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梅膺祚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明
籍貫:宣城
民族:漢族
身份:文人,作家
生平
明萬歷年間國子監(jiān)太學生,好讀書,著述繁多。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編成《字匯》一書,此書按部首編排,改良《說文解字》,將其部首簡化成214個,后來的《正字通》、《康熙字典》的編輯過程即以「字匯」為藍本。
?
個人作品
《字匯》對《說文解字》作了重大改革,將其540個部首,歸類合并成214個部,并首創(chuàng)按筆劃多寡排列部首和單字,使字典具備通俗實用和便于檢索的特點.《字匯》全書14卷,收33179字,突破"輕俗","重正"傳統(tǒng)偏見,采"正俗兼
收"原則,保存一大批古今俗字,適當選收歷代字典不收或漏收之字,故而一些在《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難以檢得的字,在《字匯》都能檢得,且可收考證核補之效.《字匯》備有"運筆","從古","遵時","古今通用","檢字","辨似","醒誤","韻法直圖","韻法橫圖"等多種附錄,從不同的方面告訴讀者正確書寫,閱讀和辨認漢字.如"運筆"收有73個不同形體的字,一一標出各字的書寫順序,以便讀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培養(yǎng)正確的書寫筆序;"辨似"列有500個265組筆劃形體微異的字,分別注明音義或點明寫法,以示區(qū)別;"醒誤"則列舉一些容易寫錯或為坊間誤刻的字,如""誤讀"杯",指明""音裒,手掬之也,"杯"系酒器;"從古","遵時","古今通用"則分別指出何字應(yīng)從古體寫,何字應(yīng)按當時的通行寫法,何字兩者兼可等等.從中可以窺見漢字演變的軌跡,為文字工作者提供參考.《康熙字典》問世之前,《字匯》是我國古代唯一完備的大字典,原版為杭州古舊書店所藏,視為稀世典籍.
梅姓起源
梅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時候有梅國,是殷的同姓封國。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于梅國(今安徽毫縣東南),后來太丁有封了他為伯爵,于是世稱梅伯。梅伯是位忠于國家、愛護百姓的王族,但后來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統(tǒng)治的時候,由于紂王的殘暴荒淫,導致國家敗壞,百姓苦難。梅伯關(guān)心民生疾苦,看到殷商如此,心急如焚。梅伯曾多次勸說紂王改邪歸正,而紂王竟惱羞成怒并因此用殘酷的刑法將梅伯折磨至死。后來周武王起兵,打敗紂王奪得天下,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為人,追加給梅伯的稱號叫忠侯,并優(yōu)待梅伯的子孫后代。而梅伯的子孫為了紀念梅伯,就以封地為姓氏,并且世代姓梅。
在古代,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
梅堯臣,北宋詩人,宣城(今屬安徽)人。他認為寫詩應(yīng)注重政治內(nèi)容,在寫作技巧上要重視細致深入。他的詩歌大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風格力求平淡,對轉(zhuǎn)變當時靡麗的詩風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