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平安 (?-1409)
滁(注,今安徽滁州)人,小字保兒。父定,從太祖起兵,官濟寧衛(wèi)指揮僉事。從常遇春下元都,戰(zhàn)沒。
安初為太祖養(yǎng)子,驍勇善戰(zhàn),力舉數(shù)百斤。襲父職,遷密云指揮使,進右軍都督僉事。
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將從征。及李景隆代將,用安為先鋒。燕王將渡白溝河,安伏萬騎河側(cè)邀之。
燕王曰:“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先破之!奔皯(zhàn),不能挫安。時南軍六十萬,列陣河上。王帥將士馳入陣,戰(zhàn)至暝,互有殺傷。及夜深,乃各斂軍。
燕王失道,從者僅三騎。下馬伏地視河流,辨東西,始知營壘所在。明日再戰(zhàn),安擊敗燕將房寬、陳亨。
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zhàn)。馬創(chuàng)矢竭,劍折不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后騎以疑敵。
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zhàn)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已而敗。語詳《成祖紀》。
燕兵圍濟南。安營單家橋,謀出御河奪燕餉舟。又選善水卒五千人渡河,將攻德州。圍乃解。安與吳杰進屯定州。
明年,燕敗盛庸于夾河,回軍與安戰(zhàn)單家橋。安奮擊大破之,擒其將薛祿。無何,逸去。再戰(zhàn)滹沱河,又破之。
安于陣中縛木為樓,高數(shù)丈,戰(zhàn)酣,輒登樓望,發(fā)強弩射燕軍,死者甚眾。
忽大風起,發(fā)屋拔樹,聲如雷。都指揮鄧戩、陳鵬等陷敵中,安遂敗走真定。
燕王與南軍數(shù)大戰(zhàn),每親身陷陣,所向皆靡,惟安與庸二軍屢挫之。
滹沱之戰(zhàn),矢集王旗如胃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諭世子謹藏,以示后世。
顧成已先被執(zhí)在燕,見而泣曰:“臣自少從軍,今老矣,多歷戰(zhàn)陣,未嘗見若此也。”
逾月,燕師出大名。安與庸及吳杰等分兵擾其餉道。燕王患之,遣指揮武勝上書于朝,請撤安等息兵,為緩師計。帝不許。
燕王亦決計南下。遣李遠等潛走沛縣,焚糧舟,掠彰德,破尾尖寨,諭降林縣。
時安在真定,度北平空虛,帥萬騎直走北平。至平村,去城五十里而軍。燕王懼,遣劉江等馳還救。安戰(zhàn)不利,引還。
時大同守將房昭引兵入紫荊關(guān),據(jù)易州西水寨以窺北平,安自真定餉之。
八月,燕兵北歸。安及燕將李彬戰(zhàn)于楊村,敗之。
四年,燕兵復(fù)南下,破蕭縣。安引軍躡其后,至淝河。燕將白義、王真、劉江迎敵。
安轉(zhuǎn)戰(zhàn),斬真。真,驍將。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為安所殺。
燕王乃身自迎戰(zhàn),安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馬忽蹶,被擒。
安稍引卻。已,復(fù)進至小河,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
已,復(fù)移軍齊眉山,與諸將列陣大戰(zhàn)。自午至酉,又敗之。
燕諸將謀北還,圖后舉。王不聽。尋阻何福軍亦至,與安合。燕軍益大懼,王晝夜擐甲者數(shù)日。
福欲持久老燕師,移營靈璧,深塹高壘自固。而糧運為燕兵所陰,不得達。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騎遮安軍,分為二。
福開壁來援,為高煦所敗。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炮即走。
翌日,燕軍猝薄壘,發(fā)三炮。軍中誤以為己號,爭趨門,遂大亂。燕兵乘之,人馬墜壕塹俱滿。
福單騎走,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皆被執(zhí)。文臣宦官在軍被執(zhí)者又百五十余人,時四月辛已也。
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斬驍將數(shù)人,燕將莫敢嬰其鋒。至是被擒,軍中歡呼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矣!”爭請殺安。燕王惜其材勇,選銳卒衛(wèi)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善視之。
王即帝位,以安為北平都指揮使。尋進行后府都督僉事。
永樂七年三月,帝巡北京。將至,覽章奏見安名,謂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
安聞之,遂自殺。命以指揮使祿給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