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五代后蜀臣。一作幸寅遜,又作辛夤遜。夔州云安(今四川云陽)人,一作成都人。仕五代后蜀。初為茂州錄事參軍。時后主酷好擊毬馳騁,左右多不敢諫,夤遜上疏勸諫之。遷新都令,歷司門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出知武信軍府,加史館修撰,改給事中、翰林學(xué)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銓事,領(lǐng)簡州刺史。后蜀亡,降宋,授右庶子。尋上疏諫獵,為宋太祖所嘉賞。開寶五年,為鎮(zhèn)國軍行軍司馬。罷職,時年九十余,尚有仕進(jìn)意,治裝赴闕,未登路而卒。
著作
夤遜性穎悟,善屬文,嘗與修《前蜀書》。所著有《王氏開國記》,已佚。亦能詩。后蜀孟昶嘗于歲除日令其作桃符詩獻(xiàn)上,此為楹聯(lián)之始作。今存詩一首及斷句一聯(lián),見《全唐詩》卷七六一及卷八七五!度圃娧a編·續(xù)拾》卷五二補其詩二首四句。文一篇,見《全唐文》卷八九一。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三一、《宋史》卷四七九、《十國春秋》卷五四。
精選詩詞
登戎州江樓閑望
滿目江山四望幽,白云高卷嶂煙收。
日回禽影穿疏木,風(fēng)遞猿聲入小樓。
遠(yuǎn)岫似屏橫碧落,斷帆如葉截中流。
深妝玉瓦平無垅,亂拂蘆花細(xì)有聲。
若教作鎮(zhèn)居中國,爭得泥金在泰山。
巧剪銀花亂,輕飛玉葉狂。
片逐銀蟾落醉觥。
蒙君知重惠瓊實,薄起金刀釘玉深。
嚼處春冰敲齒冷,嚥時雪液沃心寒。
寒艷芳姿色盡明。
才聞暖律先偷眼,既待和風(fēng)始展眉。
片片飛來靜又閑,樓頭江上復(fù)山前。
飄零盡日不歸去,帖破清光萬里天。
因登巨石知來處,勃勃元生綠蘚痕。
靜即等閑藏草木,動時頃刻遍乾坤。
橫天未必朋元惡,捧日還曾瑞至尊。
不獨朝朝在巫峽,楚王何事謾勞魂。
道術(shù)
幸夤遜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xué)習(xí),多年不進(jìn)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yǎng)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yuǎn)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墒牵硕纪裱跃芙^了。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幸夤遜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幸夤遜才十五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幸夤遜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劍術(shù)
幸夤遜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shù)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shù)”,“劍術(shù)自通達(dá)”。造詣非同一般。
幸夤遜的詩,裴旻的劍術(shù),張旭的草書合稱唐朝“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幸夤遜的劍術(shù),但其劍術(shù)之高卻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據(jù)統(tǒng)計,《全唐詩》幸夤遜詩中“劍”字共出現(xiàn)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于劍的“鋏”出現(xiàn)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傆,“劍”共出現(xiàn)了118次(統(tǒng)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余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shù)的10%?梢,幸夤遜是多么地鐘情于劍了。
評價
歷代文人對幸夤遜的詩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幸夤遜生前就有詩名。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保ā都睦钍锥崱罚┲u,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許多文人都對幸夤遜有著很高的評價。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保ā墩{(diào)張籍》)唐朝文宗御封幸夤遜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到元白時期,開始揚杜抑李。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對幸夤遜有過這樣的評價:“幸夤遜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