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0年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遼寧沈陽招生,因家中人口眾多,生活難以為繼,張決意從軍,考入國民黨中央軍校第八期步兵科學習,同年10月集體加入國民黨。1933年畢業(yè)后分發(fā)至國民黨北平(今北京)陸軍第二師任準尉見習官、少尉排長,參加了古北口抗日作戰(zhàn)。1935年,張調(diào)回南京中央軍校任教導總隊少尉排長,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軍校教職生活。1937年任軍?哲娊惠w入伍生營中尉排長?箲(zhàn)全面爆發(fā)后,日軍飛機開始轟炸南京,張隨軍?哲娊惠w入伍生營轉遷至江西南昌。1938年任軍校戰(zhàn)時干部訓練總隊上尉區(qū)隊長,同年9月任軍校第14期二總隊上尉隊附,次年2月隨部遷至成都。1941年春考入軍校戰(zhàn)術研究班第四期任少校學員,學習研究步兵戰(zhàn)術。畢業(yè)后任軍官教育隊射擊訓練班中校隊長兼戰(zhàn)術教官。1944年,迫于生活壓力,張由同學介紹到四川省警察訓練所兼職,任區(qū)隊長、中隊長等職。1946年升任軍校上校戰(zhàn)術教官后,兼任警察局督察處督察專員。
主要事跡
1947年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北平成立第一軍官訓練班,張參加該班的籌備工作,并任一般課程室上校主任教官。次年2月軍官訓練班正式開學,只招收了兩期學員,因北平陷入解放軍的包圍之中而停辦了。時軍官訓練班主任、副主任等大部分管理人員都已撤離,張作為訓練班留守副主任負責處理留守事務,將車輛馬匹、武器彈藥、裝備器材、糧食給養(yǎng)和部分貴重物資進行登記造冊,妥善保管,并加強了對剩余留守人員的約束和管理。1949年1月,張率軍官訓練班隨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25日張將訓練班所有武器裝備和器材等物資上交解放軍四野第四十九軍安全接收。因起義前張對于所部人員物資的嚴格管理,使財產(chǎn)沒有受到損失,因此受到了接收部隊的好評。
1949年5月,張由北平資遣回鄉(xiāng),準備到成都定居。行至長沙時,正值湖南和平起義前夕,鐵路不通,公路上白崇禧部常有襲擾,因此滯留長沙。在此期間由同學介紹到陳明仁部第一兵團第八師任代理上校參謀主任,8月隨陳明仁在長沙起義。起義后部隊改編為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11月進入中南軍政大學學習,1951年11月學習結束后回到長沙。
1982年8月,張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辦事員,1985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秘書,1989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張鵬齡1990年2月在長沙辭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