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jīng)歷
1988-1992年,就讀于重慶大學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yè),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1994年,就職于四川拖拉機總廠,任助理工程師,從事工藝設計和生產管理方面的工作;
1994-1997年,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程機械專業(yè)碩士學位;
1998-2001年,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2-今,在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現(xiàn)主要研究方向:
(1)機械強度與可靠性;
(2)起重運輸機械/物流裝備;
(3)計算機仿真;
(4)工業(yè)工程
科學研究
一.目前主持/主研的科研項目
1.大型起重機結構輕量化仿生箱梁力學耦合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5442程文明,于蘭峰,吳曉)(2012-2014)。
2.服役金屬結構疲勞可靠度計算理論與安全性能評估研究。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SWJTU09CX021)(2010-2012)。
3.高速鐵路施工、維護及救援重大裝備關鍵技術研究。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2010ZT03)(2011-2013)。
4.門式起重機輕量化設計的研究。衛(wèi)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于蘭峰,吳曉)(2011-2013)。
5.QJ系列公路橋梁檢測車工作裝置技術開發(fā)。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曾佑文,吳曉)(2011-2012)。
6.高速鐵路救援起重機關鍵技術前期研究。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曾佑文,程文明,吳曉)(2011-2012)。
7.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系統(tǒng)修復技術研究。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fā)計劃項目(2011G002)。
二.主持/主研完成的科研項目
1.電子智能防搖機理與仿真控制實驗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科技發(fā)展基金(2006A03)。
2.基于群集智能的生產物流系統(tǒng)智能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科技發(fā)展基金(2004A10)。
3.中藥制藥集成化技術及其裝備研制。四川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06Z08-037)。
4.基于智能優(yōu)化與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制造業(yè)物流研究。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04JY029-058-1)。
5.大噸位橋門式起重機模擬加載測試分析系統(tǒng)研究,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項目(2010QK302)。
6.起重機模擬操作全景仿真系統(tǒng)研究。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1ZC0672)。
7.臂架式橋梁檢測車結構分析。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8.汽車起重機結構分析。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9.橋(門)式起重機研制(多項)。
10.水電站啟閉機研制(多項)。
學術論文
著作
[1]《基于虛擬現(xiàn)實的物料搬運機械遠程操作理論及仿真》.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起重機設計手冊》——塔式起重機結構設計計算、起重機抗傾覆穩(wěn)定性與抗風防滑安全性計算、汽車與輪胎起重機等三章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論文
在西南交通大學工作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和指導研究生發(fā)表論文累計50余篇,其中代表性論文如下:
[1]基于多階段批調度的混合型生產過程的建模與優(yōu)化.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1(10).
[2]基于支持向量機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J]. 工程設計學報.2012.
[3]Reliability-Based Design for the Structure of Tower Crane under Aleatory and Epistemic Uncertainies. The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Raliability,Risk Maintenance,and Safety Engineering,IEEE.(EI:20113614309060).
[4]基于模擬退火粒子群算法的圓柱齒輪減速器的可靠性優(yōu)化,機械傳動,2010(10).
[5]架橋機結構動力學建模與動態(tài)特性分析,鐵道工程學報,2010(9).
[6]Research on the Dynamic Order Problem Based on the Shortes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October 8-10,2010 Chengdu, China. (EI:20105013491035).
[7]基于ANSYS的焊接箱形梁裂紋斷裂分析. 起重運輸機械,2010(7).
[8]在役橋(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疲勞壽命預測分析[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2).
[9]柔性齒輪的多體動力學仿真方法研究[J]. 制造業(yè)自動化,2009(10).
[10]Visual Intelligent Simulation For Railway Container Yard Based on Agent. Proceeding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Chengdu 15-16 october 2007.(ISTP).
[11]集裝箱起重機液壓減搖系統(tǒng)的主要影響因素.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8(1).(EI:081111147020).
[12]起重機吊重防搖CAN控制系統(tǒng)智能節(jié)點設計. 微計算機信息, 2007(35).
[13]Improv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for One-Dimensional Bin Packing Problem with Precedence Contraints.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4]Natural Computation (ICNCu201907), August 2007.539-543(EI:080311026929),(ISTP:IDS No.BGT66)?
[15]小車吊重系統(tǒng)擺振動力學模型及仿真. 計算機仿真,2007(11).
[16]橋門式起重機吊重防搖狀態(tài)反饋控制系統(tǒng)設計. 電機與控制學報,2007(9).(EI:074510909470).
[17]基于降維觀測器的起重機吊重防搖系統(tǒng)研究. 計算機仿真,2007(8).
[18]起重機小車吊重動力學系統(tǒng)狀態(tài)空間重構.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4).(EI:073310766300).
[19]鐵路集裝箱貨場系統(tǒng)可視化仿真研究. 起重運輸機械,2006(08).
[20]基于ANSYS的磁浮軌道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 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5).
[21]基于Agent的鐵路集裝箱貨場系統(tǒng)可視化仿真. 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6(4).
[22]危險環(huán)境中的虛擬遠程作業(yè)系統(tǒng)實驗仿真.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5,(35).
[23]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裝卸機械性能與布局研究. 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5(02).
[24]Force Modeling between Virtual Objects Based on Nonlinear Contact Finite Element Method.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2002. (EI:02527290221, ISTP).
[25]基于WTK的虛擬環(huán)境建模方法與應用研究. 計算機應用研究,2001(2).
[26]機器人化液壓挖掘機的運動學建模和仿真研究. 機械科學與技術,2000(5).
[27]SQTJ160伸縮臂有限元分析. 起重運輸機械,1998(3).(EI:98064262171).
榮譽獎勵
- 基于虛擬現(xiàn)實的物料搬運機械遠程操作理論及仿真研究,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吳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項,主持省部級項目十余項,包括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重大前沿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等多項科研項目,以及多項橫向項目。獲2018年河南省交通運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2017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第二完成人),獲ACM成都分會“新星獎”,獲西南交通大學“唐立新優(yōu)秀學者”、“竢實之星”、“十佳教學新秀”、“優(yōu)秀共產黨員”。是ACM Mobimedia 2015大會共主席,ACM ICIMCS’11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以及ACM/Springer Multimedia Systems Journal的客座編委。擔任包括IEEE TMM,IEEE TCSVT,IEEE TIP,IEEE TKDE,Proceedings of IEEE,IEEE TIFS,Information Sciences等30多個國際知名期刊審稿人,擔任CVPR,ACM MM,ICME,ICMR,PCM,MMM等眾多著名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
科研團隊
1.高速鐵路施工、維護及救援重大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團隊(教師:程文明、于蘭峰、王少華、劉放、吳曉 等; 研究生:博士生和碩士生20余名).
2.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與可靠性研究團隊(教師:程文明、王少華、于蘭峰、吳曉 等; 研究生:碩士生10名).
3.工業(yè)工程與系統(tǒng)工程研究團隊(教師:程文明、王少華、張則強、李學眾、劉愛軍、吳曉 等; 研究生:10名)
研究生招生一.招生專業(yè)及方向
(1)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結構強度、可靠性、動態(tài)仿真、物流裝備設計等研究方向;
(2)工業(yè)工程與系統(tǒng)工程。
歡迎有志于機械設計、結構分析和生產管理的同學報考!
二.在讀研究生
2010級:何仕永,宋偉,黃翰,時磊。
2011級:王志龍,李麗娟。
三.已畢業(yè)研究生
2007級
李振華(西門子);高海龍(國電富通科技)。
2008級
張運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劉璐(富士康科技集團);黃園園(一汽大眾成都公司)。
2009級
羅薇(長安福特);胡曉樂(東方電氣集團);周小科(三一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