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山甫,字明叟,一字公晦,號龍溪釣叟, 軍事家, 詩人,北宋建昌軍 南城縣龍溪保人(今江西省資溪縣高田鄉(xiāng)龍蔭村)。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神宗元祐二年(1087年),終年69歲。
李山甫是 李覯五服內(nèi)堂侄,是南唐李氏在資溪的第二號人物,受到神宗皇帝的賞識,官居二品,官至西京作坊使、澧州(今湖南澧縣)知州。
任職
李山甫是皇祐元年進士,歷官撫州 臨川縣尉、鼎州武陵(今常德)縣令、山南東道節(jié)推、知邵武軍建寧縣、著作郎、知潭州(今長沙市)牧、知洪州分寧(今修水)縣、秘書丞、熙河(熙州,今甘肅臨洮縣;河州,今甘肅臨夏縣)路經(jīng)略安撫、太常博士、河州通判、監(jiān)郢州京山縣(今湖北鐘祥市京山縣)稅、員外郎、南安軍(今江西大余縣)通判、監(jiān)都進奏院、都官員外郎、西京作坊使、澧州(今湖南澧縣)知州。
事跡
李山甫的事跡主要有:
兩次打仗,即熙寧七年2月守香子城和其后守河州,守香子城以四百之眾抵散四五萬人,創(chuàng)造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守河州,在“城中兵疲,士氣沮”的情況下,固守27天,終至解圍。
兩次受冤,一次為任武陵縣令時,因體恤百姓困苦,從水路運送租米,但違反上司從陸路運送的指令而受到彈劾;一次為任澧州知府時,因“坐伐廨(xie辦公地方)舍木奪一官”之事牽連,受到獄官彈劾。
一次息訟,任分寧縣令時,為老百姓解決數(shù)年不決的山田地界糾紛。
年譜
天禧三年(1019),1歲,李山甫出生于龍溪;
皇祐元年(1049),31歲,三月,進士及第;
嘉佑三年(1058),40歲,十一月,臨川縣尉;
嘉佑七年(1062),44歲,六月,鼎州武陵縣令;
之后,調(diào)山南東道節(jié)推,知邵武軍建寧縣;
治平三年(1066),48歲,十一月,丞事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
熙寧三年(1070),52歲,父奉議郎惟覺去世;
熙寧六年(1073)55歲,三月二十三日,遷秘書丞,充熙河路經(jīng)略安撫;
熙寧七年(1074),56歲,功遷太常博士,通判河州,遷員外郎,通判南安軍,改監(jiān)都進奏院,賜騎都尉,賜緋魚袋。
元豐元年(1078),60歲,三月十二日,知潭州(今長沙市)牧,十月一日,遷西京作坊使,權(quán)澧州軍事,兼充州界溪洞沿邊都巡檢使,賜盤球(毬)云雁細錦綿旋襕一領(lǐng);
元豐三年(1080),62歲,筑草堂于龍溪,以詩酒自娛,號龍溪釣翁;
元祐二年(1087),69歲,六月五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九;
元祐四年(1089)正月十一壬午日,三子彥回等葬山甫于居側(cè)龍溪之源。
影響
他的同學(xué)、官至二品的 鄧潤甫為他寫墓志銘,郡守黃師道寫了李君祠堂記,詩人寫了《送李山甫赴熙州》, 王安石與他交厚,親自到他家鄉(xiāng)走訪,寫了《訪山甫龍溪新居題壁》(又山甫和詩)、《訪山甫入長山不遇》、《題長山山甫故居》等,南城邑宰李宣義、通判饒子尚、縣令呂灌園都贊有詩文。后裔稱贊 李覯、李山甫有牌匾:“文謨武烈”。
評價
李山甫既辦事果斷,又體恤民情;打仗足智多謀,英勇頑強。時人評價:長于聽決,而原于人情(見鄧潤甫《墓志銘》)。后人評價:臨事敏捷,所至有聲(見《江西通志》)。
作品
收復(fù)熙河報捷家書-- 李山甫
自正月十一離京,二月三日到熙河。次日禮上官員皆來,有廨宇各自占三舍,逐日議度收河州。十三日領(lǐng)兵過洮河(在今甘肅山東碌曲、岷縣地區(qū))、入河州。中軍王侍制韶,李洛苑,走馬景宣事,管勾軍頭王崇班王極,著作機宜、黃推官察馬長官域其余先鋒、后殿奔助右功,但是將官、使臣、效用、總軍一萬八千零八騎,馬驅(qū)深入。當(dāng)夜宿蘭氊城,行六十里,次日又行六十里,收香子城。香賊竄避,即無斗敵。其城里外約二千余簇帳,當(dāng)夜宿泊于此處。最是要切地分,若有疏虞,大軍即無歸路。遂留軍器輜重,選羌得力將軍文思使奚起、李著作同提舉香子城。一行軍馬分臂,只留五百余人,更留王崇班、黃察馬。大兵二十二日進取河州。香河相去五十里,巳時到河州,木征(木征,熙河地區(qū)羌族首領(lǐng))已走于西城外。占一合,斬斫千余級,收木征妻,瞎三男并弟。當(dāng)日,收下河州。
其日我在香子城抄扎,所獲斛斗三萬余石。至晚得河州捷音,回來方酌酒相賀。至二更以來,忽聞城外四邊火明,喊聲入城,莫知人數(shù)。當(dāng)時催兵上城,內(nèi)外相持。至天曉且見三千余人圍閉,遂開南門放出本城兵馬御敵。寅時合戰(zhàn)至巳時,殺斫番賊三百余級。賊上東城,四散蟻聚。旋交納所獲首級,賊人依前圍閉數(shù)重。緣在城人馬已自困乏,更不欲出,但上排布防托相攻。賊人放火燒蕩城外簇帳,意望火勢入城。賴有隨軍氊不少,一面濕氊搭屋。賊勢非常,只就在城上炮石,打死番賊三百余人。至晚攻城不透。賊退,連夜編排準備。才至雞鳴,番賊依前圍集。況城軍傷中者不少,只有四百余人可以上城。無計奈何,遂作死戰(zhàn),以報君父。其日賊專攻西城,矢發(fā)如雨。我亦中兩矢,隔甲不傷。意勢浩蕩,彼處盡是板壁屋。旋拆取板,就城上御箭,斗賊至日午。幸得河州大軍回到,遂開城門,內(nèi)外趕殺,獲賊二百余級。從此賊退,散向北去。番賊行十里,地名積慶堡西城上。西城上扎寨,不散。至二十五日,發(fā)景宣事帶涇原人馬四千余人直去攻破。自辰時戰(zhàn)至申時,一日殺千余級。賊在坡上,三面俱險,賊無走路,盡殺之。奪到牛羊驢馬三千余,自前用兵無盛于此。惟我在香子城只管四五百人馬,兩日兩夜抵散四五萬人,聞之者莫不關(guān)心。至二十八日,全師回熙河。其余未能一一。廿四日至相殺時,番賊使細作入城,稱是洛番子入城,意欲放火為內(nèi)應(yīng)。我自警覺,當(dāng)時放入收下,撥手下人散領(lǐng)在街,一起盡斬之。斬后軍人脫下衣服,方見腰腿上縛有刀匕火藥,可駭。
河州山川,微似南州(豫章?),但差寒耳。李景仁天覺可以來此,大丈夫雄圖遠略,惟此可以施設(shè)。去家萬里,飲食不及在家時。傅亨父亦從軍,又可一重恩澤,仍以小康即大康也。惟孤旅為不易耳。或聞積同陳汝秀才亦此旦夕必到也。大郎九郎在家中能處約內(nèi)外事,定而不至于憂虞,則取次著一人擘書優(yōu)游而至此,亦好然卻在審細相度。此中最是要人書寫,今日夜只是自己書寫,非常之勞又更安暇處,豈無細碎事務(wù)要人照管?今后凡百事信天而已,誰可托者?路遠不能一一。
熙寧七年甲寅三月二十八日信行
譯文:
我們自正月十一離京,二月三日就到了熙河地區(qū)。第二天拜見上級,官員們都來了。這里有三幢相對獨立的官舍。大家每天討論收復(fù)河州事宜。決定十三日領(lǐng)兵過洮河、入河州。中軍侍制王韶、李洛苑,走馬使景宣事,管勾軍頭、崇班王極,著作機推官黃察馬統(tǒng)轄所部,其余先鋒、后殿奔走策應(yīng)左右,加上將官、使臣,有效利用全部兵力一萬八千零八人的騎兵,長驅(qū)直入。
當(dāng)夜駐宿蘭氊城,行軍六十里。次日(14日)又行軍六十里,收復(fù)香子城。香子城的守軍鼠竄逃避,一接觸即無有效抵抗。當(dāng)夜我軍就在香子城宿營駐扎,里里外外設(shè)有大約二千余簇帳篷?紤]到地勢險要之處,如有疏忽大意,大軍就無退路,因此留下軍中器物輜重,并選熟悉情況的羌族得力將軍文思使奚起、李著作一同協(xié)助守衛(wèi)香子城。
此時我軍分兵兩路,只留下五百余人守城,留守將領(lǐng)換為王崇班、黃察馬。其余大軍二十二日進攻河州。香子城離河州距離五十里,巳時抵達河州,賊軍羌族首領(lǐng)木征已逃到西城外,只戰(zhàn)一回合,就斬殺千余首級,抓獲木征妻子、瞎三男和他弟弟。當(dāng)日,收復(fù)河州。
其日(22日),我在香子城搜查,繳獲了糧食三萬余石,到晚上又得到河州大捷的消息,回營正好喝酒相慶。喝到二更以后,忽然聽到城外四處火光,喊聲震天,搞不清羌軍來了多少人。我當(dāng)時趕緊派兵登上城墻,形成內(nèi)外相持局面。
到第二天亮(23日)就見羌敵三千余人圍城,于是開南門出城御敵。寅時戰(zhàn)至巳時,殺敵三百余人。不想羌敵攻入東城,四面的敵人像螞蟻一樣聚集。我方將所砍敵首級交出,敵仍像以前一樣圍城數(shù)重。雖然城內(nèi)守軍人困馬乏,無力出戰(zhàn),仍然城頭布防,依托城池,攻擊對方。羌敵放火燒盡城外的帳篷,意想將火引入城中,好在隨軍備用氊料不少,我們拿出一面濕的氊搭成屋子,抵擋火勢。這時,羌敵攻城氣焰更加激烈,我們只好就在城上用炮拋石,打死羌敵三百余人,敵人至晚都沒能拿下城池,只好退卻,我們連夜休整準備。
第三天(24日),才到雞鳴時分,羌敵又像以前一樣圍聚,何況城里軍士受傷中箭的不少,中有四百余人可以上城應(yīng)戰(zhàn),無計可施,只好死戰(zhàn),以報君恩。這一天,羌敵改變戰(zhàn)術(shù),專攻西城,箭矢發(fā)射像雨一樣密集,我也中了兩箭,好在隔著鎧甲,未傷身體。戰(zhàn)斗場面異常激烈。那個地方盡是板壁屋,我們很快拆下板壁,搬到城上擋箭。戰(zhàn)斗到中午時分,幸好河州取勝大軍回師,我們就打開城門,內(nèi)外夾攻,砍獲羌敵二百余首級,羌敵開始退散北去。羌敵跑了十里,在一個叫積慶堡的西城上扎寨不走。
至二十五日,我軍派景宣事帶涇源人馬四千余人直接去西城攻敵,從辰時戰(zhàn)至申時,一天殺敵千余級。羌敵龜縮在坡上,三面受敵,走無退路,全部被殺,繳獲牛羊驢馬三千余只,以前幾次戰(zhàn)斗沒有超過這次。
只是我在香子城,只領(lǐng)四五百人馬,兩日兩夜打散四五萬人的進攻,聽到的人,沒有不關(guān)心過問,為我捏一把汗。到二十八日,全軍班師回到熙河地區(qū)。
其余的話我就不說了,只是二十四日,到互相攻殺的時候,羌敵派奸細入城,說是我軍羌族部隊洛番子入城,本意是想放火燒城作為內(nèi)應(yīng)。我及時發(fā)覺,也不點破,一面及時放他們進來,接納下來,一面安排手下人分散領(lǐng)去,安頓在街,將他們?nèi)繑貧。斬后,脫下他們的軍服,能見到腰腿上縛有刀匕和火藥,真可怕。
河州山水,有點像我們江南,只是氣溫冷了許多。李景仁天氣轉(zhuǎn)暖時可以來這里走走,大丈夫謀劃的是雄圖遠略,但是這些事也可以做些安排。然離家遙遠萬里,吃住不如在家里的好。傅亨父也參軍了,也可以一起從軍殺敵、感恩報國,應(yīng)當(dāng)把小康當(dāng)做大康,(把個人命運放到國家命運里考慮)。只是行軍打仗很苦,孤旅相當(dāng)不易。聽說積同的陳汝秀才也在這幾天會到這里,好在大郎、九郎在家中能夠處理里里外外的事,一定不至于會有什么擔(dān)憂。如果這樣,那么起碼可以從家鄉(xiāng)派一人拿著你們的信到這里玩玩,也好了卻我的一片思念。本來這封報捷信最是需要別人代筆,今天夜里只好自己親自書寫,不是一般的事不要麻煩人家,今后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要人關(guān)照,這些事只有聽天由命,誰能托付?
路途遙遠,寫信不便,恕不能一一道來,見諒!
熙寧七年甲寅三月二十八日發(f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