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邾牼(keng)(?—前556年),為邾定公的長子,春秋中期的邾國國君,世稱邾宣公.
邾牼即位之時,是邾國政治經(jīng)濟繁榮、列國外交較為融洽和諧的時期。宣公主政后,就著手修復與列國之間的關系。首先,繼續(xù)結交與晉國的友好,支持以晉國為首的同盟,并在同盟中扮演骨干角色;另外,積極謀求鄰國之間的和平與穩(wěn)定。魯成公十八年(前573年),邾宣公前往魯國朝拜,第二年,又一次朝魯,魯邾邊界糾紛產(chǎn)生的矛盾暫時得到緩和。魯襄公四年(前569年),魯國由大夫臧紇領兵東征,以解救鄫國,返回之時入侵邾國邊境。邾國軍隊英勇作戰(zhàn),敗魯軍于弧胎(今滕州市東南),大大鼓舞了邾人的士氣,由此邾魯之間的敵對狀態(tài)加劇;钴S在列國舞臺上的邾國勢力不可輕視,已走向衰微的魯國己感到這一點,故魯襄公六年(前567年),魯國派大夫叔孫豹前來邾國朝拜宣公,并聘娶邾國之女.魯國主動向邾國表示善意,并朝拜邾君,娶邾女,結友好的行為,實為邾國史上的一件大事,罕見典籍,說明這時的邾國依然處于強勢。
宣公之時,邾國依然活躍在列國舞臺上。他在位期間,曾于公元前569年聯(lián)合營國伐鄫;并多次參加以晉國為首的多國聯(lián)軍伐鄭、伐秦、圍彭城(今徐州);還和其他國家一道“戌陳”(前568年),救援陳國、宋國,維護了列國之間的平衡:先后在虛丁、戚城、毫邑、蕭負、戲邑、向邑、邢丘、雞澤、浪梁等地與諸侯列國探討問題,共同盟誓,這不但擴大了邾國在春秋時代的影響,取得了話語權,而且借助盟會,維護了本國的利益。
邾宣公后期,邾魯疆界又起爭端。魯襄公十三年(前560年),魯國入侵邾國的邿(shi)邑(今濟寧城南邿下邿村)。為了報復侵邿之辱,魯襄公十五年(前558年),邾國興兵,伐魯之南鄙,奪回了漷水之北被魯國侵占的部分土地。在翌年晉國主辦的盟會上,魯國首先告狀,以邾國發(fā)動南鄙之戰(zhàn)為由,晉國拘捕了邾宣公,晉平公并要求邾國退回已到手的漷北之田,而宣公忍受著巨大壓力,死活不承認漷北之田屬于魯國。
魯襄公十七年(前556年),邾宣公在遭受拘押之辱后,一厥不起,春二月病逝,在位18年。邾宣公死后,他的兒子邾華(悼公)立為國君。20世紀初,“邾公牼鐘”出土于邾地,見諸于典籍。銅鐘即邾宣公生前使用過的禮器,為自作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