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在演說中指控猶太人意圖控制世界,以剝削非猶太人種為生。
人物生平
根據(jù) Streicher 的言論,德國的首要使命就是解決“猶太人問題”。談話全文:德國人民受到責難,仿佛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反猶太主義 - 反猶戰(zhàn)爭,仿佛他們是野蠻的民族。任何說這種話的人都在扯謊。早在幾千年前,非猶太民族就開始被迫防范猶太人的入侵。如果這種斗爭到現(xiàn)在都沒有結束,那么受責難的應該是猶太民族,他們以剝削其他民族為生,并褒稱自己被選作了世界的主宰。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當戰(zhàn)爭受益者無法再煽動民族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時,當人們真正認識到不解決猶太人的問題就無法解決人類的問題時,民族間的和平才可能實現(xiàn)。因為其宣傳多涉及人身攻擊以及誹謗,《沖鋒報》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曾多次遭到查禁。即便是納粹黨內(nèi)部,《沖鋒報》也是惡名昭彰。不僅空軍元帥戈林禁止他的下屬閱讀《沖鋒報》,希特勒青年團內(nèi)部也禁止團員閱讀《沖鋒報》。1933年納粹掌權以后,《沖鋒報》印刷量達到巔峰,讀者多為年輕人和社會底層。柏林奧運期間礙于國際視線,短暫?6(zhàn)以后,紙張供應緊張,加上猶太人陸續(xù)淡出德國社會視線,《沖鋒報》印刷量大減。德國戰(zhàn)敗后,煽動性報刊《先鋒報》(Der Stürmer)的出版人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于1945年4月逃進“阿爾卑斯山壁壘”,化妝成畫家和妻子一起藏在蒂洛爾的魏德林附近的一座山莊上。他在那里被美軍發(fā)現(xiàn)。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際,美、蘇、英、法四國政府在倫敦正式簽署了關于控訴和懲罰歐洲軸心國主要戰(zhàn)犯的協(xié)議,并通過了著名的《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作為審判的法律依據(jù)。據(jù)此,盟國政府在德國東南部的歷史名城紐倫堡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22名被控犯有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zhàn)爭罪、種族屠殺罪以及反人道罪的納粹德國主要戰(zhàn)犯進行審判。同時,控方還起訴了納粹黨政治領袖集團等六個組織,以達到徹底清除德國納粹思想的目的。1945年11月20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審判歷時10個月之久。1946年9月30日,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審判進入最高潮。法官宣讀了長達250頁的判決書,公布了對被告人以及各組織的判決。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Julius Streicher)是被處以絞刑的12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