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早年就讀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思想激進,同情革命,辛亥革命爆發(fā)時,他在家鄉(xiāng)帶頭舉家剪長辮迎共和,并和弟弟一起到無錫參加反清武裝斗爭。1904年秋,他回家鄉(xiāng)蕩口鎮(zhèn),協助舅公華鴻模創(chuàng)辦新式學!龑W校。有一天,錢伯圭拉著錢穆的手問:“聽說你能讀《三國演義》?”錢穆答道:“讀過!卞X伯圭說:“這種書以后不要再讀。此書一開始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亂之類的話,這是中國歷史走錯了路,固有此志。如今歐洲英,法各國,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亂,以后應該向他們學習。”錢伯圭的這番話對年僅10歲的錢穆以極大的震動,從而引發(fā)他畢生的治學宗旨和一生的終極關懷。他在《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記》中這樣回憶道:“余此后讀書,伯圭師此數言常在心中。東西文化孰得孰失,孰優(yōu)孰劣,此一問題圍困住近一百年來之全中國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而年方十齡,伯圭師即耳提面令,揭示此一問題,如巨雷轟頂,使余全心震撼。從此七十四年來,腦中所疑,心中所計,全屬此一問題。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問題上。余之畢生從事學問,實皆伯圭師此一番話有以啟之。
錢伯圭不僅是錢穆的體操教師,同時也是他政治上的啟蒙老師。錢穆稱自己“自幼即抱民族觀念,同情革命民主,亦由伯圭師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