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記載
李頤,字惟貞,余干人。隆慶二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博習典故,負才名。萬歷初,擢御史。同官胡涍、景嵩、韓必顯,給事中雒遵相繼獲譴,抗疏申救,不聽。清軍湖廣、廣西,請免士民遠戍,只充傍近衛(wèi)所軍,制可。忤張居正,出為湖州知府。遷蘇松兵備副使、湖廣按察使。鄖陽兵變,知府沈鈇且得罪,頤為白其冤,而密殲首亂者。以母喪歸。
起故官,蒞陜西,進河南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進右副都御史。以定亂兵進兵部右侍郎。長昂桀驁,頤與總兵王保擒其心腹小郎兒等七人,賊遂軿。已,別部伯牙入寇,督將士敗之羅文峪,進左侍郎。久之,進右都御史。
時礦稅使四出。馬堂駐天津,王忠駐昌平,王虎駐保定,張曄駐通州。頤疏言:“燕京王氣所鐘,去陵寢近,開鑿必損靈氣!庇盅裕骸扮茌o地荒歲儉,而敕使誅求,不遺纖屑,恐臨清激變之慘,復見輦轂下!币,遼東稅使高淮誣劾山海同知羅大器,頤復言:“內(nèi)監(jiān)外僚,初無統(tǒng)攝,且遼陽礦稅,何預薊門?若皆效淮所為,有司將無遺類。陛下奉天之權(quán),制馭宇內(nèi),今盡落宦豎手,朝奏夕報,如響應聲。縱所劾當罪,尚非所以為名,何況無辜,暴加摧折!苯圆粓。頤在鎮(zhèn)十年,威望大著。中使憚頤廉正,畿民少安。二十九年,以工部右侍郎代劉東星管理河道。議上筑決口,下疏故道,為經(jīng)久計。甫兩月,以勞卒。贈兵部尚書。
頤仕宦三十余年,敝車羸馬,布衣蔬食。初為御史,首請祀胡居仁于文廟,寢未行。見居仁裔孫希祖幼且貧,字以女,養(yǎng)之于家。弟謙早卒,以己廕畀其子。
個人檔案
鄉(xiāng)試第37名
會試第177名
曾祖:璁(壽官)
祖:伯卿(州同知)
父:思(監(jiān)生)
母:張氏
兄:豫
弟:豐、觀、需、櫓、城、靈
娶: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