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22年1月17日生于墨西哥城的一個官宦之家,早年在墨西哥城讀書,1944年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攻讀法律,獲法學碩士學位,他的題為《民族社會與權力平衡體系》的畢業(yè)論文,就表明了最初的政治傾向,因而受到革命制度黨老政治家的青睞。后再該大學教授法學理論,1946年3月參加革命制度黨,擔任了執(zhí)政的革命制度黨主席魯?shù)婪颉どG兴箤④姷奶貏e助理,隨后,又擔私人秘書,新聞和宣傳部長,全國執(zhí)行委員會辦公廳主任。1952年參加政府工作,歷任海軍部總務司長,公共教育部辦公廳廳長,1958-1969年在內務部先后任副部長和部長,墨西哥是聯(lián)邦制的總統(tǒng)專權國家,不設副總統(tǒng),因此,內政部長是內閣第一部長,1968年曾因在鎮(zhèn)壓學生運動中下令向學生開槍受到輿論抨擊,1970年受古斯塔沃·迪亞斯·奧爾達斯總統(tǒng)指認成為繼承人,7月當選,12月繼任。當時只有48歲。
任內執(zhí)行經濟改革,大力發(fā)展民族經濟;深入進行土地改革,擴大社會保險、住房、交通運輸計劃;大量投資;興建公共工程;推行全國性計劃生產;控制人口增長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績。他創(chuàng)立的墨西哥勞動者住房基金委員會及勞動者消費保障基金和相關政策,使墨西哥勞動者至今仍然受益不盡。成立于1972年的墨西哥勞動者住房基金委員會,以國家和雇主共同出資的方式建造經濟住房。并為低收入的勞動者提供購買經濟住房的低息貸款。30年來,已經使1250萬勞動者受益。他推行的土地政策是墨西哥從30年代卡德納斯將軍執(zhí)政時進行土地改革后農民受益最大的。同時,他又大力增加對石油、能源、交通通訊、旅游和農業(yè)等公共項目的投資。他的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被墨西哥一些受到沖擊的既得利益階層批評為“民眾主義”,這其實是20世紀上半葉在拉丁美洲出現(xiàn)的有廣泛的社會階層參加的政治運動。
在政治方面,釋放了1968年被捕的大部分政治犯,將少數(shù)黨獲得眾議員的資格從總票數(shù)的2.5%降到1.5%,少數(shù)黨眾議員總席位最高限額從20席提高的25席,各黨參選參眾兩院席位的議員年齡降到30歲和21歲。
70年代后,國際形勢發(fā)生很大變化,美國的霸權日益衰落,世界各國的民族獨立運動空前高漲。埃切維利亞抓住時機,提出對外關系多樣化,推行積極的外交政策;同包括中國在內的70個國家建立新的外交關系。針對前蘇聯(lián)當時推行的霸權主義政策,埃切維利亞堅決支持“第三世界”的理論,他主張“決不以一種依賴關系取代另一種依賴關系”;他的這一主張成為當時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名言,深得周恩來總理的贊。1974年倡議制定《各國經濟權利義務憲章》,作為世界人權宣言的補充。后被聯(lián)合國通過;1975年倡議建立拉美經濟體系;1976年正式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從而在立法上獲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但也面臨著通貨膨脹和高失業(yè)率等嚴重困難,對外貿易發(fā)生逆差,1976年墨西哥比索一次貶值700%,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從中產階級到工人、市民普遍不滿,有人謠傳總統(tǒng)要延長任期進行自我政變,更加劇了民間的搶購風。直到確定勞工聯(lián)合會看好的何塞·洛佩斯·波蒂略·帕切科明確成為下屆總統(tǒng),人心才逐漸平靜。
任滿卸職后,1977年和1978年先后擔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及常任代表,兼任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大使,在國內創(chuàng)辦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并擔任中心主任,先后與1973,1977、1984年訪問中國。
和中國的關系
1971年10月,埃切維利亞不顧國際上反華勢力的阻擾,以巨大的勇氣,在聯(lián)合國第26屆大會為中國聲張正義。在這之后,墨西哥很快就采取行動,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埃切維利亞一直認為,墨西哥人的祖先印第安人是冰河時代從亞洲東部越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大陸的。他動情地說:“中國和墨西哥的文化接觸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去過西藏,感覺就好像在墨西哥的米卻肯州或者恰帕斯州的某些地方一樣。1973年他訪問中國的時候,在國宴上致辭說:“我們的腳步來自西方,我們的精神來自東方。很多世紀以前,我們最初的血緣就源自于世界的這一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