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的沈本淵即對詩詞古文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家中大門上所題“家住打魚灣上,世業(yè)濟川橋邊“,可表明其天賦。
1917年十七歲時開始習作詩文。
1920年,與戈秉直,王光國共同創(chuàng)建消閑社,編輯出版【消閑周刊】,共發(fā)行80余期。
1922年5月,應征泰縣《松林庵詠柏詩征聯(lián)》奪魁,該詩刻于當時松林庵東北角亭子上,為泰邑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1923年為家中布店『永泰號』題字:“永以為好,泰而不驕”。
1925-1926年考入泰縣圖書館附設的泰縣國學研究社,為第三屆學員,其作品經評議員甑別評選為第一名,獲一等獎,并授大洋八元。國學社時詩文大部被收入夏兆廛匯編文選【耐庵從刊】第三集之中。如國學研究社文選之一,《泰縣佛經流通處》,《擬合祀關岳迎神送神曲》(樂府體),《孟子聞許行并耕學說》等;又如, 國學研究社文選之三,《召平考》,《擬東山寺張王廟碑》各一篇;再如,國學研究社文選之四,詩集,如《柴墟》,《蘆洲》,《新城》,《駝峰》,《鮑家湖》,《十勝街》,《賣魚灣》等。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省代用中學(原名淮東中學)夏歷三月假地光孝寺追悼孫中山,泰全邑各團體及個人送挽聯(lián)者甚多,沈本淵贈送的挽聯(lián)為:
“萬姓騰聲,群稱國文;中原多故,我哭先生!皠e具一格。
1929年海陵錢荷玉(蘊清)女士病故,為其遺作《香露軒吟》作序。
1932年任【泰報增刊】特約撰稿人,其詩文發(fā)表于【泰報增刊】上的甚多:如31-34期的《打魚灣上閑談》;35期的《晤程達善》,《村行紀句》,《過雅橋》,《贈陳琢如(玉章)丈》,《宿大泗莊陳氏書齋與周澤周聯(lián)床夜話》,《歸途迂雨》等。
1933-1934年,應韓國鈞(紫石)之意,出任泰縣三區(qū)區(qū)長助理,1934年12月-1936年11月任泰縣三區(qū)區(qū)長,1936年又調任七區(qū)區(qū)長,后來離任時,當地百姓贈送由惠浴宇縣長題寫的“勤政愛民”匾一幅。
1938-1943年間,因少年期所受恩師盧福保的影響(盧曾纂修【清光緒泰州志】),立意纂修民國泰州志,為作資料歷史典故等方面的準備,家中不惜花重金先后購買了【明萬歷泰州志】(殘本,孤本)四卷,【明崇禎泰州志】全套十卷,為日后纂修民國泰州志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1942年泰縣邱立祺出面籌組泰州詩社,后簡稱為泰社。沈本淵被推為付社長,主編【泰社叢刊】,逐期在泰縣日報上刊出。我們只查找到【泰社叢刊】戊子卷第十四期上所刊《戊子正月二十四日誕生幼兒賦視兩弟一首》,《戊子端陽前一日蘿留兒百晬喜爾賦詩一首》等幾首。
1953年秋,接受從上海來江蘇調研的鄭振鐸等學者的訪問, 研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平的有關問題。
1956起,任江蘇省新華書店古籍咨詢顧問,直至六十年代。
1959年在二弟乙群藏書【明崇禎泰州志】上題字。
1960年在家藏【明萬歷泰州志】上題字,并決定捐贈給泰州博物館;又為家藏清吳嘉紀撰寫的【陋軒詩】八卷題詩,也捐贈給泰州博物館。
1961年家藏【明崇禎泰州志】被泰州圖書館搜去
1962年冬因病憂郁而逝享年六十三歲。
大地滿征塵,且偷半日清閑,荒寺眠云尋鶴夢;
孤松留勝跡,欲問六朝興廢,怒濤卷雨作龍吟。
摘自《消閑周刊》第二十期
詩集代表
《柴墟》,《蘆洲》,《新城》,《駝峰》,《鮑家湖》,《十勝街》,《賣魚灣》,《晤程達善》,《村行紀句》,《過雅橋》,《贈陳琢如(玉章)丈》,《宿大泗莊陳氏書齋與周澤周聯(lián)床夜話》,《歸途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