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彭錫蕃,字用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進士。鄉(xiāng)、殿試聯捷,以“即用知縣”分江西。二十三年(1897年)充鄉(xiāng)試同考官。彭錫蕃署事興安縣時,正值八國聯軍進逼京城,清宮西避,舉國騷動。彭錫蕃勤加安撫,境內寧靜。興安縣內少數人動輒聚族械斗。負方復仇不已,禍亂四起,前或有人告官,官府以其例多發(fā),理亦難得平直,多拖延搪塞。彭錫蕃了解此情后,便劃鄉(xiāng)為區(qū),區(qū)分數團,團置董事數人,遇有爭端,及時調解,不使事態(tài)擴大?h署則輔之勤聽斷。詰奸宄,設書院,勸農桑。不到一年,風尚大變。縣內武舉藍某,白日殺仇人于市,逃亡山澤,追捕不獲。一日,忽自來投案,說:“殺人者死;我豈忍遠走累好官!睆娜葑允妆灸妇退佬。
三十二年(1906年),彭錫蕃補授廬陵知縣。在任四年,兩度代攝吉安府印。他振興教育,改良監(jiān)獄,革除錢糧積弊,使吏不擾而政舉。有清賦局長趙某督征舊欠,激起民變,城中聚集千人,其勢洶洶。電告上司,檄令“格殺勿論”,統(tǒng)領袁某已帶剿殺軍隊前來。彭錫蕃力陳不可,以至泣下。知府胡某為之動容,暫允按兵不動。彭錫蕃疾趨民眾中,動之以情,苦口開導,并許以緩征轉詳,眾皆服而解散。事后,僅懲罰為首數人,余則一概寬宥。
宣統(tǒng)二年(19l0年),彭錫蕃調任鉛山知縣。他一如既往。勤政嚴紀,敦風勵俗,刑簡民安。因政績顯著,興安縣為其立生祠,廬陵縣為其立紀功碑。
辛亥(1911年)武昌起義時,彭錫蕃適感寒疾,假歸塔畈故里。不久,被推舉為縣議會副會長。因積勞成疾,卒于家中。
彭錫蕃平生喜吟詠,從政之暇,則瀏覽名勝,銜觴賦詩,晚年手自刪訂成冊,署名《亦廬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