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位起訖:前4106—前4075年。
生卒年:前4135—前4075年。
出生地:臨猗(今山西運城市臨猗縣)。
立都:祁家河(今山西運城市夏縣東南)。
遷都:雙池(今山西呂梁市交口縣東)。
年號:昌塊元年(丙申,前4105)。
依昌塊為黃帝軒轅氏依姓(公孫軒轅)后裔。其先祖因德才兼?zhèn)洌鵀槌⒆龀鲞^重大貢獻,有功于黃帝政權,被封在解池(今山西運城盆地),賜姓為依,與封在丹水的老童卷章、重黎氏為同姓。
生平貢獻
黃帝政權在十三任帝伊祁江陽執(zhí)政時,國勢日益衰退,逃亡在長江流域的三苗九黎族重新興旺起來,他們與東夷少昊集團聯合起來,不斷入侵黃帝軒轅氏政權的統(tǒng)治區(qū)域,迫使黃帝政權將國家行政機構的首都遷往黃河以北。
公元前4106年,十三任黃帝祁江陽病逝于帝都龜城,依昌塊以黃帝軒轅氏嫡系子孫的資格,與各大族的大酋長們爭奪帝位,最終擊敗群雄,自立為帝。
依昌塊即位后,將帝都遷到了呂梁山以東的雙池。這里是黃帝軒轅氏族的發(fā)祥地,西靠呂梁市,往東不遠就是汾水(今稱汾河)。當年黃帝族曾在這里與九黎蚩尤氏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如今蚩尤氏政權已亡,戰(zhàn)敗的九黎蚩尤氏族人一部分逃往冀東燕山深處,一部分逃往江南與那里的同宗三苗族人結合在一起,這里已經成了黃帝族的后方根據地。因此,依昌塊認為,在這里建都更有安全感。
依昌塊執(zhí)政期間并沒有什麼作為,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外族的進攻更加頻繁,黃河以南的疆域大部分被外族侵占。
依昌塊三十歲即帝位,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于帝昌塊三十一年(丙寅,前4075),終年六十一歲。死后遺體葬在龍山(今山西呂梁市交口縣城東),帝號昌塊,尊號黃帝。
昌塊在位年表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4105(丙申)……元年……
前4104(丁酉)……二年……
前4103(戊戌)……三年……
前4102(己亥)……四年……
前4101(庚子)……五年……
前4100(辛丑)……六年……
前4099(壬寅)……七年……
前4098(癸卯)……八年……
前4097(甲辰)……九年……
前4096(乙巳)……十年……
前4095(丙午)……十一年……
前4094(丁未)……十二年……
前4093(戊申)……十三年……
前4092(己酉)……十四年……
前4091(庚戌)……十五年……
前4090(辛亥)……十六年……
前4089(壬子)……十七年……
前4088(癸丑)……十八年……
前4087(甲寅)……十九年……
前4086(乙卯)……二十年……
前4085(丙辰)……二十一年……
前4084(丁巳)……二十二年……
前4083(戊午)……二十三年……
前4082(己未)……二十四年……
前4081(庚申)……二十五年……
前4080(辛酉)……二十六年……
前4079(壬戌)……二十七年……
前4078(癸亥)……二十八年……
前4077(甲子)……二十九年……
前4076(乙丑)……三十年……
前4075(丙寅)……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