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鞏賓祖上世居西河(今陜西臨汾縣西),為西河望族。賓曾祖父鞏澄,善行鄉(xiāng)里,為人稱頌,后涼召為中書侍郎、建威將軍、玉門太守。當在此時,鞏賓一家才隨鞏澄定居河西。
至于為何落戶古浪,已無從考證了。北涼王沮渠無諱在位(443~444)時,大量強迫民眾向河西遷移,鞏澄即被委派負責此事。遷移途中,看到一路上百姓顛沛流離,苦不堪言,心情非常沉痛。此時,恰逢北魏遣將討伐沮渠無諱于敦煌,乃與敦煌公李保率軍歸誠北魏。此舉使北涼元氣大傷,投降北魏。魏太武帝拓拔燾十分贊賞鞏澄,倍加禮遇,授持節(jié)、大鴻臚、散騎常侍、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縣東)、張掖(今甘肅張掖)二郡太守,后封永平縣侯,贈涼州刺史。鞏賓的祖父鞏幼文,為西平鎮(zhèn)(今青海西寧市)將。父親鞏天慶,歷任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太守。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世襲王侯。母親陳氏,是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岐州刺史、西都公陳豐德之女。
將門出身
北魏末年,北方暴發(fā)了六鎮(zhèn)(即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云、懷荒等六個軍鎮(zhèn))、關(guān)隴(關(guān)中、隴右一帶)、河北等地各族人民大起義、永安三年(530),跟隨隴西王爾朱天光、賀拔岳率軍入關(guān),鎮(zhèn)壓關(guān)隴起義,擔任中兵參軍。精通軍事,熟諳用兵,很受爾朱天光信任,對內(nèi)參預軍機大事籌劃,對外則統(tǒng)領(lǐng)軍隊作戰(zhàn),對爾朱天光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起了很大作用,戰(zhàn)后被封為平東將軍、大中大夫。
永熙三年(534),北魏分為東西兩部分。宇文泰鴆殺孝武帝元修,另立西魏文帝,掌握朝政,史稱西魏。東魏實權(quán),入大將高歡手里,這是一個鮮卑化的漢人。東西魏建立初年,兩國戰(zhàn)爭頻繁,關(guān)中、黃河南北一帶尤為劇烈。鞏賓隨宇文泰征戰(zhàn)多年,平定了關(guān)河一帶東魏軍隊,控制了這一地區(qū)。大統(tǒng)三年(538),兩軍在沙苑(今陜西大荔縣南)展開決戰(zhàn),這是一場雙方力量大體相當?shù)漠惓FD苦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鞏賓身先士卒,屢建奇功,威震敵軍,戰(zhàn)后被封為云陽縣男,封邑五百戶。大統(tǒng)十七年(551),出為岐州陳倉縣(今陜西寶雞市)縣令。
效力北周
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廢魏自立,建立北周。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鞏賓出任敷州中部(今陜西黃陵縣)郡守。勵精圖治,斂賦薄稅。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生產(chǎn),休養(yǎng)生息措施,使戰(zhàn)后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以迅速恢復,人民安居樂業(yè)!皻v居宰蒞,民慶來蘇,野有三異之祥,朝承九里之潤”(《鞏賓墓志銘》)。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改授司土上士。四年(564),遷下大夫。天和二年(567),授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四年(569),任豫州(今河南汝南縣一帶)長史。同年十二月,薨于京師長安。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葬于雍州始平縣(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孝義鄉(xiāng)永豐里。
參見《周故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云陽縣開國男鞏君墓志銘》
親屬成員
長輩
曾祖:鞏澄,散騎常侍、高昌張掖二郡太守、永平侯,贈涼州刺史。
祖父:鞏幼文,西平鎮(zhèn)將、永平侯。
父親鞏天慶,汝南太守、永平侯。
母親:陳氏,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歧州刺史、西都郡公陳豐德之女。
兒子
長子:鞏志,營州司馬,武陽縣男;
次子:鞏寧,授右勛衛(wèi)大都督,上洪男爵。
參見《周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云陽縣開國男鞏君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