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若金(1585-1665年),字云密,安徽潛山人。明末官吏、醫(yī)家。
后來奔波福建沿海一帶,見政權下移,知事不可為,即堅決辭官歸來。自號蠡園逸叟,隱居30年。生平涉獵很廣,尤其喜好醫(yī)學,竭30年之力,編著成《 本草述》三十二卷,載藥六百九十一種。它的分部和先后次序,多與《本草綱目》不同。分水火土金等30部,權度藥物生成之時以及五氣、五味、五色,以明陰陽升降之理;雖然有似憑空杜撰,但是義理暢通,實際闡發(fā)神農(nóng)、 陶弘景本草著作的奧秘。與 盧復、 盧之頤父子互相補充,為注釋藥性家之祖。較之前人屬火屬水、入心入腎之說,大相逕庭。書中之所以稱為“述”,是因為要說明他只是編采諸家方論,權衡上下,曲暢旁通,而不是作者。他年登八十,而精神不衰。曾說:“不佞壯而病,以醫(yī)藥自輔,看題處方,良用娛慰,雖古人之好鍛,好屐,誠弗若也!弊溆诳滴跛哪暌宜龋1665年),享年八十馀歲。
其書后由節(jié)錄成《 本草述錄》及 楊時泰復編而成《本草述鉤玄》,現(xiàn)均有多種刻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