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連成社
由商人牛子厚出資、京劇演員葉春善籌辦,于19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名喜連升,后改喜連成,牛子厚為班主,葉春善任社長。1912年夏,牛子厚把班社轉(zhuǎn)讓給沈仁山、沈秀水,遂改名為富連成,仍由葉春善掌理。后沈因破產(chǎn)虧損退出,1935年由葉春善長子葉龍章繼任社長。至1948年,富連成社因無力延續(xù)而停辦。
富連成社歷時44年,培養(yǎng)了喜、連、富、盛、世、元、韻七科學(xué)生近700人,是京劇史上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造就人材最多的一所科班。40多年中,富連成所演劇目近400出,尤以“三小戲”和武戲的嚴謹整齊,形成自家風(fēng)格;最為著稱的是連臺“三國戲”,所演的《赤壁鏖兵》、《四進士》、《獨占花魁》等劇目深受社會歡迎。
王連浦與 譚富英同臺演出
譚富英出科后第一次正式搭班演出是在王蕙芳的班社。當(dāng)時班社掛頭牌的是徐碧云,老生貫大元,那時譚富英與徐碧云還沒有對兒戲,只能在前面演出《捉放曹》、《南陽關(guān)》等戲,演出了一個來月后,譚小培感到對兒子沒有什么益處,就提出辭班帶著兒子到上海搭班去了。譚富英以“譚門本派”的名義在上海三馬路的“亦舞臺”一亮相,打炮戲是譚派大戲《定軍山》,果然一炮而紅。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根據(jù)“三四二”的合同,實行“四管”,演出三十個夜場,四個星期日又演出了四個白天,最后臨別再給老板白白演出二個晚場,作為答謝。一共演出了36場戲,場場滿堂,反響熱烈。演出一個月后,正趕上上海各劇場“歇伏”,他們父子就到南通去演出了半個月,然后又到蘇、杭等地旅游一番,等到立秋,回到上海,到百代唱片公司和大中華唱片公司灌制《定軍山》、《南陽關(guān)》、《戰(zhàn)樊城》、《罵曹》、《斬馬謖》、《王佐斷臂》、《法門寺》、《戰(zhàn)蒲關(guān)》和《盜宗卷》等第一批唱片,共16面(8張),以他如此年紀灌制如此數(shù)量的唱片,在京劇史上空前絕后。接著,他又在亦舞臺與荀慧生合作演出了一個月,同臺合作的還有上海的武生白玉昆、花臉王連浦等。有時荀慧生與譚富英合演《法門寺》、《南天門》等戲,有時荀演大軸荀派本戲,譚富英唱壓軸戲《戰(zhàn)太平》、《打棍出箱》等。有時他也與荀先生編演一些新戲,例如《董其昌三戲楊云友》就是他們合作的熱門戲。一個月下來,演出非常圓滿,荀慧生也非常滿意,所以后來他們在京、津、滬各劇院又多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