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經(jīng)歷
頂風前行
賢慧、漂亮、堅強、辛苦、執(zhí)著,這就是朋友老李眼中,誓言要用一生踐行秦腔藝術的劉慧。從1970年開始,劉慧已經(jīng)在秦腔藝術的道路上走過了30多年。30年來,劉慧的辛苦自然是不必說,但她的熱情和執(zhí)著卻絲毫沒有因為辛苦而消退。在這個北風凜冽的深冬,劉慧說她要頂風前行,用一生去踐行秦腔藝術。
多年來,受其他藝術形式的沖擊,秦腔藝術的傳承喪失了不少隊伍和基礎,雖然秦腔艷冠群芳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回,但是,仍有一批人依然為秦腔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執(zhí)著追求,使得秦腔仍在國內(nèi)甚至國際舞臺上散發(fā)著耀眼的藝術光芒。特別是在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大潮中,盛載著秦、漢、唐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代表陜西地域非物質文化遺存的秦腔藝術就更顯珍貴。
天生好嗓子
劉慧,從小就招人喜愛,不僅有一個漂亮的臉蛋,還有一副好嗓子,七八歲就常給鄉(xiāng)親們演唱民歌。1980年,她被破格錄取到了省藝術學校,開始正式學習秦腔。1985年畢業(yè)分配到永壽縣劇團,后調入西安市秦腔一團(尚友社)。劉慧不僅能唱須生,還能演老旦,曾以《轅門斬子》一劇榮獲1988年秦腔新秀折子戲電視選拔賽一等獎、1992年秦腔流派大賽一等獎。2003年,榮獲首屆中國戲曲“紅梅杯”大賽陜西賽區(qū)一等獎。
拜師劉茹慧
拜師
劉慧取得今天的藝術成就,全憑她的勤學苦練,虛心求教。在省藝術學校學習期間,為了練好形體和聲樂,她拜西安音樂學院田生玉教授為師。后來為表演好《轅門斬子》,又拜師劉茹慧,成為其關門弟子。從進省藝術學校開始至今,劉慧“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每天堅持五六點起床,練步伐、形體、吊嗓子。她曾經(jīng)一年參加了480多場下鄉(xiāng)演出,一出去就是幾個月,夏天出去要帶上秋天的衣服,春天出去要帶上夏天的衣服。常常一口咸菜、一個饅頭,提著行李箱就上路了。
責無旁貸
“為了追求秦腔藝術,我失去了曾經(jīng)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家,但我無愧無悔,愿將一生獻給秦腔藝術!闭劦缴睿瑒⒒墼捳Z雖然有些悲壯,但語氣依然很堅定。她表示,作為一名專業(yè)秦腔藝術演員、劉茹慧的關門弟子,將秦腔藝術發(fā)揚光大,她責無旁貸。
她取得的藝術成就也源于她倔強的個性,曾經(jīng)有很多人勸她放棄秦腔,改唱流行歌曲,但她始終沒有答應,近30年來一直堅守著秦腔和民歌藝術。作為一位秦腔演員,她對藝術的追求和造詣深得很多秦腔藝術大師的肯定和秦腔戲迷的追捧。很多了解她的人,只有祝福她平安、幸福、快樂,希望她登上藝術巔峰,再鑄秦腔藝術輝煌。
師徒同臺飆戲
2012年3月份,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評選暨頒獎活動著實讓戲迷過足了癮,聽說劉茹慧將要登臺彩唱四折戲,27日當天許多戲迷聞訊前來想要一睹大師的風采。當日秦腔名家劉茹慧的專場展演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如期舉行。
劉茹慧與關門弟子劉慧一同表演了《轅門斬子》。劉茹慧是解放后成長起來的著名女生角演員,師承秦腔名家惠濟民、陳尚華等。她的嗓音寬厚宏亮,發(fā)聲吐字巧妙,講究唱腔的旋律和利用聲音來塑造人物形象。但由于年齡漸長,她登臺演出的次數(shù)也逐年減少,使不少戲迷感到十分遺憾。
昨天,她與弟子的聯(lián)袂演出令戲迷不禁拍手稱快。雖然兩人成為師徒已久,但這次卻是第一次同臺演出,十分難得。劉慧表演了《轅門斬子》中的一帳,劉茹慧則奉上了二帳與三帳的精彩戲份,表演得可謂酣暢淋漓。雖然已經(jīng)71歲,可一登上舞臺依然是寶刀未老,風采依然。而她緊扣劇情在叫板、扯喝場,長拖腔中采用節(jié)奏鮮明的頓挫與跌宕,加強吐字行腔的力度,造成直沖云霄之威勢,每及此處觀眾便有響亮喝彩聲。
西安醫(yī)學院的薛相民老人是劉茹慧鐵桿戲迷中的一位,2012年已經(jīng)75歲的他回憶起這么多年看戲的經(jīng)歷,感到幸福與快樂。他說自己從20歲起就開始聽劉茹慧的戲,幾十年如一日,他對劉茹慧的喜愛從未縮減。劉茹慧的臺風和唱腔吸引著他,《庵堂認母》是他最喜歡的一出戲,他說這是劉茹慧最感人、最投入的一段,自己曾經(jīng)被感動得落淚,“年輕的時候去看劉茹慧的戲,站在舞臺旁邊,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哭起來,害怕被別人看見,就躲到一旁擦干眼淚再回來。”老人說自己曾有一盤劉茹慧的磁帶,卻不慎弄丟了,他感到十分遺憾。薛相民老人還激動地告訴記者:“她的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顰一笑都讓我非常感動,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感受很深!
藝術造詣
藝術特征
秦腔藝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在傳統(tǒng)的基點上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符合藝術規(guī)律,符合時代精神,則是秦腔上升的正確方向。表導演的上升空間,音樂舞美的上升空間,使得秦腔在當代社會自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品格。魅力與品格對于秦腔演員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的優(yōu)秀演員劉慧,是具備了這樣的特征的,因此,她的戲就有一定的藝術層次感和人物層次感。
高亢激越
劉慧主工秦腔須生,又兼著老旦行當,早年的她,在永壽縣劇團完結著秦腔的色彩,后來入了西安市一團,
實行了藝術水平的橫向跨越,如今在易俗社的厚重文化引導下,漸漸地進入了演戲的成熟期和可塑期,有了唱腔上的特色鮮明,高亢激越,富于磁性;表演上的莊重嚴謹,情理并存,富于張力。這種疊加的藝術節(jié)奏,正是劉慧幾十年舞臺經(jīng)驗積累而得,正是劉慧經(jīng)老師精心指導和自身勤奮所得。一位好的秦腔演員,不僅要有對秦腔藝術規(guī)律的認識,還要有相當?shù)乃囆g行當?shù)母叨,更應有自身的對秦腔本體情感意識的想融,劉慧努力地向這樣的要求靠攏,用持之以恒的藝術態(tài)度,去決定所塑人物的亮澤。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和藝術質地的環(huán)境組合,靈動了劉慧演戲的程式運用,更靈動了她從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劉茹慧的藝術寶庫里摘取了隸屬自己的須生特色。
陽剛柔情
秦腔的生旦凈丑行當和舞臺表演講究的就是特色,劉慧得劉茹慧親傳,是十分幸運的了。女性演男生角,自有著表達情緒與大氣上的不足,但優(yōu)勢在于,可以著力于內(nèi)涵的深刻表現(xiàn),劉慧的個頭、扮相、包括身段也是頗具須生風范,因而舞臺上就不覺得別扭,倒有著陽剛之勁下的一股柔情。這是劉茹慧的風格體現(xiàn),如今劉慧也是掌握了,這更是十分的幸運了。兩個幸運加上劉茹慧的期待,劉慧在秦腔須生的道路上業(yè)已站穩(wěn)了腳跟,她開始了腳踏實地的行走,開始了對花香清芬的向往,開始了對秦腔須生的打磨與錘煉。藝術需要錘煉,劉慧用了專注與耐心,錘煉了秦腔傳統(tǒng)劇《轅門斬子》里楊延景這一人物,也提升了她的藝術質量。
經(jīng)典人物
楊延景是劉茹慧塑造的經(jīng)典人物,作為其唯一的弟子,劉慧所探尋的是老師的藝術精髓和藝術品性,以及對人物整體流程的把握,經(jīng)過對人物的思索考慮,細化細琢、理解理悟,還有秦腔須生舞臺表演的體系的熟稔,劉慧終是把楊延景給成活了,成活后又讓人物站立了起來,并在人物行程上增添了三道線索,從而生動神采,從而神采精妙,從而精妙準確,從而準確生動。
第一道線索的程序安排在楊延景見太娘的環(huán)節(jié)里。楊宗保在穆柯寨私自招親,犯了軍紀,楊延景惱怒,要斬殺宗保,焦贊搬來了佘老太君。劉慧的表演,依循了楊延景的情緒之感,一聽太娘到,即離座而迎,一句“太娘到了”,含諸多無奈,又一句“請到帳中”,含諸多不安。無奈和不安表示出楊延景知曉佘太君前來的目的:是為孫兒楊宗保求情而來。劉慧的跪拜、面視、皺眉的外部神情和思考、揣摩、想象的內(nèi)在表達形成了吻合,為人物在母親面前的形象下了很細致的注碼。楊延景是以孝行軍紀,以帥令行軍紀,對太娘先是聆聽,后是勸慰,最后是阻擋,成軍威與國法的職權所在。在這一層次的表達里,劉慧用了先軟后硬的方法,動作是大氣揮灑的,水袖是起揚紛飛的,唱腔是激情剛烈的,臺步是穩(wěn)扎實踏的,很好地維護了楊延景兩難之中對矛盾的處理,更維護了楊延景情感分寸上的苦與痛,苦在了自身,痛在了太娘,有著較為到位的深化人物的功效。
第二道線索的程序安排在楊延景見八賢王的環(huán)節(jié)里。八賢王也是為著宗保而來,是以皇親的權勢威懾于楊延景,迫楊延景釋放其子。劉慧的表演,基本沿襲了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給了楊延景性格的堅定和做事的堅決,堅定是以柔克剛,剛中帶勁;堅決是以剛化柔,柔中帶靜,這樣就使得楊延景有了可以回擊的余地,有了思考問題的余地。八賢王用皇權擠壓楊延景,扔一個下馬威與楊延景。楊延景卻極具智慧,還沉重包袱與八賢王。矛盾的產(chǎn)生,格化了劉慧對人物的熟識與明曉,辯解時的唱,是先緩后急,沉郁而頓挫,有對元帥威嚴的保護;訴情時的唱,舒展情趣,神情而感人,有對楊門忠烈的感嘆;交印時的唱,明凈純樸,至性而抒情,有對官儀束縛的解脫。劉慧著帥服,戴帥盔,動作上威武自得,招式自得,存活了情境的透徹和透徹之中的人物定向,完成了楊延景策略的轉化與高明,完成了楊延景心路歷程的轉化與高明。
第三道線索的程序安排在楊延景見穆桂英的環(huán)節(jié)里。穆桂英攜降龍木而來,為破天門陣打開了契機,她的出現(xiàn),以救夫為點,以破陣為面,這也為楊延景帶來了喜悅與希望。劉慧的表演,取決了楊延景另外的行事方式,作為元帥,虎座上得擺擺官勢;作為公爹,具有著長輩的矜持,話雖為強硬,但實則欣喜,態(tài)度上依舊不饒宗保。桂英拔劍而起,楊延景便順水推舟,成了人情事,更成了巾幗英雄的風采事。楊延景以進為退,以守為攻的做法,見證了他舍小而取大的雄略,這是英雄的現(xiàn)實色彩,同時又是楊延景人格的寫照。劉慧用著秦腔的程式手法,融入了一些新的細節(jié)化動作,比如髯口(三綹須),先用右手一捋,一絞一合,然后又用左手一捋,再絞再纏,后放松,擺正,這些舞臺動作,用的就是藝術的新元素,以表達楊延景心情的波動。劉慧憑借須生藝術的方位之實,以精促戲,以戲的情節(jié)合理性助推了人物的造型,刻畫出了楊延景的個性并獨得鮮明。
《轅門斬子》一劇是劉慧多年來傾心最多的戲,她多人物的把握和理解,值得稱頌。楊延景的笑聲就是劉慧理解后所細化的,見太娘笑的是解嘲,見八賢王笑的是正義,見穆桂英笑的是欣慰,前后銜連,層層含義,人物形象便脫俗,便有神韻的厚度。秦腔須生和秦腔老旦是兩種不同的行當概念,劉慧實行了兩者的統(tǒng)一,老旦的老態(tài)龍鐘和步子的踉蹌,老旦的情懷之動和理性之感,全在她的藝術角度里自成一格,因而豐富多姿。在秦腔藝術的追求上,劉慧依然幸運,她得到了已故著名秦腔旦角表演藝術家王玉琴的真?zhèn),傳授之戲為《楊門女將》的佘太君。劉慧通過祭奠、出征、巡營、破敵等節(jié)奏,較真實地演出了佘太君的大氣、大義和大忠。大氣來源于性情,大義來源于行動,大忠來源于思想,內(nèi)與外、重與輕的意識體位,使得佘太君明智、慈愛,有一股威儀之美和思想之美,更有精神之美。美是劉慧流露給佘太君,很得人物的亮澤。老旦的唱腔盡顯滄然,盡顯蒼勁,盡顯人物力量,劉慧唱得生動真誠,符合佘太君身份。
大有作為
秦腔藝術非常博大,劉慧一直堅持于學習與奮進,我認為她的表演風格,再加上細化點琢,當能更進一步,當能因風范而莊重嚴謹。易俗社正在成就劉慧,劉慧在易俗社琉璃屋瓦的映照下,在恩師劉茹慧的指導下,會有大的作為,會有藝術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