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九侯”是東漢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擁立漢順帝劉保的十九個有功宦官。
當(dāng)時漢安帝劉祜駕崩,閻皇后臨朝,廢黜劉保的太子地位,改立北鄉(xiāng)侯為帝,北鄉(xiāng)侯死后又與其弟閻顯、宦官李閏、江京等人策劃再立他人。
公元125年11月2日,孫程、王康、王國、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等十九個宦官在皇宮大鐘下秘密商議,沖入省門,將江京一黨就地?cái)貧。扶立劉保登基,并鏟除了閻氏外戚,結(jié)束了外戚亂政的局面。
史書記載
《后漢書·宦者列傳》記載,事后這十九個宦官受到漢順帝恩賜,“其封(孫)程為浮陽侯,食邑萬戶;(王)康為華容侯,(王)國為酈侯,各九千戶;黃龍為湘南侯,五千戶;彭愷為西平昌侯,孟叔為中廬侯,李建為復(fù)陽侯,各四千二百戶;王成為廣宗侯,張賢為祝阿侯,史泛為臨沮侯,馬國為文平侯,王道為范縣侯,李元為褒信侯,楊佗為山都侯,陳予為下雋侯,趙封為析縣侯,李剛為枝江侯,各四千戶;魏猛為夷陵侯,二千戶;苗光為東阿侯,千戶。是為十九侯。加賜車、馬、金、銀、錢、帛,各有差!
東漢后期宦官如王甫、曹節(jié)、張讓等大多干亂朝政,但是客觀來講“十九侯”并沒有干亂朝政,而且后來還為朝廷做出了一定貢獻(xiàn),在保全忠良方面也值得肯定。但是漢順帝將宦官大量封侯,為后世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助長了東漢宦官勢力的擴(ku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