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1672年進入荷蘭的萊頓大學學習,深受笛卡爾數(shù)學和哲學思想的影響。1682年被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1708年10月11日卒于德累斯頓。
主要成就
數(shù)學
在數(shù)學上,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對方程論、曲線論、極大值極小值的問題均有研究。他第一個引入了光線族的焦散線即光線族的包絡(luò)等概念(1682年)。
光學
在光學理論上,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主要研究透鏡和拋物線型鏡面。1687-1688年,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在薩克森州制作了許多透鏡。一些至今都在博物館。
與瓷之緣
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花了至少20年嘗試發(fā)現(xiàn)純正瓷器的制作秘訣。歐洲瓷器的仿制成功,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1700年,18歲的約翰·弗里德里!げ馗駹柋徊,在奧古斯都大力王(波蘭國王)的命令下被帶往德累斯頓。伯特格爾并沒有犯罪,只是奧古斯都聽說這名年輕人是個煉金師,能從基本材料里提煉出金子,而奧古斯都想要的正是這些金子。伯特格爾被關(guān)在德累斯頓的監(jiān)獄中,進行著毫無結(jié)果的實驗。在這樣一種毫無希望的困境中,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給他提供了解決方法:與自己合作。伯特格爾于1705年來到邁森,開始與契恩豪斯合作。1707年伯特格爾被帶回德累斯頓,在一座城堡中建了一間實驗室。1708年他研究成功了瓷器的實用配方。1709年,德累斯頓實驗室開始生產(chǎn)瓷器,在1710年萊比錫復活節(jié)集市上出售了第一批產(chǎn)品,被稱為邁森瓷。是為歐洲瓷器制作之始。
出版著作
Medicina corporis, Amsterdam, (1686)。
Medicina mentis, Amsterdam, (1687)。
個人生活
在數(shù)學的學術(shù)問題上,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同萊布尼茨、惠更斯、雅各布·伯努利、約翰·伯努利等發(fā)生過多次爭論。其中與萊布尼茨在1682-1684年的爭論主要在于求代數(shù)曲線所圍成的面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