦武公七年/陳宣公二年/蔡哀侯四年 鄭姬嬰三年 宋閔公元年 楚武王50年 齊襄公七年 晉姬緡14年 曲沃武公25年 燕桓侯七年 衛(wèi)黔牟五年 曹莊公11年 杞靖公13年 前690 辛卯/周莊王七年/魯莊公四年/秦武公八年/陳宣公三年/蔡哀侯五年 鄭姬嬰四年 宋閔公二年 楚武王51年 齊襄公八年 晉姬緡15年 曲沃武公26年 燕莊公元年 衛(wèi)黔牟六年 曹莊公12年 杞靖公14年 前689 壬辰/周莊王八年/魯莊公五年/秦武公九年/陳宣公四年/蔡哀侯六年 鄭姬嬰五年 宋閔公三年 楚文王元年 齊襄公九年 晉姬緡16年 曲沃武公27年 燕莊公二年 衛(wèi)黔牟七年 曹莊公13年 杞靖公15年 前688 癸巳/周莊王九年/魯莊公六年/秦武公十年/陳宣公五年/蔡哀侯七年 鄭姬嬰六年 宋閔公四年 楚文王二年 齊襄公十年 晉姬緡17年 曲沃武公28年 燕莊公三年 衛(wèi)黔牟八年 曹莊公14年 杞靖公16年 前687 甲午/周莊王十年/魯莊公七年/秦武公11年/陳宣公六年/蔡哀侯八年 鄭姬嬰七年 宋閔公五年 楚文王三年 齊襄公11年 晉姬緡18年 曲沃武公29年 燕莊公四年 衛(wèi)惠公13年 曹莊公15年 杞靖公17年 前686 乙未/周莊王11年/魯莊公八年/秦武公12年/陳宣公七年/蔡哀侯九年 鄭姬嬰八年 宋閔公六年 楚文王四年 齊襄公12年 晉姬緡19年 曲沃武公30年 燕莊公五年 衛(wèi)惠公14年 曹莊公16年 杞靖公18年 前685 丙申/周莊王12年/魯莊公九年/秦武公13年/陳宣公八年/蔡哀侯十年 鄭姬嬰九年 宋閔公七年 楚文王五年 齊桓公元年 晉姬緡20年 曲沃武公31年 燕莊公六年 衛(wèi)惠公15年 曹莊公17年 杞靖公19年 前684 丁酉/周莊王13年/魯莊公十年/秦武公14年/陳宣公九年/蔡哀侯11年 鄭姬嬰十年 宋閔公八年 楚文王六年 齊桓公二年 晉姬緡21年 曲沃武公32年 燕莊公七年 衛(wèi)惠公16年 曹莊公18年 杞靖公20年 前683 戊戌/周莊王14年/魯莊公11年/秦武公15年/陳宣公十年/蔡哀侯12年 鄭姬嬰11年 宋閔公九年 楚文王七年 齊桓公三年 晉姬緡22年 曲沃武公33年 燕莊公八年 衛(wèi)惠公17年 曹莊公19年 杞靖公21年 前682 己亥/周莊王15年/魯莊公12年/秦武公16年/陳宣公11年/蔡哀侯13年 鄭姬嬰12年 宋閔公十年 楚文王八年 齊桓公四年 晉姬緡23年 曲沃武公34年 燕莊公九年 衛(wèi)惠公18年 曹莊公20年 杞靖公22年 前681 庚子/周僖王元年/魯莊公13年/秦武公17年/陳宣公12年/蔡哀侯14年 鄭姬嬰13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九年 齊桓公五年 晉姬緡24年 曲沃武公35年 燕莊公十年 衛(wèi)惠公19年 曹莊公21年 杞靖公23年 前680 辛丑/周僖王二年/魯莊公14年/秦武公18年/陳宣公13年/蔡哀侯15年 鄭姬嬰14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十年 齊桓公六年 晉姬緡25年 曲沃武公36年 燕莊公11年 衛(wèi)惠公20年 曹莊公22年 杞共公元年 前679 壬寅/周僖王三年/魯莊公15年/秦武公19年/陳宣公14年/蔡哀侯16年 鄭厲公22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11年 齊桓公七年 晉姬緡26年 曲沃武公37年 燕莊公12年 衛(wèi)惠公21年 曹莊公23年 杞共公二年 前678 癸卯 周僖王四年 魯莊公16年 秦武公20年 陳宣公15年 蔡哀侯17年 鄭厲公23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12年 齊桓公八年 晉武公38年 燕莊公13年 衛(wèi)惠公22年 曹莊公24年 杞共公三年 前677 甲辰 周僖王五年 魯莊公17年 秦德公元年 陳宣公16年 蔡哀侯18年 鄭厲公24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13年 齊桓公九年 晉武公39年 燕莊公14年 衛(wèi)惠公23年 曹莊公25年 杞共公四年 前676 乙巳 周惠王元年 魯莊公18年 秦德公二年 陳宣公17年 蔡哀侯19年 鄭厲公25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14年 齊桓公十年 晉獻(xiàn)公元年 燕莊公15年 衛(wèi)惠公24年 曹莊公26年 杞共公五年 前675 丙午 周惠王二年 魯莊公19年 秦宣公元年 陳宣公18年 蔡哀侯20年 鄭厲公26年 宋桓公元年 楚文王15年 齊桓公11年 晉獻(xiàn)公二年 燕莊公16年 衛(wèi)惠公25年 曹莊公27年 杞共公六年 前674 丁未 周惠王三年 魯莊公20年 秦宣公二年 陳宣公19年 蔡穆侯元年 鄭厲公27年 宋桓公元年 楚杜敖元年 齊桓公12年 晉獻(xiàn)公三年 燕莊公17年 衛(wèi)惠公26年 曹莊公28年 杞共公七年 前673 戊申 周惠王四年 魯莊公21年 秦宣公三年 陳宣公20年 蔡穆侯二年 鄭厲公28年 宋桓公元年 楚杜敖二年 齊桓公13年 晉獻(xiàn)公四年 燕莊公18年 衛(wèi)惠公27年 曹莊公29年 杞共公八年 前672 己酉 周惠王五年 魯莊公22年 秦宣公四年 陳宣公21年 蔡穆侯三年 鄭文公元年 宋桓公元年 楚杜敖三年 齊桓公14年 晉獻(xiàn)公五年 燕莊公19年 衛(wèi)惠公28年 曹莊公30年 杞惠公元年 前671 庚戌 周惠王六年 魯莊公23年 秦宣公五年 陳宣公22年 蔡穆侯四年 鄭文公二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元年 齊桓公15年 晉獻(xiàn)公六年 燕莊公20年 衛(wèi)惠公29年 曹莊公31年 杞惠公二年 前670 辛亥 周惠王七年 魯莊公24年 秦宣公六年 陳宣公23年 蔡穆侯五年 鄭文公三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二年 齊桓公16年 晉獻(xiàn)公七年 燕莊公21年 衛(wèi)惠公30年 曹僖公元年 杞惠公三年 前669 壬子 周惠王八年 魯莊公25年 秦宣公七年 陳宣公24年 蔡穆侯六年 鄭文公四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三年 齊桓公17年 晉獻(xiàn)公八年 燕莊公22年 衛(wèi)惠公31年 曹僖公二年 杞惠公四年 前668 癸丑 周惠王九年 魯莊公26年 秦宣公八年 陳宣公25年 蔡穆侯七年 鄭文公五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四年 齊桓公18年 晉獻(xiàn)公九年 燕莊公23年 衛(wèi)懿公元年 曹僖公三年 杞惠公五年 前667 甲寅 周惠王十年 魯莊公27年 秦宣公九年 陳宣公26年 蔡穆侯八年 鄭文公六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五年 齊桓公19年 晉獻(xiàn)公十年 燕莊公24年 衛(wèi)懿公二年 曹僖公四年 杞惠公六年 前666 乙卯 周惠王11年 魯莊公28年 秦宣公十年 陳宣公27年 蔡穆侯九年 鄭文公七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六年 齊桓公20年 晉獻(xiàn)公11年 燕莊公25年 衛(wèi)懿公三年 曹僖公五年 杞惠公七年 前665 丙辰 周惠王12年 魯莊公29年 秦宣公11年 陳宣公28年 蔡穆侯十年 鄭文公八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七年 齊桓公21年 晉獻(xiàn)公12年 燕莊公26年 衛(wèi)懿公四年 曹僖公六年 杞惠公八年 前664 丁巳 周惠王13年 魯莊公30年 秦宣公12年 陳宣公29年 蔡穆侯11年 鄭文公九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八年 齊桓公22年 晉獻(xiàn)公13年 燕莊公27年 衛(wèi)懿公五年 曹僖公七年 杞惠公九年 前663 戊午 周惠王14年 魯莊公31年 秦成公元年 陳宣公30年 蔡穆侯12年 鄭文公十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九年 齊桓公23年 晉獻(xiàn)公14年 燕莊公28年 衛(wèi)懿公六年 曹僖公八年 杞惠公十年 前662 己未 周惠王15年 魯莊公32年 秦成公二年 陳宣公31年 蔡穆侯13年 鄭文公11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十年 齊桓公24年 晉獻(xiàn)公15年 燕莊公29年 衛(wèi)懿公七年 曹僖公九年 杞惠公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