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韓鼎青少年時期,立濟世安民之志,以國計為己任。進入仕途,矢志不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憲宗病死,其子朱佑堂(孝宗)即位,任用賢良,開誠納言,勤于治理。韓鼎多次上書,盡忠極諫,就君德、王道、用人、理財、治兵、興學及謹慎國家大事、堅守國家信用等事剴切數(shù)陳,無不切中時弊。他主張裁減宦官,提倡節(jié)儉和于民休息,為“弘治中興”做出努力,受到孝宗皇帝的賞識。鼎盡忠守職,屢陳時弊,指斥權(quán)貴,受到皇后忌恨。孝宗恐其受害,升鼎為通政右參,屬冷清職務(wù),實升暗降,以平息皇后之怒;屎笕圆桓市荩终{(diào)南尚寶卿。一天,韓鼎的奏疏送到宮中,被皇后看見質(zhì)問孝宗:“韓鼎還留在朝中嗎?”孝宗為鼎辯解:“這是另一個同名的人”。后任右通政,駐安平鎮(zhèn),興修水利,筑堤淤田,安平人獲益,為公建生祠。后任通政使,戶部右侍郎。年老退歸故里,母親去世,武宗念其功勞,派員修塋祭奠。
韓鼎著有《斗庵集》、《尚寶實錄》及《慶陽府志》10卷,為最早的府志。(彭國麗)