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幼年勤奮好學,稍長以詩文為世所重。南宋末年任福建容州文學。宋亡后絕意仕進,歸隱家中,自號巖南老人。常出游名山大川,訪問宋朝遺老,每過破軍蹶將之處,俯仰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國之痛,溢于言表。與流寓浦江的詩人吳思齊、謝翱(福建長溪人,曾為文天祥咨事參軍,天祥抗元被執(zhí)遇害后,到浦江依方鳳)相友善,吟詠唱和,以寄托故國之思。參與故宋遺民組成的月泉吟社,為評卷人,在當時文壇有相當影響。一生博覽群書,尤精于《詩經(jīng)》,深通毛、鄭二家之言。對當時雕琢詞藻、堆砌典故、纖弱艱澀的文風不滿,強調(diào)為文要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認為“文章必真實中正方可傳”,詩多眷念宗邦而作,音調(diào)凄涼,寄慨遙深。元代著名文學家黃溍、柳貫、吳萊皆出其門下。
著作有《正人心書》(未完稿),詩文集《存雅堂稿》多散佚,后人張燧輯為《存雅堂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