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周元龜(1198~1273),字錫疇,號蒼巖, 平陽縣城西雅山人。 嘉熙二年(1238)進(jìn)士。寶佑間,丁大全逐右丞相董槐,太學(xué)生陳宜中等六人伏闕上書。 丁大全正要提拔周元龜為臺諫,暗示他攻擊 太學(xué)生。周元龜說:“臺諫是天子的耳目,不可作為個(gè)人的恩惠出賣,直士是國家的元?dú),不可以?bào)私仇。祖宗三百年學(xué)校,無論是從這里出來,豈可摧折?”說畢就打起行李,等待貶官,第二天,便被奪職。 賈似道入相,周元龜是賈的同榜,卻不通音問,六年才除官,不久,遣赴江東督買限田,元龜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從未聽到瘦子以肥父,這個(gè)家能治得好。”明日又被劾。 林景熙稱贊周元龜說:“夫豈不知唯唯之為福,諤諤之為禍,然寧此勿彼何也?富貴,電光也。名節(jié),日月也!
周元龜、呂洪與林景熙、陳夢詩等四人,在平陽文化史上有“雅山四賢”之稱。
周元龜 宋度宗 趙禥 咸淳九年(1273)知臺州。《府志》列周于宋末“年代不詳”者中。誤。林景熙《霽山集》卷五《周元龜墓志銘》,云周由太常寺主簿知臺州,不半期而疾革,咸淳九年五月一日卒,年七十六。則周氏即在此年任。
周家世居馬鞍山下,“箕裘詩禮逾二百年”。周元龜少時(shí)天資聰明,讀書迎解,落筆驚人,宋嘉熙二年中進(jìn)士。開慶年間,有太學(xué)生六人叩閽,當(dāng)軸者怒其攻己,將擢元龜入臺,諷以己意。元龜正色曰:“臺諫,天子之耳目,不可以市私恩;直士,國家之元?dú)猓豢梢詧?bào)私忿。祖宗三百年學(xué)校,公論所自出,奈何摧折之乎?”第二天便被彈劾革職。有詩贊道曰:“侍郎海岳姿,特立見古道。進(jìn)退兩不阿,邪佞跡如掃。風(fēng)骨仰棱棱,疏表惜無考。 巋然五百年,寂寂孤此老!
周元龜堂侄周景灝(字行之,號鞍山齋,咸淳四年(1268年)進(jìn)士及第。周黿(字謙受,號一龜,周仁勇從兄),亦中咸淳四年(1263)戊辰科進(jìn)士,官寧國府推官,滬山人,后遷雅山,由于史料缺載,一龜與元龜是否同一人,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