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1997年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區(qū)域硫化物輸送模式及黃沙輸送模擬研究,其中關于硫化物的跨國輸送問題數(shù)值模擬研究為國家的環(huán)境外交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獲得199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個人排名第四)。
1998-1999年于日本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研制了區(qū)域空氣品質(zhì)預報模式系統(tǒng)及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氣象和空氣品質(zhì)預報模式。
1999-2000年于日本國立資源環(huán)境技術綜合研究所作STA博士后研究,設計了基于NCAR/Penn State的MM5中尺度氣象預報模式的嵌套網(wǎng)格空氣品質(zhì)預報模式系統(tǒng)(NAQPMS, 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2000-2002年日本全球變動研究所(Frontier Research System for Global Change)任招聘研究員,合作研制了基于RAMS的在線區(qū)域化學天氣預報系統(tǒng)(CFORS, Chemical weather FORecasting System),實現(xiàn)了嵌套網(wǎng)格空氣品質(zhì)預報模式系統(tǒng)的并行化和業(yè)務化,在世界上首次通過數(shù)值模式量化了沙塵輸送對于東亞酸雨分布的影響,獲全球變動研究所2002年度杰出研究獎。
2002年11月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主持《沙塵輸送及其氣候環(huán)境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大氣化學、大氣氣溶膠、大氣環(huán)境數(shù)值模式設計、沙塵輸送及其氣候環(huán)境影響等。
主持國家基礎性研究項目(973項目)“酸雨輸送沉降機制及跨界影響”課題、北京奧運會空氣質(zhì)量保障項目“區(qū)域空氣質(zhì)量模擬、預測及情景分析”課題、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混合氣溶膠沉降演變機制及其氣候影響”等研究工作。
學術論文
已發(fā)表期刊論文70多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國際會議論文20余篇,SCI論文引用300多次。
1. Wang Z., H. Akimoto and I. Uno: Neutralization of soil aerosol and its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over East Asia: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 J. Geophy. Res., 107, 10.1029/2001JD001040, 2002.
2. Wang Z., T. Maeda, M. Hayashi, L.-F. Hsiao, and K.-Y. Liu: A 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for urban and regional scales: application for high-ozone episode in Taiwan,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30:391-396, 2001.
3. Wang Z., W. Sha and H. Ueda: Numerical modeling of pollutant transport and chemistry during a high-ozone event in Northern Taiwan, Tellus, 52B(5), 1189-1205, 2000.
4. Wang Z., H. Ueda and M. Huang: A deflation module for use in modeling long-range transport of yellow sand over East Asia, J. Geophy. Res., 105(D22): 26,947 -26,960, 2000.
擔任職務
竺可楨-南森國際氣候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
并任《大氣科學》常務編委,日本SOLA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