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新古典主義傳世名畫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芙林達》
創(chuàng)作年代: 1852年
創(chuàng)作者:弗朗斯·克薩韋爾·溫特哈爾特 德國
風格: 浪漫主義
題材: 風俗
規(guī) 格:179.1cm×244.5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處:伊利莎白二世收藏
收藏者
伊麗莎白二世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全稱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lián)邦元首,國教(圣公會)的捍衛(wèi)者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倫敦,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
1936年,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堅持同離婚兩次的辛普森夫人結婚而被迫遜位。由她的父親艾伯特繼承王位,稱為喬治六世,伊麗莎白則成為王儲。
1947年7月9日,因她的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現(xiàn)為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放棄希臘王位繼承權,改東正教信仰為英國圣公會,加入國籍并取了個簡短的名字菲利普·蒙巴頓。英王室才同意他們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1952年2月喬治六世病逝。伊麗莎白接替父王正式即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儀式。除了作為英國世襲國家元首,她是:英國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亞女王、新西蘭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女王、巴哈馬女王、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女王、格林納達女王、圣基茨和尼維斯女王、圣盧西亞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納丁斯女王、所羅門群島君主、圖瓦盧女王、牙買加女王和英聯(lián)邦(53個成員國)最高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威爾士親王)、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路易絲公主。查爾斯王子和他的兩個兒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分別是排名一、二、三位的王室繼承人。
1986年10月,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中國,是英國目前唯一一個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
創(chuàng)作風格
浪漫主義(Romanticism)
這個詞起源于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羅曼蒂克”一詞也由此音譯而來。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與現(xiàn)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xiàn)實上側重從主觀內(nèi)心世界出發(fā),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于口頭創(chuàng)作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chuàng)作方法。浪漫主義作為一種主要文藝思潮,從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盛行于歐洲并表現(xiàn)于文化和藝術的各個部門。
相關鏈接
油畫
美術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