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清江蘇吳江人,號紫垣。嘉慶舉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全州州同。次年創(chuàng)建西延書院,編成《西延軼志》。對西延(今廣西資源)教育事業(yè)有所貢獻。
附錄:西延軼志序 地以人傳,非記載何以傳。邑有志,而地之名勝,人之英俊,俱傳焉。圣人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蕞爾偏隅,奚可忽地? 西延僻處深山之中,雖附于全州,而自宋世隸版圖以來,疆域攸分,歷代地理之沿革,風俗之盛衰,固不可無所記述,至如捍災御患之才,砥廉礪隅之士,以及孝子、順孫、節(jié)婦、烈女,可光簡策者,不乏其人。惜前此未有纂輯成書,遂至文獻無徵,漸就淹沒,深可慨也! 余于已亥夏六月,奉檄權此土,每欲諮詢故實,以資考鑒,而或語焉不詳,或渙而無紀,因無志乘可稽故也。茲因諸縉紳先生請余創(chuàng)為志,不自揣才力之不逮,奮然任其事,廣為搜羅殘簡斷碑,細加參核。始于己亥仲冬,成于庚子仲秋,編成十卷,名之日軼志,因所志之皆以傳軼事也。襄其事者蔣鼎山孝廉,莫璞庵、唐芷川、王曉林、李輔堂諸明經(jīng)之力居多。惟數(shù)百年來所未有之書,一旦而草創(chuàng)編輯,其中或失之瑣,或失之陋,誠難免于大雅之譏。惟區(qū)區(qū)之地,若過示謹嚴,不足以鼓舞善心,用是纖微畢載,似未得其體要,然不過于釋回增美之中,默寓激濁揚清之意,原未敢與巨邑之志乘同類而并觀也。惟冀生于斯土者覽是書而見我朝郅隆之治,共得優(yōu)游于太平之宇,長保樂利于無窮。由是益敦淳樸之風,同沐詩書之澤,將見山川靈秀之氣,盤礴郁積,人才蔚起,則西延雖僻壤,安見將來文物聲明不可與通都大邑并傳歟!?吾知后之君子于此志必有能潤色者,而今日草創(chuàng)之簡略亦可勿論也已。爰敘數(shù)語于簡端,以記其緣起而不禁有厚望焉。 道光二十年歲次庚子仲秋蘇州程慶齡書于西延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