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司擎天(筆名 司靖天 司家亮),男,1962年生,安徽含山人。大學本科學歷,南京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yè),馬鞍山市勞動模范,中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馬鞍山市學科帶頭人。在國家、省、市各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教學之余,酷愛書法、二胡,是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馬鞍山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馬鞍山市二胡學會會員,書法作品曾發(fā)表于《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青少年書法報》、《安徽教育》、《安徽書壇》等,并入編《中國書法年鑒》作品集;作品先后獲得“黃山電視杯全國書畫大賽”優(yōu)秀獎;“華夏龍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銀獎;“綠天庵獎”中國書畫大賽銀獎;紀念毛澤東“沁園春·雪”發(fā)表6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精英獎;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30周年“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銀獎;走向共和暨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海內(nèi)外書畫大賽銀獎;第二屆“唐詩宋詞元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等。被中國藝術促進會特聘為“中國藝術促進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司擎天同志出生于1962年6月,1981年參加工作,1984年入黨。工作以來,他曾獲得市勞動模范、市中小學師德標兵、市學科帶頭人、導師團導師等一系列殊榮。
先天“不足”,以勤補“拙”
司擎天老師曾笑言,自己是“先天不足兒”,確實,他的第一學歷是普普通通的中師。但此后,他的學歷一直不斷在提高著,從中師到?、本科、研究生課程班,他從未停止學習。
1981年中師畢業(yè)的他被分配在農(nóng)村中學任教,那所學校坐落在荒崗上,條件十分艱苦,平時連照明用電、飲用水都得不到保證,晚上經(jīng)常點著蠟燭備課,生活用水也要跑到幾里地之外去挑。那個年代,教師的地位還不高,農(nóng)村教師的待遇更不用說了,當時,學校的老師紛紛跳槽改行,但他仍堅守著教師這份職業(yè)。一有閑暇常?炭嚆@研,疲憊時用富蘭克林的名言 “空無一物的袋子是立不起來的”勉勵自己前行。先天“不足”無法改變,只有靠后天勤奮來彌補。就這樣,從中師一路走到研究生,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市學科帶頭人、導師團導師和學科指導組成員。
走近名師,高山仰止
從教30余年,有幸的是,司擎天老師得到了很多大家名師的指點,那些名師大家,給了司老師人生啟迪,使他可以戰(zhàn)勝困難,成為他不斷追求的力量源泉。
2008年4月在上海學習期間,司老師得到了著名數(shù)學教育家張奠宙教授的指導,更師從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教師獎”獲得者陳永明教授。兩位大師已近耄耋之年,但仍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帶徒弟研習,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此外他還得到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庾南,安徽省教科院原教科所所長、滬科版初中數(shù)學教材主編吳之季先生,國家數(shù)學奧林匹克隊高級教練尚強先生等專家的指點和幫助。這些名師大家生活上謙和,學術上嚴謹,他們的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讓人仰止。
司擎天老師在教學上潛心鉆研,在為人上謙遜平和,跟他努力從大家身上學習“藝”和“德”是分不開的。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近年來,司擎天老師已在報刊上發(fā)表論文47篇,并主持了三項市級課題、一項省級課題,課題研究涵蓋數(shù)學教學常規(guī)及學科前沿,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省市專家的高度評價。
2012年,兩次去上海參加滬科版初中數(shù)學教材修訂,他提出了很多建議,經(jīng)教材專家審議,部分內(nèi)容已編入滬科版九年級數(shù)學課本。
司老師堅信,教師成長離不開專家引領,同伴相助。一路走來,他虛心向名師、專家學習,踏實做事、注重積累,在他的身邊從不缺少學科重量級人物。他還創(chuàng)建了全市數(shù)學學科“同研共進群”。通過這些渠道,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大家共同探討教學,相互研究交流,共享科研成果,真是其樂融融。
前進的道路上免不了坎坷,成功與失敗總是如影相隨,多言成長,少談成功,失敗與成功同樣收獲成長。
攜手同行,砥礪共進
為了發(fā)揮教育專家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對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力度,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加快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骨干教師隊伍,推動我市教育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市教育局成立了專家導師團。司老師一直擔任市第四、第五屆導師團導師,帶領一大批思維活躍、敢于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同他們攜手同行,砥礪共進。
恒者行遠,思者常新。司老師常說:“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一生勤勉奮斗,始終有所追求。這就是我的教師觀,我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