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十四年,精忠兵復(fù)至,又擊破之,克新城、宜黃、崇仁、樂安諸縣。上命舒恕援廣東,授鎮(zhèn)南將軍。叛將馬雄及三桂將王弘勛攻高州,與戰(zhàn)不利,退駐肇慶。十五年,尚之信反,再退駐贛州。
十六年,上命解鎮(zhèn)南將軍印授莽依涂,率師下廣東,令舒恕留兵佐巡撫佟國楨守贛州。尋復(fù)授安南將軍。三桂兵自宜章窺南雄、韶州,上命莽依涂赴韶州應(yīng)敵,而舒恕守南雄為聲援。
十七年,穆占言郴州、桂陽新復(fù),請敕舒恕移師駐守。舒恕疏言南韶為湖南、江西、廣東三省接壤,不可輕離。繼命進次梧州。
十八年,即軍前授都察院左都御史。旋與莽依涂共擊吳世琮,解南寧之圍。舒恕以病乞還肇慶,召還京。入對,上察其神色如故,無病狀,詔詰責(zé),命羈候宗人府,下王大臣議,奪職。
三十四年,起鑲黃旗滿洲副都統(tǒng),再遷寧夏將軍,參贊撫遠大將軍費揚古軍務(wù),討噶爾丹。三十五年,上親征,授揚威將軍,從費揚古出西路。上駐棟斯拉,召費揚古議軍事,以舒恕署大將軍。師有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擢正藍旗滿洲都統(tǒng),以病乞休,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