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平生
范文虎,祖籍山東省 ,南宋軍隊殿前副都指揮使。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元將阿術(shù)率軍長驅(qū)直下,圍攻重鎮(zhèn)襄陽、樊城三年,賈似道一直封鎖消息,并將泄密者誅殺。六年,南宋以李庭芝督軍援襄、樊,范文虎不受李庭芝節(jié)制,賈似道竟命范文虎從中牽制李庭芝。八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軍攻破,宋軍只好退守內(nèi)城。賈似道遺范文虎前往,文虎“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九年正月,張貴與范文虎約定在龍尾洲兩面夾攻元軍,范文虎竟違約,以風雨驚疑,退屯30里,致張貴戰(zhàn)敗被殺。襄樊失陷之后,陳宜中請殺范文虎,賈似道為掩飾其咎,僅降一職,出任安慶知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城降元,擔任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等職,招降或攻戰(zhàn)沿江州軍,隨伯顏入南宋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遷行省參知政事,十五年進左丞。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領兵十萬隨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稱“弘安之役”。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戶等島,遇臺風,臨陣脫逃,竟將十余萬遠征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報稱敗狀,并歸咎厲德彪、王國佐等。忽必烈透過3位幸存者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職查辦。二十四年,忽必烈親征乃顏,范文虎鎮(zhèn)平灤(今河北盧龍)為策應。二十九年奉命與段貞監(jiān)浚通惠河。
人物履歷
1259年春,蒙古蒙哥大汗與其弟忽必烈分道南侵,準備一舉滅宋,蒙哥入四川,忽必烈攻湖北,開始時一路勢如破竹,但在當年7月,被宋將王堅敗于合州釣魚城,蒙哥大汗負傷后不治身亡(蒙哥是否因傷重身亡尚有爭議,金庸老先生在《神雕俠侶》中把打死蒙哥的事移植到子虛烏有的楊過身上),忽必烈為了爭奪汗位也于次年撤走。
在這次戰(zhàn)爭中本無功績的賈似道因“大功”升到少傅、右丞相,從此走上南宋帝國的領導崗位。作為“賈總理”的親戚,范文虎后臺強硬,而且在賈總理面前搖尾多勞,拍馬功高!也得到通報嘉獎,大力提拔,升為黃州軍區(qū)司令員(黃州武定諸軍都統(tǒng)制),成為獨擔一面的宋軍高級將領。
1269年,范司令受命援救已被元軍圍攻了兩年之久的襄樊,“范文虎以舟師援貴,至灌子灘,亦為蒙古所敗,文虎以輕舟遁!背瓤熘档梅Q贊外,真是輸?shù)穆槔纱!仿佛要表彰他的敗仗似的,灌子灘?zhàn)敗后僅四個月,范將軍又升官了,“賈似道以其婿范文虎為殿前副都指揮使,總禁兵!
1271年,宋元在襄樊爭奪進入決戰(zhàn)階段,宋以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統(tǒng)一指揮各軍,“(范文虎)聞庭芝至,文虎遺書賈似道曰:吾將兵數(shù)萬入襄陽,一戰(zhàn)可平(真敢說大話。笩o使聽命于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于恩相矣。似道即命文虎為福州觀察使,其兵從中制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幸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說完大話之后不久,當年4月,范文虎與蒙古阿術(shù)等戰(zhàn)于湍灘,大敗,統(tǒng)制朱勝等一百多個將領當了蒙古人的俘虜。
6月,范文虎率十萬大軍進至鹿門。阿術(shù)“夾漢東、西為陣,別令一軍趣會丹灘,擊其前鋒。諸將順流鼓噪,”范將軍再現(xiàn)飯桶本色,交戰(zhàn)不利,便棄旗鼓,連夜逃跑。失去指揮的宋軍大部被蒙古俘獲,戰(zhàn)船、甲仗都成了元軍的戰(zhàn)利品!
李庭芝既然指望不了他,出重賞募死士,派義兵將領張順、張貴率所募水師3000人突破封鎖往援。惡戰(zhàn)一百二十里,宋軍終于突破元軍封鎖,進至襄陽。張順已在激戰(zhàn)中陣亡,幾天后尸首被發(fā)現(xiàn)“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入城后的張貴再次突圍接應援軍,先與范文虎相約,讓范軍在龍尾洲接應。結(jié)果范文虎竟然因為聽到龍尾洲附近風吹鳥叫,以為元軍來攻(其實并無元軍),嚇得后退三十里!此后元軍得到逃兵密報,便派一支軍隊偽裝成宋軍駐在龍尾洲以逸待勞,張貴奮力殺到龍尾洲時,已精疲力竭,又中元軍伏擊,終于戰(zhàn)敗,身受數(shù)十創(chuàng)被俘,因不屈被殺。宋軍對襄樊的救援至此徹底失敗。
襄樊失守后,作為責任最大的敗將,范文虎僅降一級,出知安慶府。1275年,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范文虎遠遠的派人請降,以城堅糧足,兵馬眾多的安慶,不放一箭,拱手投敵。從此搖身一變,由大宋朝的安慶知府變成大元朝的兩浙大都督,加入了恥辱的降兵的行列!
宋亡后,元世祖曾問宋降將范文虎:“爾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yōu)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元世祖說:“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
征討日本
1278年(至元十五年)范大人擢行省左丞。次年,奏請以個人名義寫信致日本政府,請求通好。1280年(至元十七年)被元世祖召見,受命籌備征日之事。8月,拜征東行省右丞,佩金虎符。奉命去江南收集原南宋軍隊和愿從軍者組成江南軍。次年6月,與左丞李庭同率江南軍10萬、戰(zhàn)船3500艘從慶元(今寧波)入海征日。7月下旬與忻都的東路軍會師,27日開往鷹島(五龍山)。本應立即進攻日本大宰府,但遲疑不發(fā)。他又無海上常識,見臺風前兆不知躲避。8月1日,遭臺風襲擊,戰(zhàn)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將張禧救起。
直到此時,元軍的敗勢也并非真的無法挽回,張禧便建議:因糧于敵,利用船壞將士無反顧之心,重振旗鼓,拼死一戰(zhàn)。歷史上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反敗為勝的例子并不少見,如項羽在巨鹿的破釜沉舟,韓信在井陘的背水列陣。可惜張禧看錯了對象,范文虎倘若有如此的膽識與血性,還會龍尾洲望風而逃,在安慶不戰(zhàn)而降嗎?
范文虎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個建議,反于8月5日擇堅船遁逃,棄數(shù)萬士卒于鷹島,取道高麗回國。8月7日,日軍攻鷹島,元軍因?qū)㈩I遁逃,慘敗,大部分被殺,余者二三萬被俘。
范文虎雖然在戰(zhàn)場上每戰(zhàn)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不過才十幾萬條人命的些許小事么,豈能妨礙我們范大將軍的錦繡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于調(diào)動廣大漢人當漢奸、作走狗積極性的考慮,對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渣極為器重。1281年征日的慘敗,因他瞞報有術(shù),直到第二年才真相大白(十幾萬人吶!如此功力,真叫如今那些黑心煤礦的小礦主們望塵莫及),被革職查辦,可沒被殺喔。而且僅僅過了一年,便東山再起,“帝令立功自贖,練兵治械于揚州”。此后,范文虎的名字在史書上仍頻頻出現(xiàn),內(nèi)容不是“升官啦!”便是“又升官啦!”。
公元1301年,大元朝的尚書右丞,著名的常敗將軍范文虎在享盡了一生的榮華富貴之后,終于結(jié)束了他長達26年的投降生涯,壽終正寢了。在此之前,元世祖忽必烈已于1294年駕崩,享年80歲。距離“弘安之役”,已是20年了。
史書記載
范文虎,呂文德婿也,佚其籍貫。宋咸淳中,遷殿前副指揮使。阿術(shù)攻襄、樊,宋以文虎統(tǒng)禁軍來援,遂蓄異志。軍中為樂,日與妓妾擊鞠宴飲,不進攻。比戰(zhàn),又為不力,兵屢敗,所喪舟械甚多。及襄、樊陷,給事中陳宜中請誅文虎,賈似道庇之,止降一官,仍知安慶府。至元十二年正月,伯顏分兵至江州,文虎遣入以酒饌迎犒,且請伯顏速來。伯顏使阿術(shù)以舟師先至安慶,文虎以城降。伯顏承制遙授兩浙大都皙,命招諭壽州諸鎮(zhèn)。復同失里伯、史樞率襄陽熟券軍降安豐、壽州、五河等處軍民,與呂文煥、陳奕攻下沿江州郡。宋謝后詔諭文虎三人使通和議,文虎等不報,乃籍三人家,妻弩多遇害。十月,命董文炳將左軍由江入海,以文虎為鄉(xiāng)導。取道趨澉浦、華亭。十三年正月,伯顏分兵圍安吉,文虎致書知州趙良淳誘之降,良淳斬其使而自經(jīng)。及兵逼臨安,宋駙馬都尉楊鎮(zhèn)奉益、廣二王渡江,如婺州,文虎率勁兵五千追之不及,執(zhí)鎮(zhèn)而還。伯顏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命文虎同忙古歹入治事。宋宗室趙孟钅逼鴇街藎灤,被执至临安。文虎諊嵁。七詳n肼朗綺⒉沃隆?/p>
十五年二月,與夏貴、陳巖并進中書左丞。詔諭行省東南島嶼,諸番國有慕義者,可因番舶布德意,使其來朝。文虎遣周福等偕日本僧赍詔往諭諸國,降海賊賀文達,以所得銀三千兩獻之。帝即以銀賜文虎,并賜金紋綾及西錦衣諸物。文虎薦可為守令者三十人,帝曰:“今后所薦,朕自裁擇!苯圆宦。
十七年五月,召入朝,命招集避罪附宋蒙古、回鶻等軍,并將兵十萬,同右丞相阿剌罕征日本。十八年正月,文虎再赴闕,請給馬二千及回鶻匠人。帝曰:“戰(zhàn)船安用此?”亦不與。八月,軍至平壺島,遇颶風壞舟,文虎被溺,漂流一晝夜,幸附敗板得生,遂擇堅艦乘之。棄士卒于五龍山下,盡為日本所殲,逃歸者僅三人。初議班師,張禧曰:“士卒溺死者過半,其脫死者皆壯士也,曷若乘其無回顧心,因糧于敵,以圖進取!蔽幕⒉粡,曰:“還朝問罪,我自當之。”及歸,文虎奏:遇風壞舟,將士沉溺。世祖不之罪也。
二十四年,諸王乃顏反,帝親征,命文虎將衛(wèi)軍五百鎮(zhèn)平灤為策應。文虎言:“豪、懿、東京諸地,人心未安,宜立行省撫治之。”詔立遼陽行省。
二十六年,漳州賊陳機察等降,行省請斬之,文虎曰:“罪固當斬,然殺降何以示信,宜并遺闕關(guān)!毙惺钠溲。蓋其意獨加厚于降人云。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