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普賢,北魏宣武帝妃子,封“貴華夫人”,現(xiàn)有《魏故貴華恭夫人墓志銘》流傳。其屬瑯琊王氏一族,其父為王肅,母為南齊名門仕女謝莊之女謝夫人。
王肅(464~501),于太和十八年(494),背叛南朝而歸順北魏。當(dāng)時(shí)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新建洛陽城,增加了很多建筑。王肅博學(xué)多才,明了舊制,為之大有裨益。高祖甚為器重他,常呼他為“王生”!把淤t”里得名,是因王肅起。
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聽說南朝王肅來投,就親自接見,訊問事情緣故,為其不幸的遭遇而深表同情。轉(zhuǎn)而談及安邦治國的大道理,王肅侃侃而談,全面陳說治亂理論,使得孝文帝甚表驚嘆,從而接納了他的觀點(diǎn)。接著與促席談心,又更換待遇,不覺均因久坐疲乏。
王肅北逃后,又娶陳留長公主為妻,后原配謝氏北來到北方尋夫,帶來了二女一兒:大女兒王普賢和兒子王紹,都有墓志留存,對于我們了解這一家人的情況大有幫助。王肅死時(shí),王普賢十五歲,王紹十歲,二女兒應(yīng)當(dāng)在二者之間。墓志中描述北投王肅的經(jīng)歷,《王普賢墓志》說:“痛睪魚之晚悟,感樹靜之莫因,遂乘險(xiǎn)就夷,庶恬方寸!薄锻踅B墓志》則說:“年裁數(shù)歲,便慨違晨省,念闕溫清,提誠出(險(xiǎn)),用申膝慶。”好不容易見到父親,他很快就病死,對于這一家離鄉(xiāng)背井、遠(yuǎn)竄異國的人來說,沉痛哀傷,實(shí)非他人所易感知!锻跗召t墓志》說:惟道冥昧,仍羅極罰,茹荼泣血,哀深乎禮。
王紹墓志說:“天道茫茫,俄鍾極罰,嬰號茹血,哀瘠過禮!蓖踅B作為惟一的兒子,得以繼承王肅的爵位(昌國縣開國侯),而王普賢被選入宮中,成為宣武帝的“貴華夫人”。可是,姐弟二人都未得長壽。王普賢死于孝明帝延昌二年(513年),年二十七;王紹死于延昌四年(五一五),年二十四。王肅二女兒的情況,也見于北朝墓志。廣陽王元淵(深)之子元湛的墓志記載:“父諱淵,……。母瑯琊王氏,父肅,尚書令、司空、宣簡公!
原來,王肅與謝氏的第二女嫁給了元淵。王普賢和王紹兩姐弟的墓志都介紹了父母和祖父母,都提到王肅的夫人是謝氏,普賢墓志還提到王肅“后尚陳留長公主”,《王紹墓志》則提都不提,好似陳留公主不存在一樣,畢竟陳留長公主已經(jīng)嫁給了張彝。這說明,在王肅死后的王氏家庭生活中,陳留長公主已經(jīng)不再有什么影響了,也許,是她自己主動地淡出了這個(gè)突然出現(xiàn)的家庭。
親屬成員
祖父:王奐,南齊尚書左仆射、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大將軍、雍州刺史。
祖母:陳郡殷氏,南朝宋太中大夫殷道矜之女。
父親:王肅,北魏侍中、司空,封昌國公,謚號宣簡。
母親:陳郡謝氏,南齊侍中右光祿大夫憲侯謝莊之女。
繼母:陳留長公主,獻(xiàn)文皇帝拓跋弘之女,初封彭城公主,先后嫁給劉承緒、王肅和張彝
墓志銘
魏故貴華恭夫人墓志銘
魏故貴華夫人王普賢,徐州瑯邪郡臨沂縣都鄉(xiāng)南仁里人也。氏胄之萌,厥源遠(yuǎn)矣。嵩崖整其鶴駕,洛浦萃其笙歌(王子喬,瑯琊王氏姓祖)。惟翦(王翦,始皇名將)惟陽(王吉,漢朝諫議大夫),資文允武;庸昭秦篆,道光漢牒。丞相(王導(dǎo))體哲,匡維晉社;執(zhí)法(王僧朗)克睿,蟬冕宋京。祖鎮(zhèn)北(王奐),以貞猷摽鯁,見免昏歷。考司空(王肅),以桀節(jié)峻概,延寵明朝。夫人既蹈祖考之淳懿,稟婉嫕之英姿。淑妙絕擬,機(jī)明瞻識。端行清韶,從容柔靖。愛敬深《凱風(fēng)》之美,敦順單《常棣》之華。五教聿昭,四德孔緒。妙閑草隸,雅好篇什。春登秋泛,每緝辭藻。抽情揮翰,觸韻飛锳。
考昔鐘家恥,投誠象魏。夫人痛皋魚之晚悟,感樹靜之莫因。遂乘險(xiǎn)就夷,庶恬方寸。惟道冥昧,仍羅極罰。茹荼泣血,哀深乎禮。服闋,乃降皇命,爰登紫掖。方扇胥帷之遺風(fēng),闡姒庭之鴻范。報(bào)善罔征,盛容斯墜。春秋廿有七,魏延昌二年太歲癸巳四月乙卯朔廿二日乙巳,寢疾薨于金墉之內(nèi)。玉樹埋柯,薰蘭摧葉;浟露找矣希褂诼尻栁鬣l(xiāng)里。其銘曰:
琁根寶萼,蟬聯(lián)周紀(jì);掩曖伊川,斌發(fā)嵩峙。弈世啟輝,綿基重美;乃綴淑靈,實(shí)戎家祉。提思入神,挺節(jié)鄰圣;五典澄明,七德淳鏡。緝藻瓊式,抽文瑤映;譽(yù)潤淑章,聲光蘋詠。婦圖擒績,女史飛萱;質(zhì)華星婺,德耀姬原。爰處素輳詮熳卻媯輝遼芬,蹣泸G⒚擰S肷品矯,紘\聳縟剩煥ヨ滴,司Si沉津。蘭闈空月,組帳恒塵;玉墀瀉欷,翠幄凝辛。隧路陰重,泉戶凍結(jié),玄扉一渰,幽座燈滅锘陌N擼杉浠聶,锞墔纹c,固传芬翐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