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0歲時承繼舅父而遷居吳家村(在今下廟鄉(xiāng))。他從小酷愛書法,只因家境貧寒而中道輟學,成年后雖為生計所累,顛沛流離,但始終堅持苦練書法。解放后,生活安定,他忙時耕鋤于田園,閑時讀書習字。他有一個專為練字的漆盤,寫了擦,擦了寫,幾十年苦練,使漆盤的木質(zhì)被磨去厚厚一層。他還經(jīng)常用指頭在地上書寫,拇指、食指和中指磨出一層老繭。他起初臨摹顏真卿、柳公權、 趙孟睢?歐陽詢的楷書,后又學 懷素、張旭的狂草,而他最喜歡、受影響最深的則是于右任的草書。他認為學習書法要博采眾家所長,不為單一的流派所囿。終于獨辟蹊徑,自成一體,形成質(zhì)樸、剛勁、純厚的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曾兩次到日本展出,多次在西安和北京參加展覽,《人民畫報》、《人民中國》、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及《澳門日報》相繼刊載介紹,稱譽他為“農(nóng)民書法家”。
吳毓坤生前任省、縣政協(xié)委員,還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安書畫研究會理事、渭南地區(qū)書畫協(xié)會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