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高世定, 1940年生,第八代殼子棍傳人。與人比棍時,棍法準、快、靈、狠(西北方言“吔子麻”)敢下手,干脆麻利,人稱“麻世定”。
高先生自言:祖上是陜西省扶風法門寺人,明朝遷移到秦安高家屲務(wù)農(nóng),為了防身,家傳有明朝時期傳下的大小紅拳、六合槍、山西散手和一些棍棒等。
人物生平
棍法來由大約在清乾隆年間,一年夏天晚上先祖高五太爺在地里看莊稼(在田地里建個小屋看守)深夜發(fā)現(xiàn)一散發(fā)中年男子身穿囚衣,因傷病和饑餓,體力不支,躺倒在地邊。病人自言是少林寺和尚,因參加反清活動在秦州(天水市)被捕,逃出大獄到此地。高五太爺頓起憐憫之心,便背回村里麥場的小閣樓上醫(yī)治養(yǎng)傷。大約一月能下地走動,高家子弟每日早晚在麥場練習祖?zhèn)魑湫g(shù),和尚在樓上看得清楚。不久和尚已痊愈,為報高家答救命之恩,便提出你們棍法練的不好,主動教高家一套少林棍法。
師傅授藝
和尚在高家一住三年有余,教會了高家殼子棍單頭棍四十五個,雙頭棍二十一個,有死把和活把兩種把法,共計六十六個殼子,并教所有殼子棍的攻、防之法和對棍術(shù),總計一百零八個棍法。
棍中有許多槍法、鞭法,根據(jù)實戰(zhàn)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擊打,四尺短棍能當棍使又能變鞭桿用。其后和尚離高家屲三個月,又回來住了一月,檢驗高家子弟的棍法,并傳授了一些口訣,雙頭棍要點。此后再無和尚蹤跡。后來高家人曾路過少林寺打聽和尚消息,少林寺言無有此人!至今殼子棍在高家屲高家人世代務(wù)農(nóng)之余堅持不懈練棍,從清乾隆年間傳至今二百多年;傳十代人,第七代高全德(二叔)、高治安(父)。
道具
殼子棍的殼是外殼之意,是模子(母子),也就是每個棍法的大形、大體練法,每個殼子是一個短小棍法,沒有連貫起來的套路。有人把殼字說成磕碰之意,硬磕碰對棍只是一部分,不是殼子棍的全部。初學(xué)者先慢慢練習每個殼子動作,不用力、到位,其后拿重棍練習,熟練后,開始兩人按棍法對棍練習,最后兩人自由撥棍(對打比棍),每棍要準、狠、快、靈,兩手來回變動把位,變化中以步法帶動身法,以身法帶動手法,以手法帶動棍法,靈變的情況下瞬間能發(fā)出驚彈力(爆發(fā)力)到棍頭。
殼子棍的表演樸實無華,沒有什么精彩動作,是一種實戰(zhàn)棍法。這幾年來觀摩棍法的西安、北京體院的老師,觀后說:“按套路動作比賽打分,殼子棍給不了高分”,可是來人要撥棍比試的話,沒有幾人能占上風。殼子棍傳人清末時期,曾在四川與天水市甘谷縣一練武世家子弟比棍,比棍贏了對方,各地練棍者也經(jīng)常路過來交流,所以殼子棍法在隴西、南地區(qū)享有盛譽。
殼子棍
殼子棍從源流來說,其形式和內(nèi)容十分別致,與其它西北棍法明顯不同,雖傳說是少林寺棍法,但與少林寺棍法也不一樣。當年傳授高家棍法的和尚,有可能曾是走南闖北的一位棍法高手,吸收了各地的棍法長處,總結(jié)經(jīng)驗傳下了單式殼子棍,棍法內(nèi)容多、方法精、新式獨特、實戰(zhàn)性強。說自己是少林和尚出身,有可能是為了掩人耳目,也有一種可能是經(jīng)過高家前幾代人的練悟,才發(fā)展到現(xiàn)如今的棍法。它是一種綜合棍法,獨門的實戰(zhàn)棍法。有提、扣、扎、壓、擺、纏、劈、撒、點、掃、撅等十幾種棍法,有活把、死把、單頭、雙頭棍法并加有槍法、鞭法,根據(jù)實戰(zhàn)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
廣州馬明達教授看過殼子棍中的對棍錄像和《二十八宿硬棍》棍譜,說殼子棍是南棍系統(tǒng)中的棍法。讓我想起一件可以相符的事:離高家屲六、七里地的秦安縣鄭川鄉(xiāng)鄭川村,鄭川村在山下平川上,清初順治年間出了個叫路坦然的進士,曾在四川重慶、福建延平(南平)做過四品知府。告老還鄉(xiāng)時曾帶來四位姓林、葉、裘的隨從定居秦安,傳說他們都會武功。1929年西北軍馮玉祥部下吉鴻昌將軍,在天水舉辦了隴西、南十六縣武術(shù)大比賽,路坦然的后代路德昌曾得第二名,路德昌有一部分武功是傳下來的南方武術(shù)。這可以說明高家前代人也有可能向林、葉的后人學(xué)習了南棍技法!
地理資料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川鄉(xiāng)高家屲(高堡村)離秦安縣城西四公里山路的西山山脈,在山頂?shù)纳桨贾,高家屲的屲字正好反?yīng)出它的地理位置。村子邊道路是絲綢之路和古蜀道的附道,離主道有十里路。此地是黃土高原上的山地,氣候干旱,土地貧瘠,農(nóng)作物靠雨水,經(jīng)常歉收,生活困難。
50年代前村人農(nóng)閑時走四川、陜西當腳夫或做點小買賣,體力好者肩挑120--150斤重擔徒步。村民絕大多數(shù)沒有文化,為了防身,世輩務(wù)農(nóng)之余,堅持不懈練習棍法,二百年來一直以口傳身教的方式在家族中傳授,從來沒有人用文字記錄,也沒有人研究棍法的來龍去脈,棍法只憑世代口頭傳播經(jīng)驗和心得,是獨門的實戰(zhàn)棍法。每代人只出幾個棍法高手,62歲高世定是高家第八代殼子棍代表人物,第七代是高世定的父親高治安二叔高全德。
現(xiàn)有總計66個殼子棍法:2 1雙頭。45個單頭,108個打法。
外人傳說有108個殼子棍法,其中36個雙頭棍法,72個單頭棍法。
二百年來外姓人只有少數(shù)人練習殼子棍,有的只會一大部分棍法,在秦安縣練習精通殼子棍技法在世的老人只有王永福、劉馬娃等幾人。
天水市師范學(xué)院的體育教授蔡智忠先生(馬明達教授的通備拳學(xué)生),于2002年出書《殼子棍研究》,介紹了80%的內(nèi)容。這是第一本殼子棍文字記載。第十代人高增伯、高增軒有文化,是老師出身,有可能出一本介紹全面的殼子棍書籍。
現(xiàn)高家屲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二、三百元,至今還有人能堅持練習棍法,實屬不易。高世定家里經(jīng)濟一般。筆者拜訪時問高先生是否愿意對外傳授殼子棍,先生答應(yīng)有機會可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