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司馬,(?-1393)字從政,揚州人。元末兵亂,年僅九歲,無依無靠,朱元璋得到他,收為養(yǎng)子,并賜姓。長大后,出入侍從左右。到了攻占婺州,任命為總制,命他協(xié)助元帥常遇春鎮(zhèn)守婺州。吳元年授予金華衛(wèi)指揮同知。洪武元年(1368),跟從副將軍李文忠北征,活捉了元宗王慶生。提升為杭州衛(wèi)指揮使,不久又升為都督指揮使。詔令恢復本姓。 九年,遷鎮(zhèn)河南。當時在汴梁新建北京,實為重地,太祖素來認為司馬賢良,特委以重任。宋國公馮勝在河南練兵,遇上星變,在大梁占卦。太祖派使者秘密指示馮勝,說:“并把此話告訴馬兒。”又指示二人說:“天象常見,大梁軍民雜處,尤其要謹慎防范,F秦、晉二王已回到京城,應當嚴兵宿衛(wèi)。王抵達汴梁時,如果宋國公出來迎接,則都指揮居守;都指揮出來迎接,則宋國公居守。”敕書書其官職而不書其姓名,與宋國公等人一樣倚重。十九年,朝拜太祖,提升為中軍都督府僉事。二十五年,任左副總兵跟從藍玉征討建昌,討伐越辒。第二年正月回到成都后去世。追究藍玉黨案而受株連,兩個兒子獲罪。 司馬喜好文學,性格謙厚,所到之處安撫士兵,很得民心。在河南的時間較長,尤為有惠政。公暇退居,一室蕭然如寒素。雖然戰(zhàn)功不及何文輝,但雅量卻超過了他。二人并稱為賢將。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
徐司馬,字從政,揚州人。元末兵亂年九歲,無所依。太祖得之,養(yǎng)為子,亦賜姓。即長,出入侍左右。及取婺州,除總制,命助元帥常遇春守婺。吳元年,授金華衛(wèi)指揮同知。洪武元年從副將軍李文忠北征,擒元宗王慶生。擢杭州衛(wèi)指揮使,尋進都指揮使。詔復姓。
九年遷鎮(zhèn)河南。時新建北京于汴梁,號重地。帝素賢司馬,特委任之。宋國公馮勝方練兵河南。會有星變,占在大梁。帝使使密敕勝,且曰:“并以此語馬兒知之。”既復敕二人曰:“天象屢見,大梁軍民錯處,尤宜慎防。今秦、晉二王還京,當嚴兵宿衛(wèi)。王抵汴時,若宋國公出迓,則都指揮居守;都指揮出迓,則宋國公亦然。”敕書官而不名,倚重與宋公等。十九年入覲,遂擢中軍都督府僉事。二十五年,以左副總兵從藍玉征建昌,討越巂。明 年正月還至成都,卒。追坐藍玉黨,二子皆獲罪。
司馬好文學,性謙厚,所至撫循士卒,甚得眾心。在河南久,尤有惠政。公暇退居,一室蕭然如寒素。雖戰(zhàn)功不及文輝,而雅量過之,并稱賢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