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州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jì)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東省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
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并,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后以邑名“荀”為氏。
又據(jù)《左傳杜預(yù)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后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西
周后期,周厲王好利。他以榮夷公為卿士,拼命對百姓進(jìn)行搜刮。他的奢貪暴虐,激起了國人的不滿。他又派衛(wèi)巫監(jiān)視國人,一旦發(fā)現(xiàn)有非議時政的人就加以殺害。在這種專制高壓之下,國人在路上見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國人忍無可忍,終于拿起武器圍攻這位貪暴的國君。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邑,不久死去。
他的兒子姬靜繼承王位,史稱周宣王。宣王在位時,周公和召公輔政,整飾政務(wù),諸侯來朝,史稱“宣王中興”。周宣王在 國力有所恢復(fù)之后, 曾親自領(lǐng)兵征伐東南方的淮夷,程國的國君程伯休父也參加了這場戰(zhàn)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大雅·常武》篇記載了這場戰(zhàn)爭,寫道:“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谩B时嘶雌,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緒!痹娋涞囊馑际牵苄跤H自領(lǐng)兵征伐時叛時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讓他在左右擺布 陣勢,監(jiān)戒軍隊。程伯休父隨周宣王出征, 在對淮夷的戰(zhàn)爭中建立了顯著的功勛。后來程伯休父到達(dá)都城鎬京,在朝廷中擔(dān)任大司馬,封地改在咸陽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擔(dān)任大司馬以后,他子孫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官職—司馬為氏,于是形成了司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
史書《史記》記載:昔在顓頊,命重黎以司天,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fù)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當(dāng)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菹逯g,司馬氏去周適晉。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梁。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wèi)者,相中山。在趙者,以傳劍論顯,司馬蒯聵,司馬昂,司馬錯,程昱,程普,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其后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于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錯孫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于華池。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dāng)始皇之時。蒯聵玄孫昂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nèi)郡。昌生無澤,無澤為漢巿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
家族世系
家族成員
始祖:黃帝
圣祖:高皇帝程伯符
始祖:重黎
嫡長子:司馬仲庚
嫡次子:程仲辛
后裔:
殷王司馬昂
塞王司馬欣
司馬談
司馬遷
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世宗景皇帝司馬師
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世祖武皇帝司馬炎
東漢末年割據(jù)軍閥程銀
曹魏安鄉(xiāng)侯程昱
南朝宋蜀王程道養(yǎng)
長沙王程道助
南朝陳忠烈王程靈洗
唐朝盧國公程咬金
唐朝盧國公程咬金之嫡次子程處亮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婿,清河公主的夫君
宋朝洛國公程頤
元朝楚國公程鉅夫
明朝程和,周定王朱橚之婿,永城郡主之夫君,永樂三年五月乙未下嫁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