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灌云縣板浦中學(現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1967屆畢業(yè)生大學文化,少將軍銜。
履歷
1968年2月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歷任排長、連指導員、
師組織部干事、第二一六團政治處主任
1978年8月到1982年8月在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讀書。畢業(yè)后先后任該部隊團政治委員、
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
1990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政治部主任
1997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1999年10月任**集團軍政治委員,天津警備區(qū)政治委員
現任藝術職務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 會員
中國楹聯(lián)協(xié)會 會員
中國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榜書藝術研究會第一副主席
中國將軍書畫院 理事
中國將軍書畫研究院 副院長
中國將軍詩書畫院 副院長
北京“金藝軒”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邀書畫家
天津市書畫藝術發(fā)展中心 顧問
環(huán)渤海企業(yè)家文化交流促進會 主席
江蘇省書譜文化研究會 名譽主席
解放軍國防大學碩士生導師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藝術成就
在軍內外各大報刊曾發(fā)表過許多文章和書法作品并多次獲獎和入展,編著出版過《任之通書法集》《之通書法藝術》《戎馬習韻》〈〈即景心聲〉〉等多部書藉。其中〈〈論榜書的歷史地位〉〉被全國各大專門機構民主評選為大獎。于2009年參加新中國
相關內容
成立60周年和建軍82周年全國大型公益書畫巡回展覽及天安門城樓的閱兵儀式。
任之通將軍是江蘇人,少年時酷愛書法,家鄉(xiāng)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濃郁的文化氛圍,使他從小就受到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任之通將軍從軍后在繁忙的軍旅生活中,確忙里偷閑研習書法,每一幅作品無不滲透著他的悟性和執(zhí)著。青少年時期,他初學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為他日后步入書法殿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年又臨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及米芾、趙孟頰、孫過庭、王鐸、傅山等諸家名帖,極大的豐富了之通書法的內含,使之通后來的書作進入成熟階段,其作品已在國內外產生了深刻影響。
然而,任之通將軍在藝術上所形成的現 在書風,都是他幾十年潛心鉆研的結果,也是他長期軍旅生涯形成軍人品格的表現。同時,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也不斷地拓展著他的視野,豐潤著他的書法實踐,使他能夠很好的師法傳統(tǒng),并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
成功需要機遇。但機遇往往卻垂青那些一旦認準目標,矢志不渝,追求不息的人。學書始自臨摹,任之通將軍所理解的臨摹,是一種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帶有鮮明審美追求的藝術實踐,是對傳統(tǒng)真諦的傳承,把自己的性情與古人的神韻相融合,這是他走向一個書法家的成功之路。為此,幾十年來,他恪守“多臨、漸進、精臨、兼收”的信條,既學其書得其形,又研其法求其神,注重在漫長的書法實踐中求新求進。
任之通將軍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他喜歡唐詩宋詞、楚歌元曲,經常被那高亢激昂、豪邁奔放的詩句所感動,詩情凝于筆端,洋洋灑灑、浪擊石穿。他常于激動中揮毫作書,創(chuàng)作了不少充滿激情的作品。
任之通將軍書法創(chuàng)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無論是揮寫長卷、或者書寫小品,都注重運筆個性和形體塑造之美。他走進傳統(tǒng)、深究其理,創(chuàng)作的榜書威嚴厚重、大氣磅礴;楷書清爽溢人、氣韻貫通;行草不失顏筋柳骨,又頗具“二王”及米芾、傅山的神韻。
任之通將軍的書法功力深厚,造詣全面,在他的書法集中體現出張弛有序的精練筆法。其作品含篆隸而不露痕跡,體態(tài)閑雅大方,平中寓奇,線條溫潤清和;加之用筆藏露互見、頓提波磔的運用,形成其書法藝術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之通專精博涉、縱橫自如的書風給中國書壇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