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日本現(xiàn)代建筑師,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島久留米,1946-1950年在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自1953年起,他就在那里經營自己的事務所。菊竹清訓的海上城市設計,如塔式社區(qū)(Tower Shaped Community,1958)和各種海事城市(1958,1960,1963)等海濱城市工程,其基本部分屬于日本的新陳代謝派。在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上,他能夠部分實現(xiàn)以水上城市向大海文明擴展的幻想,這一點,他在摩納哥浮動的水上城市(Monaco Floating Marine City,1989)工程中再次實現(xiàn)了。那種與固定基礎結構分開的可變部分的新陳代謝思想,在他為自己建造的東京空中住宅(Sky House in Tokio,1958)的設計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在建造中,他將那些設備的布局向外轉移,這一點他在茅崎的太平洋旅館工程(1966)中,以類似的方式做了重復。在都城市民會館(1966)時,這種思想形成了一種牢固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又立起一種輕型的、呈現(xiàn)移動式和可拆卸的房頂。他最終吸收了日本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這表現(xiàn)在出云大型廳舍管理大樓(1963)、米子的東光園旅館工程(1964)和東京的江戶東京博物館工程(1989-1993)中,這些都是傳統(tǒng)日本屋頂紀念化的巨型結構。
代謝主義
代謝主義的觀點為將生物體的生長,繁殖,的生命過程,化學變化即為代謝將此概念衍伸一切事物經由新舊的斗爭,最終必被新事物所取代,所以極力的強調以最新科技來解決問題!而二次大戰(zhàn)后代謝主義成為日本建筑自省運動,日本代謝派建筑師們試圖以禪的觀念克服人性與科技之間的矛盾,使現(xiàn)代建筑在觀念上仍可兼顧人性與科技文明!
代謝派主義對于菊竹清訓的影響反應在建筑物之外部的材料應用與內部空間所傳達之感受的沖突性,在作品中可看到使用混凝土來表現(xiàn)出中國或是日本 建筑中木構造之架構,如木構之分格窗,榫接.一根根的橫梁還有塌塌米的使用等,都反映出源自于禪的基本觀念,所以菊竹清訓的作品在表面上雖然是利用高科技,但空間概念與細部處理上都來自于中國與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與城市.
獲獎獎項
1.島根縣專區(qū)建筑獎(2000)
2.31th大廈建設者社會獎(1990)
3.21th Mainichi 藝術獎(Mainichi 報紙1979)
4.UIA (聯(lián)合國際des 建筑師) Auguste Perret 獎(1978)
5.建筑學獎 (1970) 日本學院
6.AIA 和平的建筑學Citation (1964)
重要作品
2005 年世界商展, Aichi, 日本2005 World Expo, Aichi, Japan
2004 Kyushu National Museum, Fukuoka, Japan
1999 Shimane Art Museum, Shimane, Japan
1998 Kitakyushu Multimedia Dome, Fukuoka, Japan
Nagano Winter Olympic Games,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y Stadium Installation
Kodansha Publishing Co., Head Office, Tokyo, Japan
1993 Edo-Tokyo Museum, Tokyo, Japan
1988 Fukuoka City Hall, Fukuoka, Japan
Producer of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EXPO, Nara, Japan
1987 Hotel SEIYO Ginza, Tokyo, Japan
1982 Peace Memorial, Malaysia and Marshall Island1975 Aquapolis, floating pavilion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Ocean Expo '75, Okinawa, Japan1971 Floating City Prototype, Hawaii, USA
1969 Low Income Housing Project, Peru
1963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of Izumo Shrine, Shimane, Japan
1958 Sky House, Tokyo,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