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張偃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漢朝
籍貫:不詳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張偃,漢朝諸侯王,西漢第一代魯王。祖父張耳,母親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其父張敖曾經(jīng)封為趙王,后來廢為宣平侯,姊妹為漢惠帝的張皇后。前187年,被外祖母呂后封為魯王。前179年,漢文帝劉恒撤銷魯國,張偃改為南宮侯,薨逝,兒子張生嗣位。
魯王張偃與漢文帝劉恒
張偃的年紀(jì)也不大,是位十幾歲的少年,雖然他不能參與什么政務(wù)的商討和決定,但是這孩子的爵位卻高到最高處了。張偃能有這么尊崇的地位,全仗著他有卓越的家庭背景:他爺爺是趙王張耳,爸爸是趙王張敖(后被劉邦降為宣平侯),外祖父是大漢皇帝劉邦,外祖母是皇后呂雉,母親是魯元公主(劉邦同志的有據(jù)可查的唯一的女兒)。
有這樣的家庭出身,想不尊貴富有都難!
其實,一直以來,張偃沒干過什么好事,但也沒干過什么壞事。一來因為比較年少,還沒有形成獨(dú)立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沒有參與政務(wù),沒有展示善惡的機(jī)會;二來,張偃一直生活在母親及呂后的羽翼之下,也沒什么事可以讓他來操持操心的!
張偃的成長時光里應(yīng)該是無憂無慮,從幼年、童年到少年時代,一路陽光,一路歡笑,沒有什么煩惱。如果不是發(fā)生政治海嘯,張偃將會快樂到永遠(yuǎn)。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
呂家被消滅之后,張偃的王爺爵位也被功臣們給扯掉了,同時跟著被抹的還有張偃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是張壽,另一個是張侈,他們也都頂著侯爵的帽子。
如果說張偃跟著爺爺,爸爸享受生活,接替他們的爵位,也不會有波折,功臣們也不會跟他過不去。畢竟張偃的爺爺、爸爸都曾經(jīng)為大漢的建立東跑西顛地奮斗過,拼搏過。問題就出在張偃外婆身上,因為他的外婆是呂后,身上流淌著呂家的血液,并被他的外婆納入到呂氏政治斗爭體系,所以,在呂家倒臺后,張偃也成了活靶子。
劉恒同志對同志們過激的作法,進(jìn)行了矯正;謴(fù)張偃的王爵是不可能了,要是恢復(fù)了,功臣元老一派肯定心理不舒服,劉恒同志既要平衡大家的心理,也不想讓功臣的后代、自己的外甥太委屈了,給張偃一個新的爵位——南宮侯。
張偃的后人們大多在侯爵的路上走得踉踉蹌蹌,離了歪斜。由于身處政治生活的中心,因為一些違法違紀(jì)的問題,張偃的子孫們,有的被降職,淪為帶有奴隸性質(zhì)的政府工作人員;有的被削去了侯爺?shù)木粑唬鸪鲑F族的隊伍。
張家的爵位得而復(fù)失,失而復(fù)得,折騰了五六代人之后,就難以在史冊上找到他們的蹤影了,他們也沒有什么事跡留傳下來,其實,包括張偃在內(nèi),都沒有什么可以載于汗青的行跡。
張偃的兩個弟弟則不同,張侈和張壽被下放到了民間,成了平民百姓,不用今天擔(dān)心丟官,明天擔(dān)心挨處分了。過著風(fēng)吹不著,雨淋不著的詩書耕讀生活,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修養(yǎng)、積累、感悟。到了后漢初期,張壽的傳人張孟侯毅然崛起,先后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擔(dān)任高職,后漢的一百多年里,張家人一直充當(dāng)著重要的政治柱石,位至三公,沖擊總理寶座的大有人在。
史料記載
《史記》數(shù)稱張偃為魯元王,然其子何敢用其父其母之謚號耶?大惑讀書人之智,故不敢輕從“魯元公主”謚號之說。
然漢孝文帝即位,張偃廢為南宮侯,乃以此爵終老,《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張偃薨后謚“共”,是為“南宮共侯”,何以稱“魯元王”?
《漢書·張耳陳馀傳第二》:后九年,宣平侯敖薨。呂太后立敖子偃為魯王,以母為太后故也。又憐其年少孤弱,乃封敖前婦子二人;壽為樂昌侯,侈為信都侯。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廢魯王及二侯。孝文即位,復(fù)封故魯王偃為南宮侯。
《史記》作“魯元王”之處《漢書》皆作“魯王”,且不記張敖賜謚為魯元王之事。何故?班固依《史記》擅行刪改乎?余不敢妄斷。梁玉繩每見《史記》中言張偃為“魯元王”之處,輒曰“衍文”,不足以服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