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1988年獲江蘇省首屆青年教師賽課第一名,1989年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首屆中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獲一等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他自己形成了“瀟灑不失嚴謹,靈活而又扎實”的教學風格。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學”在全國廣有影響,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近500場。
教學主張與風格
“情智語文”是孫雙金的教學主張與教學風格。
“情智語文”的提出得到小語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江蘇教育》等眾多主流媒體均作了相關報道。
什么是情智語文
何為“情智語文”?孫老師認為:
情,可理解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應是具有情感的事業(yè),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論》的作者諾爾曼·丹森說:“沒有情感,就談不上人!鼻疤K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睆男睦韺W的觀點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的智力和非智力兩種心理素質共同參與,相互影響的過程。智力活動本身沒有積極性,它的積極性來源于非智力的動力系統(tǒng)。這個動力系統(tǒng)由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構成。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響和調節(jié)其他因素,促進學生知、情、意、行諸方面和諧發(fā)展。而語文教學更應是充滿情感的活動,因為所有的文章都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聯(lián)系作者和讀者最主要的紐帶就是情感。為什么有人讀書,看著看著潸然淚下,讀著讀著又捧腹大笑?皆是情感使然!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當前的語文課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有人把語文課上成了文章分析課,把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文章,上成了毫無情趣的“生物解剖課”;有人掛著臉孔,把小學語文變成了枯燥無味的識字作文課;有的重視語文的積累,又把語文課上成了死記硬背的背誦記憶課,如此等等,把語文這張充滿迷人魅力的少女的臉龐變成了冷冰冰、死板板、生硬硬的“寡婦臉”。
呼喚語文課上的情感魅力,這是人性的回歸,這是教育的回歸,這是語文本質的回歸!
但是,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感方面的動態(tài)的人際過程。如果我們的教學一味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而忽視學生的智慧世界,那我們的教學必然流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辨,缺少思想的深度。
智,可以理解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智慧”一詞是當前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談及率極高。什么是智慧呢?現(xiàn)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智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廣闊的胸懷,淵博的知識,精明的頭腦,機智的反應,敏銳的行為,幽默的語言等等。北京師范大學王梓坤教授認為:智慧在于人對客觀世界和人生兩方面的深刻的理解以及透徹的領悟,智慧其實就是“理解”再向前走幾步到“領悟”。印度人認為,智慧之于文化,正如語法之于語言。希臘人說:驚奇是智慧之母,懷疑是智慧之父。
我們在實踐中也常?吹接械恼n堂情味很濃,讓教師和學生感動得熱淚盈眶,甚至有的提出在語文課上要“將煽情進行到底”!有些觀摩課組織者甚至提出要帶上手巾紙走進課堂擦拭眼淚,顯然這些理解和鼓動都有失偏頗,有些偏激了。
語文課,我們既要濃濃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們既要激情澎湃的課堂,也要思緒萬千的課堂;我們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維火花的迸射。
至此,我們可以嘗試給“情智語文”一個初步的概念。“情智語文”就是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調動教師的情智才能,營造積極的情智氛圍,追求學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諧發(fā)展的語文。情智教學是著眼于發(fā)展學生情感潛能和智慧潛能的教學。它著力于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情感更豐富、更真摯,讓學生智慧更靈動、更豐厚。
為什么要突出強調情智
當前小語界提法確實很多,有提“深度語文”,有提“詩意語文”,有提“簡單語文”,有提“本色語文”。我個人認為“深度語文”是針對教師對文本研討太淺,課堂教學缺乏思想深度而提的;“詩意語文”是語文教學追求的境界;“簡單語文”是針對某些人把語文搞得太玄太深太復雜而提的;“本色語文”是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語文的本質。我提出的“情智語文”,它更是從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來思考的,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情智和諧的人,這“人”的一撇上寫著五個大字“高尚的情感”,“人”的一捺上寫著五個大字“豐富的智慧”。和諧的情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和途徑。為了造就情智和諧的全人,而不是造就唯知、唯情、唯理的半人,我們提出了“情智語文”的教學主張。為什么要專門突出“情智”呢?
因為:
(一)有情有智是我們人的本質特點
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感,也要有豐富的智慧。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這是現(xiàn)代人的兩大特征,缺一不可。
(二)有情有智是語文學科鮮明的特點
作為具有人文情懷的語文學科承載著幾千年人類文明豐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懷,一旦失去了情感,語文就不再是人文學科;一旦失去了智慧,語文也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魅力。
。ㄈ┯星橛兄鞘钦Z文教學的必然要求
因為教學需要激發(fā)情感,需要啟迪智慧。兒童世界是蘊藏著豐富情感和智慧的未開墾的世界,需要我們教師用情去喚情,用智去啟智。可以設想嗎?如果我們的教育過程失去了情感和智慧,那是多么的蒼白枯燥,多么的令人生畏呀!
。ㄋ模┯星橛兄鞘莾和澜鐚Τ扇耸澜绲暮魡
兒童時期是情感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情感萌發(fā)于生命誕生之初,它在人生軌跡中發(fā)展著、孕育著。兒童的情感發(fā)展需要我們教師,成人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熏陶、去滋潤、去培育。兒童時期也是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智力也萌發(fā)于生命誕生之初,它需要我們去激活、去喚醒、去啟迪、去點化。
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兒童發(fā)展的需求,是語文教學的呼喚,是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現(xiàn)代人的特征。因此,當代兒童呼喚“情智語文”,語文教學呼喚“情智語文”,現(xiàn)代完人呼喚“情智語文”。
情智語文的外顯特征及一般模式
“情智語文”課堂有哪些外顯特征呢?孫雙金老師認為,情智的課堂在學生身上有如下表現(xiàn):
“小臉通紅”指向學生的情感領域。只有當教學觸及到學生情感的琴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興奮起來時,才會“小臉通紅”,否則只會“小臉無神,小臉發(fā)白”。
“小眼發(fā)光”指向學生的智力領域。只有當學生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情感閘門不斷開啟的時候,才會“小眼發(fā)光”,否則只會“小眼發(fā)直,小眼發(fā)呆”。
“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指向學生的參與領域。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理所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和文本、教師、學生的互相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
“情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是:
1.入境——啟動情智
——內涵:這是一種容易引發(fā)情感共鳴以至心靈震撼的過程。根據(jù)教學的特點,采用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誘發(fā)學生啟動情智,讓學生以良好的心境體驗文章情感,引起學生認知情感和愉悅情緒。在教學情智觸發(fā)的教學環(huán)境里,學生可以徜徉在輕松愉悅的精神活動中,使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張揚;而教師可以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規(guī)范來引導學生接受新知。
——操作方法: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習熱情。
。1)認新入境:依據(jù)教材特點,揭示矛盾,制造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認疑激趣:根據(jù)預習,主動設疑,展開思維觸角。
。3)認境激情: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受到觸動、感染,誘導情智的萌發(fā)。
2.感悟——生成情智
——內涵:感悟,是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直覺化技能,是語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學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豐富多彩的語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發(fā)展,同時,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學生在已有的學習、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對動物的喜愛,對英雄的敬仰,對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們提高遷移運用能力;可推動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賞,并在品賞中使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發(fā)展,乃至升華;充分利用教師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喚起學生對課文的體驗,促使他們帶著已有的體驗,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
——操作方法:
。1)初讀感悟,誘發(fā)情智;
①嘗試讀好:感悟的基礎是讀好文章。學文伊始,教師運用各種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法,讓學生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引導學生把無聲的書面語言的含義通過有聲的語言形式,準確、連貫地表現(xiàn)出來。
、趪L試感悟:要學生在初讀時,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蹏L試質疑:引導學生在初讀感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
。2)細讀感悟,深化情智:
、俑形蛐蜗螅簩W生細細品味課文,感悟文字所描繪的生動形象。
②感悟情理: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語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關懷,感悟文中的情感、道理。
③感悟寫法:學生細學讀文,在水到渠成時,引導學生感悟的表達方法與技巧。
、苈(lián)想成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生成、引導學生適時適地聯(lián)想,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
3.交流——發(fā)展情智
——內涵: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感悟語言,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并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去切身體驗。這樣,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心中涌動著許多體悟急需傾吐。此時,教師采用各種交流形式,讓學生展示情智,并發(fā)展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操作方法:
。1)辯論式交流:在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基礎上,學生個體形成鮮明的立場,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讓學生越辯越明白,越辯越聰明。
(2)傾訴式交流: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后,產生一種急需傾訴的欲望,想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出來,此時,教師就要成為傾聽者,同時也要成為傾訴者,與學生產生共鳴。
。3)拓展式交流:語文的學習要注意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超文本的閱讀感受。只有這樣,學生對語言、對事物、對人的認識才會是立體的、多元的,如果達到這樣的境界,師生之間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表達——展現(xiàn)情智
——內涵: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表達與思維和諧發(fā)展的過程。這里的表達,不僅是口頭表達,還包括書面表達。學生通過拓展閱讀,豐富了知識、經驗,積淀了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不斷地調動學生的理性解析能力,更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得學生常常閃現(xiàn)和迸發(fā)出靈動的火花!僮鞣椒ǎ
。1)遷移表達:讓學生經歷由仿到創(chuàng)的成長過程。在遷移運用中,學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語感的運用能力。
(2)想象表達:幼童時期是一個充滿想象和夢幻的時期,情感一旦被激發(fā),想象的翅膀也就能迅速展開。教師要善于尋找想象點,引導學生想象,但不能游離于語言文字,要將想象力的開發(fā)、開闊情懷的培養(yǎng)與言語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3)感受表達:對語言文字的材料,每個學生閱讀后都會有自己的體驗,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更要引導學生感受別人的表達,要讓學生對語言的感知,不僅體現(xiàn)在對語言符號的理解上,更體現(xiàn)在對語言符號所包含情感的體驗程度上。
4.情智語文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不管你要體現(xiàn)什么理念,都離不開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就“情智語文”來說,哪些素質很重要呢?
。ㄒ唬┥詈竦奈幕滋N
教育很主要的功能就是向下一代傳承人類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
教師理應成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既是一位博覽群書的“雜家”,又是一位熟讀本專業(yè)書籍的“專家”。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在課堂上才有靈氣。
。ǘ┱鎿吹膼凵閼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個字——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兒童生命的愛。冰心老人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只有當教師有博大深厚的愛心,教師在課堂上才能真心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差異;才能真心寬容學生:寬容學生的偏激,寬容學生的缺點,寬容學生的錯誤;才能真心欣賞學生:欣賞學生的優(yōu)點,欣賞學生的缺點,欣賞學生的個性。情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玩教育技巧,而是呈現(xiàn)你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
。ㄈ╈`動的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從課堂實踐中來,課堂是我們教育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皩嵺`出真知,實踐之樹常青”,這是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了的真理。因此,我們一線教師不應妄自菲薄,瞧不起教育實踐。要低下頭去埋頭實踐,研究實踐,總結實踐,提煉出鮮活的實踐智慧。到教育理論中尋找智慧。教師,一線教師,小學教師,特別缺少教育理論的指導,一旦我們掌握了科學的理論,那我們身上就能釋放出耀眼的教育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