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2年,趙綠吟高小畢業(yè),越級考入岳陽縣女子學校初中二年級。1935年夏,她又以第一名考入湖南省立長沙女子學校師范部。這年秋,她當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不久,又被選為長沙學生聯(lián)合會委員。年底,在聲援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中,她積極組織女中學生走上街頭,參加示威游行,積極站在反帝斗爭的前列。1937年6月,為聲援裕湘紗廠女工的總罷工,她帶領同學砸開學校當局鎖住的校門,加入游行的行列,并同女工們一道靜坐絕食一天,表現了她敢于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她每次假期回家,總要邀集同鄉(xiāng)同學劉肅慎在再茂大屋舉辦農村女子識字班,自編教材,然后通過她們把抗日救亡的道理宣傳到農村婦女群眾中去。
蘆溝橋事變發(fā)生后,她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并被推為長沙抗敵后援會成員,更加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和群眾抗日運動的組織工作。
人物事跡
為了奔赴抗日前線,1937年10月,趙綠吟與好友劉肅慎、彭慶旨、毛仁材來到犁頭街南方旅社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請徐特立為她們開了一張去延安的介紹信,并積極做好行前準備,如籌措路費,趕制毛衣,并將衣物分別托同學分幾次帶出校等。她還將自己的計劃告訴瞿老師,得到瞿老師的支持。啟程的那天晚上,她裝著害急病,要求去醫(yī)院治療,由同去延安的同學扶著走出校門,然后來到車站與去延安的男青年鄒澤溥、黃建中會合,一起上了火車。等到學校晚上點名時,她們早已離開長沙了;疖囋谠狸柾A羝陂g,她曾請人前去岳陽貞信女中,將好友朱春枝邀來見了一面,托朱春枝將自己的去處轉告家中,以免父親、叔父擔。
趙綠吟一行,是從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同各地來的青年一道,分乘幾輛汽車于11月底到延安的。她到延安后,被分配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1938年春,她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4月,為了適應抗戰(zhàn)前線的需要,她同一批同學奉命提前畢業(yè),帶著黨和人民的期望,離開延安,于月底來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先分配在武漢青年救國會工作,不久又參加了武漢合作事業(yè)訓練班的學習。經過短期訓練,她又被調到鄂西北竹溪縣合作社,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南京淪陷后,武漢局勢告緊,她被調回湖南岳陽,在中共岳陽縣委的領導下,從事后方的勤務工作。她發(fā)動學生和市民慰問傷兵,組織傷兵學文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她還組織了文化教育抗敵后援會,團結知識界愛國志士定期舉辦抗日講座,辦起街頭書店;組織文藝宣傳隊,向市民宣傳共產黨的抗戰(zhàn)政策,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
1938年11月,岳陽縣城淪陷,縣委機關搬到了岳(陽)平(江)邊界的花苗尖。年底,根據湘鄂賴邊特委的指示,中共岳陽縣委改組為岳陽中心縣委,負責岳陽、臨湘、通城、湘陰四縣的工作。趙綠吟被任命為中心縣委婦女部部長。她在花苗尖很快辦起了幾所民眾夜校,自己參與講課,為地方培養(yǎng)了一批基層干部。
1939年5月,趙綠吟奉調新四軍駐平江嘉義通訊處,任中共湘鄂贛特委婦女干事兼機要員。她工作嚴肅認真,吃苦酎勞,深得領導好評。她還是警衛(wèi)班戰(zhàn)士的業(yè)余文化教員,有時還幫助平江縣救亡劇團排演些節(jié)目。她到嘉義才一個多月,就在領導和群眾中贏得了信任,大家都夸她是個“好姑娘”。
1939年6月12日,駐防平江的國民黨政府二十七集國軍總司令楊森奉蔣介石密令,派兵包圍了新四軍駐平江嘉義通訊處,當場殺害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涂正坤和通訊處秘書吳淵后,又將趙綠吟和中共湘鄂贛特委書記羅梓銘以及曾金聲、吳賀泉等關在一起,當晚即分別進行審訊。特別是對趙綠吟,以為她是個年輕姑娘,可以用酷刑迫她屈服,但得到的只是她的一聲聲的怒斥。這天深夜,她同其他三位同志被押到離嘉義鎮(zhèn)不遠的虎形山下,推下一處采金的廢井,國民黨匪兵再對著廢井打了一陣槍,她便這樣被殘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