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為主報仇
鮮于輔原為劉虞部下從事。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公孫瓚殺害劉虞,鮮于輔、鮮于銀等集結(jié)率領(lǐng)州中的軍隊,要一同為劉虞報仇。燕國人閻柔因平素威信較高,被推舉為烏桓司馬。閻柔召引胡人、漢人,有數(shù)萬之多,與公孫瓚委任的漁陽郡太守鄒丹在潞縣以北大戰(zhàn),閻柔獲勝,斬殺鄒丹及其部下四千余人。烏桓峭王率領(lǐng)烏桓人及鮮卑人,共七千余騎兵,隨鮮于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部將麴義聯(lián)合,共計十萬兵馬,進攻公孫瓚。在鮑丘打敗公孫瓚,斬殺兩萬余人。于是,代郡、廣陽郡、上谷郡與右北平郡紛紛起兵,殺死公孫瓚所委任的官員,又與鮮于輔、劉和的隊伍會師。公孫瓚軍隊屢戰(zhàn)屢敗。
支持曹操
公孫瓚敗亡后,鮮于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guān)系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當(dāng)時群雄并起,鮮于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對鮮于輔說:“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yīng)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著以后遭禍!滨r于輔聽從了他的建議,率領(lǐng)部下歸附朝廷,曹操任命鮮于輔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軍務(wù)。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鮮于輔到前線拜見曹操,被拜為左度遼將軍,封昌鄉(xiāng)亭侯,遣還鎮(zhèn)撫本州。曹操大敗袁紹后,高興的對鮮于輔說:“之前袁紹把公孫瓚的頭送來,我看自己也很快被他消滅。如今卻打敗他,既是天意,也是你們的功勞!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攻破南皮,鮮于輔率幽州的軍隊正式投降。同年,三郡烏桓出兵獷平,攻打鮮于輔,八月,曹操出兵救鮮于輔,擊退烏桓。
后期經(jīng)歷
當(dāng)時,法令禁止酗酒,但徐邈常私下痛飲以至于酩酊大醉。校事趙達詢問政事,徐邈稱他是“中圣人”。趙達把這話傳給曹操,曹操很是惱怒。鮮于輔勸說道:“平常喝醉酒的人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徐邈性情謹(jǐn)慎,這不過是酒醉胡言亂語罷了!苯Y(jié)果沒有被判刑。鮮于輔遷為建忠將軍。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與眾臣勸諫曹操為魏王。曹魏建立后,曹丕拜鮮于輔虎牙將軍,進封縣侯,位特進。
公元223年(黃初四年),曹丕派鮮于輔到蜀漢勸諸葛亮投降。
不久遷為輔國將軍,軻比能因兼并各部的戰(zhàn)爭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預(yù),由此心懷反叛之心,并給輔國將軍鮮于輔寫信說:“胡人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為我向天子保舉。我與素利為仇,往年派兵攻討,但是田豫卻協(xié)助素利。我在陣地上派瑣奴前往,聽說您來,馬上撤回軍隊。步度根處處搶掠,又殺死我弟弟,反誣蔑我為強盜。我們落后,不知禮義,但我們接受天子印綬,牛馬尚且知道水草為美,何況我還有人心。將軍應(yīng)替我向天子講明情況。”鮮于輔得到書信后,上報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納安慰。
歷史評價
曹操:“前歲袁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而今克之。此既天意,亦二三子之力。”
史書記載
《三國志》《魏略》《后漢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