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六,戊辰科會試主考官內(nèi)閣大學士王熙等進呈試卷,康熙帝令原封發(fā)回主考官等閱定。三月二十八日,康熙帝御乾清宮東廂便殿殿試。二十九日早,傳臚于太和門前,賜貢士沈廷文、查嗣韓、張豫章一甲進士及第。范光陽等42人二甲進士出身,陳于豫等103人三甲同進士出身。
履歷
在沈廷文高中后,直授翰林院修撰。以后,在康熙三十三年,沈廷文出任會試同考官。后無什么作為,官至修撰。沈廷文生性孝道。他的父親沈仲霖,曾效力于南明小朝廷,清軍攻入廣東后,便被清軍監(jiān)禁。沈廷文親自到清軍中,苦苦哭訴,最終使他的父親獲釋。他曾作詩記此事,同里友人為之作序云:“孝子身經(jīng)百險,幸覯止于鯨波鱷沫之余。孤臣跡越千鄉(xiāng),正徬徨于電閃沙驚之候!边h近盛傳此事。在京為官之時,他年年不忘為老父作壽。沈廷文進孝之心,為人稱道。
后記
沈廷文勤奮好學,飽覽群書,十分熟悉古代典籍,具有相當稽考古代典故、舊聞、軼事的能力。他注重史實考訂,針對當時記述歷史典故、軼聞,所載出處多有紕漏的混亂情況,搜集大量史料,編寫了《廣事同纂》。該作對于人們準確認識歷史史實,大有裨益;對于后來運用的文史資料能恰如其份,提供了可靠依據(jù)。該文充分顯示了沈廷文的深厚的功底。
蘭亭序
銘文: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滴跣廖茨昵锞旁轮小,過翠屋山房,偶見此硯,□書蘭亭一篇,沈廷文。印文:廷文。蘭亭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