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歷程
自幼學(xué)習(xí)鋼琴,15歲起隨中央音樂學(xué)院著名指揮教育家徐新先生學(xué)習(xí)指揮。199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xué)院作曲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張國勇教授。在校期間作為張國勇教授的助理指揮,曾多次指揮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上海青年交響樂團。2000年擔任上海青年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同年被選入?yún)⒓又笓]大師小澤征爾在上海舉辦的指揮大師班,獲得大師好評。2003年擔任浙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首席指揮。2004年末,林大葉獲德國國家獎學(xué)金(DAAD)赴德國柏林音樂學(xué)院(Hanns Eisler)留學(xué),師從德國著名指揮家克里斯汀·阿赫瓦德教授(Prof.Christian Ehwald),并于2009年以最優(yōu)異成績獲得德國最高音樂家文憑。
藝術(shù)生涯
2007年受聘于深圳交響樂團,任助理指揮,2008年任深圳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同年率該團出訪韓國取得巨大成功。2009年畢業(yè)于柏林音樂學(xué)院,同年任杭州愛樂樂團駐團指揮。2010年起任廣州交響樂團常任指揮至今。
2009年林大葉學(xué)成歸國后,即在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成功亮相,指揮中國愛樂樂團與小提琴大師宓多里合作,演奏西貝柳斯專場音樂會。與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大獲成功,并馬上獲邀再次與兩團合作。曾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2月兩次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歐洲巡演,2009年在德國舉行了兩場音樂會,其中在柏林音樂廳的音樂會尤為成功。
2010-2011音樂季,林大葉與廣州交響樂團再次進行歐洲巡演,在意大利威尼斯鳳凰歌劇院、佛羅倫薩威爾第歌劇院、列支敦士登沙恩劇院舉行音樂會。林大葉還在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的2010-2011音樂季中擔任客席指揮。2011年10月,上海音樂學(xué)院交響樂團特邀林大葉擔任“寬廣的和聲——馬勒交響樂部分柔板樂章專場音樂會”指揮,為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呈現(xiàn)一場蕩氣回腸的音樂會。2010年7月,林大葉率廣州交響樂團出訪泰國,在曼谷國家文化中心為中泰建交35周年舉行了兩場紀念音樂會,獲得包括泰國王室在內(nèi)的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同年8月,林大葉指揮英國皇家愛樂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在“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舉行音樂會。隨后,林大葉在北京指揮了由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與波士頓歌劇院聯(lián)合委約的歌劇《白蛇傳》的中國首演。2010年11月,林大葉與郎朗、莎拉·張合作在“廣東亞洲音樂節(jié)”上舉行音樂會,并在“廣東亞洲音樂節(jié)”開幕式音樂會上再次與宓多里合作。
在2012年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中,林大葉榮獲冠軍。
2012-2013音樂季,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十大青年演奏家音樂會”,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澳門、臺灣和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演出,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當代中國作曲家作品音樂會,以及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賽薩爾·弗蘭克《d小調(diào)交響曲》,并赴北美指揮溫哥華交響樂團舉行了3場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
2013-2014音樂季,在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指揮周龍的交響史詩《九歌》的世界首演,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光榮綻放”系列音樂會,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全拉赫瑪尼諾夫作品,指揮杭州愛樂樂團成功首演郭文景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指揮深圳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五交響曲,多次赴香港、澳門演出,指揮深圳交響樂團進行東歐巡演,指揮上海歌劇院和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馬斯卡尼的歌劇《鄉(xiāng)村騎士》,在廣州交響樂團2013-2014音樂季閉幕式音樂會上指揮馬勒第一交響曲。
2014-2015音樂季,多次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參加中央電視臺主辦的音樂會,至今連續(xù)三年指揮廣州交響樂團演出廣州新年音樂會,并在2014年9月、2015年1月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澳洲、瑞士巡演,大獲成功。
此外,林大葉曾合作的中外著名音樂家包括:小提琴家列賓、莎拉·張、宓多里、呂思清、五島龍、寧峰、黃蒙拉、劉霄,鋼琴家加里·格拉夫曼、郎朗、讓·伊夫·蒂博戴、張昊辰、宋思衡、陳薩,大提琴家王健、秦立巍以及歌唱家袁晨野、廖昌永、戴玉強、莫華倫、李雙江、黃英、梁寧、吳碧霞、沈洋、崔崢嶸等。
獲獎經(jīng)歷
2012年4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啟動的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經(jīng)過近半年的選拔,中國指揮家林大葉從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多名參賽的指揮家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年僅32歲的他也成為了摘金該項賽事的首位中國人。
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以英國傳奇指揮家喬治·索爾第爵士命名,是當今國際古典音樂界最知名的賽事之一,第六屆喬治·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吸引全世界400多位指揮家提交了參賽申請,指揮家以寄送錄像帶和簡歷的形式向主辦方提交參賽申請,通過觀看錄像帶和簡歷,僅有22人入選到德國參加初賽。第一輪比賽結(jié)束后僅有10名選手進入復(fù)賽,在僅有10名選手進入的復(fù)賽環(huán)節(jié),林大葉展現(xiàn)出其過硬的技術(shù)水準和對音樂、樂隊的現(xiàn)場調(diào)控能力,過關(guān)斬將,一舉挺進三強。最終三強的決賽經(jīng)過兩天的排練,以一場音樂會的形式?jīng)Q出名次。9月23日,在對公眾開放的決賽中,林大葉指揮樂團出色完成了韋伯歌劇“歐利安特”序曲、小約翰·施特勞斯歌劇《蝙蝠》序曲和瓦格納《黎恩濟序曲》等曲目,決賽中林大葉指揮的雷茲尼切克《唐納·黛安娜序曲》以高分奪得第一名,最終成為冠軍,并獲得15000歐元獎金。亞軍和季軍獲得者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讓他特別感動的是,在決賽音樂會結(jié)束后,當晚合作的樂團首席賽后特意找到林大葉祝賀,并告訴他說:“你是索爾第國際指揮大賽舉辦6屆以來,少有的樂團和評委都共同認可的指揮家。”
對此,回國接受采訪時,林大葉謙遜地用“殘酷”來形容大賽的競爭激烈,他對記者介紹,評委陣容頗具規(guī)模,包括樂團經(jīng)理、指揮家、樂評人、樂團首席等,初賽復(fù)賽是一批人,到了決賽又更換了一批。評委非常注重排練過程中選手的表現(xiàn),不是看動作有多花哨,而是看選手與樂隊的交流。“我的優(yōu)勢就是在排練中能抓住點,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排練效率高,每次叫停都有原因,都是為了解決一些技術(shù)問題,比如調(diào)平衡、達到不同音色,說完了,樂隊就會有明顯改變!绷执笕~認為,正是此前豐富的樂團經(jīng)驗讓自己獲益匪淺,尤其感謝多年來不斷提攜新人的余隆,“指揮有如將軍,研究兵書再多再好,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也不行。我在和廣交、上交、中國愛樂等多個職業(yè)樂團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歷練。余隆給年輕音樂家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機會,在一些樂季,把國際大腕分配給年輕指揮,不僅是讓履歷看上去更光鮮,更是讓大家直接吸收經(jīng)驗,遠比在最優(yōu)秀的音樂學(xué)院跟隨最優(yōu)秀的老師學(xué)習(xí)進步更快!绷执笕~說。
個人生活
生活中的林大葉,是位博學(xué)健談、思維敏捷,氣場十足卻實實在在的青年,工作之余喜歡宅在家聽唱片、看書,也熱衷于美食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